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镇化一揽子方案勿盲目出台

2013年11月14日 09:40  作者:滕泰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滕泰

  中国的农村人均GDP和城市的人均GDP差5倍以上,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如果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且找到工作的话,他对经济的贡献增加4倍以上,这将为中国经济孕育非常大的增长潜力。但是如果找不到工作,则不但不能推动经济发展,反而酝酿极大的社会风险。

新城镇化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源泉,但是解决不了就业,就不要盲目地去推城镇化,而解决这么大的就业,背后是经济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转不了型,就业一定是解决不了的,一环扣一环。  如果解决不了就业,就不要盲目去推城镇化,要解决这么大的就业,背后是经济结构转型,一环扣一环。

  自从去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多次提及城镇化以来,城镇化和土地问题一直是学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将城乡统筹作为未来十年改革的重点。

  在学界,我注意到,先后有贺雪峰、周其仁、华生[微博]、厉以宁、文贯中等专家学者出版专著或撰文,探讨城镇化和土地问题,大有百家争鸣之势。以上专家学者对城镇化问题观察的侧重点、提出的解决方案或有不同,但如此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在说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案。

  但是,更多的人寄望于由中央出台一个关于城镇化的顶层设计方案,我认为城镇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至少在目前阶段,进行“顶层设计”必须要慎重。

  新城镇化背后是三个层次:新城镇化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源泉,但是解决不了就业,就不要盲目地去推城镇化,而解决这么大的就业,背后是经济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转不了型,就业一定是解决不了的,一环扣一环。由此看来,城镇化不能人为的加速,要慎重推行,必须反复论证。

  不难发现,本届政府有一个东西看得非常清楚,把握不准的事情就讨论,看准了才干,所以新城镇化这个方案,宁可晚点推,也不要急急忙忙拿出来,它涉及到户籍、土地、住房、医疗,好多这种东西是一揽子的方案。实际上更悲观一点来看,新城镇化方案的“顶层设计”最好不要盲目出台,新城镇化是自然、历史的过程。

  具体而言,这个过程首先来自于企业经济结构的转型,企业吸纳就业,人口的自由流动,政府只要做好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的铺垫就可以了,到底多少人进城市,政府不需要去做规划,也不要人为的去推动这个速度。所以新城镇化是自然历史过程,地方政府大有可为,地方政府为了促进这个过程,需要改进基础服务,需要改进基础设施,中央政府其实不需要干预太多微观层面的东西。三中全会已经结束,但尚未出台关于城镇化的“顶层设计”方案,我认为这充分说明中央政府已经清醒认识到城镇化、就业、经济结构转型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实,我在今年9月份出版的《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一书中指出,如果用凯恩斯主义推导出来的“三驾马车”的分析框架去研究中国经济的话,中国经济可以说已经无药可救。因为需求、消费、出口已经出现很严重的问题。而新供给主义关于中国经济的“药方”,就是从供给端入手,建立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为核心的宏观经济管理机制。

  具体到新城镇化问题,新供给主义的基本主张可概括为: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的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是中国经济中短期增长的引擎,而人口城镇化的核心是就业,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经济结构转型。那么,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是否一定能释放出人口红利?未来经济结构朝哪个方向转型才能容纳如此众多的人口就业?

  中国的农村人均GDP和城市的人均GDP差5倍以上,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如果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且找到工作的话,他对经济的贡献增加4倍以上,如果未来有两三亿人还要进城市的话,那么中国经济将孕育着非常大的增长潜力。

  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个人从农村到城市他要找到工作要就业,假设农村人均GDP是1,城市人均GDP是5的话,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找到工作,就从1产出增加到5,增加了4倍,如果找不到工作从1变成0,这就是城市贫民窟,不但不能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反而酝酿极大的社会风险,所以新城镇化背后的核心问题是就业。关于这一点,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异议应该不大,存在争议的是,通过什么方法,在哪些领域解决如此大规模人口的就业问题。

  现在普遍担心而又两难的问题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要推进城镇化,只能向一些过剩的基础产业扩张,甚至是大规模的房地产化,那样一来,无疑是在用加重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最终搞成城市化的“大跃进”。所以,靠钢铁、房地产这样的传统产业,解决不了新城镇化的就业问题。

  如果不能尽快的更新供给结构,还用这些已经处于供给老化阶段的产业来吸纳就业的话,永远没有新城镇化。未来只有那些前端的产业才可以吸纳就业,尤其是金融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服务业等等,这样一些不消耗地球资源,就可以为人类创造财富的软财富行业,这才是未来就业的前景。也就是说,要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传统的财富创造理论已经无能为力,必须要用软财富理论去思考。

  (本文作者介绍: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滕泰城镇化顶层设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