美股评论:QE通胀原来在此

2013年11月15日 00:36  新浪财经 微博

  导读:财经撰稿人凯西(Michael Casey)在Marketwatch撰文指出,由于全球经济的结构性不平衡,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已经在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尽管发展中国家现在担心量化宽松结束可能会造成资金外流,但实际上对他们而言,量化宽松是越早结束越好。

  以下即凯西的评论文章全文:

  看起来,通货膨胀论者似乎正在输掉争论——对于全球通货膨胀而言,零利率和规模达到万亿美元的印钞行动并没有造成现实的威胁。

  可是,在那些预言全球将处于通货紧缩压力之下的人们真正开始庆贺之前,他们真该好好了解一下实质意义上的全球数据。他们将会发现,虽然在欧洲和北美,消费者价格膨胀确实呈现走低的势头,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局面却恰好相反。

  这样一种矛盾的现实很容易埋下国际局势紧张的种子。这其实是意味着,当美国联储和其他发达国家央行将货币刺激的油门一踩到底的时候,发展中国家变成了牺牲品。有观点认为,这些国家将因为联储缩减量化宽松而受损,但事实却是,对于他们而言,联储的债券采购行动越早结束越好。

  这种价格彼此背离的趋势还将持续,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的结构性不平衡,在这种不平衡之下,发展中国家无法满足猛增的国内需求,而发达国家却产生不出足够的国内需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三十四个工业化成员国的综合消费者价格指数9月间连续第二个月下滑,跌至只有1.5%,而过去十二个月的平均水平为1.6%,2012年更是有2.3%。看起来,2009年衰退之后的通货膨胀适度上涨势头已经告一段落。

  经合组织的证据清楚地显示,尽管成员国出现了适度的经济复苏,但是这些产出占全球60%的发达经济体依然面临着现实的通货紧缩威胁。

  与此同时,经合组织也对几个非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合计占全球22%的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南非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发现这些国家9月的通货膨胀率都超过了2012年的平均水平。以国内生产总值加权,这些国家过去十二个月时间内的年度通货膨胀率为5.3%左右,较之2012年的平均数字高出了足足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世界银行[微博]对数量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了评估,预计他们的通货膨胀率到2013年底将较一年前上扬十分之一个点,至6.2%,而发达国家则将从2%降低到1.4%。

  这是一种很特殊的情形。在过去二十年来,除开极少数时候,新兴市场和工业化国家的通货膨胀都是同进退的。而且由于技术进步、经济改革、全球化以及大规模遏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整体而言,通货膨胀是一个走低的势头——比如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1990年的时候,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为98.7%,相当于现在的16倍,发达国家也有5.1%,相当于2013年预期的大约4倍。

  Westwood Capital执行合伙人埃尔珀特(Daniel Alpert)在新书《供给过剩时代》(The Age of Oversupply)当中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指出无论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还是之后,西方国家所面临的许多经济挑战,其实都是这种造就去通货膨胀潮流的全球经济历史性变化的产物。

  伴随中国这样的国家走上了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使用新的技术和全球市场连接,过去三十年间,十亿人加入了全球劳动力大军,无数的新工厂建造起来。这不但意味着全球供给的大大扩张,同时也使得劳动力成本大大降低,让许多跨国企业将自己的生产环节外包到这些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竞争力挑战,也打压了他们国内的通货膨胀。

  只要那些富国能够刺激足够的国内开支,创造就业机会,为已经由低收入的国家生产的过剩产品找到足够的买家,发达世界当中的商品和劳动力价格就都不会抬头。正因如此,埃尔珀特全力鼓吹以凯恩斯主义的方法来重振增长,简而言之就是以政府赤字开支投入基础设施改造。

  可是,这样一个供给过剩故事在许多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却是另外一个版本。

  世界银行发展前景预测部负责人、世行年度全球预测报告首席作者伯恩斯(Andrew Burns)指出,巴西、印度和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的后危机繁荣现在已经弥补了这一产出缺口。和西方需要的是更多需求不同,这些国家需要的是进行结构性改革来推动供给,以替代猛增的进口。

  如果大家都是各自埋头解决各自的问题,比如印度彻底放开土地开发,或者是欧洲诸国放弃紧缩政策,而进行财政刺激,那前述的背驰还不至于造成大麻烦。可是,大家各自的国内政治气候决定了他们不能这么做。这就使得政策制定者们只能采取那些不完美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意外的国际副作用。

  比如说,美国联储、日本央行和一些其他央行的货币刺激就是如此。货币的迅速扩张在克服各自国内需求不足方面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但是在推动新印刷出来的美元和日元流向新兴市场方面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乎,在那些供给原本就紧张的经济体当中,这些货币就进一步增大了需求面的压力,恶化了通货膨胀的局面。

  尽管现在,发展中国家还在抱怨联储减退打算造成了资金的外流,但真正的问题却是发生于那些资金最初流入他们国家的时候。联储的债券购买执行时间越长,这些经济体将来被迫硬着陆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对于全球增长和繁荣而言,他们又是非常关键的力量。

  对于新兴市场而言,联储不再疯狂印钞可能会让他们不舒服,但这其实是一剂苦口良药,越早服用越好。(子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末代港督干扰香港内部事务引发炮轰
  • 体育NBA-林书豪34+12火箭加时负 湖人负掘金
  • 娱乐汪峰8分钟告白:彷徨的不是我,是当代中国
  • 财经厦门2624套保障房疑被公务员囤积
  • 科技iPad mini 2拆解:大量胶水粘合(图)
  • 博客吴奇隆前妻马雅舒:我没多占他1分钱便宜
  • 读书十大元帅关系:林彪与九大元帅交恶录
  • 教育上海交大发布中国大学排名 新浪教育盛典
  • 张明:互联网金融行业几大潜在风险
  • 水皮:2020年从2013年开始
  • 易鹏:三中全会重在平衡
  • 叶檀:李氏商业帝国大挪移
  • 徐斌:财经分析领域的疯牛病
  • 黄祖斌:穷养儿富养女可能是种流毒
  • 陶冬:欧洲降息为哪般
  • 刘远举:三中全会的集权与改革
  • 赵伟:中美大小企业环境反差令人忧
  • 陈永昌:三中全会开启国企改革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