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目击       作者:李飞


稿件回顾:

最后的老澡堂  

 淋浴的老者。通常,澡友们喜欢先泡澡,后淋浴。

  

 67岁老人张山的影子倒映在池里,他几乎每天都来浴池泡一下午,一边洗澡一边唱歌,最近,他喜欢唱红歌。

  

 澡堂每天放两次热水,放水的时辰人尤其多,都争着洗“头锅儿”水。

  

 很多老人自带茶叶、点心,泡累了出来吃两口,睡一觉。

  

 下棋,玩蝈蝈,是澡友们消磨时光的方法。

  

 澡友们“侃大山”,被称为“诗人”的男子边吃西瓜边体验生活。

  

 浴池里的师傅在给客人拔火罐,多的能在背上拔20多个罐。

  

 浴室里,人们聊着国内外时事;休息室里,播着新闻。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伴随着氤氲蒸汽和搓澡的“啪啪”声,歌声回荡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南苑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双兴堂”澡堂里,唱歌的老人说:“可着咱北京这四九城儿数,再也找不到这样的老澡堂子了……”

  坐在池水中的唱歌人是67岁的老人张山,他几乎每天都会到这老澡堂子泡上一下午。

  1916年,生意人王双奎在南苑买下一块约3000平米的临街地皮,盖了两层小楼,开起了澡堂子,并取商号“双兴堂”,1956年,双兴堂折合固定资产约1万多元参加公私合营。合营后成为国营企业,更名为“南苑浴池”。

  “两毛六一张澡票,单位每人每月发四张。”张山老人竖起了四根手指头,眼睛望向远方……“那时候排队洗澡,人多存衣服的箱子不够用,就用筐装衣服,放在厢座床铺的底下,俗称‘拖筐儿’;到了冬天衣服多,就把大衣用长竹竿子挑起来,挂天花板上。”现如今,客人少了,这些景致也就消失了。

  1997年,正是新式洗浴中心火的时候,导演张扬为寻找记忆中北京的老式澡堂,煞费苦心,最终敲定当时的南苑澡堂,也就是“双兴堂”拍摄电影《洗澡》。为还原真实,剧组特地把一些绿色的厢座染成记忆中的深棕色。

  “我就是冲着这个来的,”81岁的老人何某拍了拍棕色的厢座挡板,“就这儿还有这种老式的厢座床位,跟过去一模一样。”在这儿,澡友一边泡澡一边聊着时事,侃完了下象棋,还有修脚、拔火罐的,泡累了在床铺上睡个觉,醒了吃点东西喝点茶。“夫妻生活太累,请客吃饭太贵,来澡堂子泡个澡,嘿,舒服又实惠!”40多岁的澡友陈强说着顺口溜。

  2004年,现在的老板,东北人熊志忠接手了南苑浴池,将其复名为“双兴堂”,并最大程度地复原了这家老澡堂子的旧貌。

  “刚开始洗一次是两块,后来逐渐涨到3块,5块,到现在的8块。”熊志忠介绍说。“这仍然是个成本价,为的是让这些热爱老澡堂的人们经常来。”澡堂一直不赚钱,旁边同属熊老板经营的南苑宾馆与卡啦OK厅一直在“背”着这家浴池的经营。而他在经营这家浴池的过程中,也逐渐爱上了老北京的澡堂文化,“我基本上每天也都去泡个澡,和老顾客们聊聊天。”

  2009年,南苑地区棚户区改造计划正式启动,2011年初,双兴堂浴池被划在二期工程范围内。现在,澡堂周围,拆迁废墟比比皆是。

  申请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材料均已递交,可是因为品牌注册等历史原因,一直没有得到批复。据民间文保专家解释,即便申请成功,也并不代表可以不拆。

  2011年8月底,双兴堂的拆迁仍未启动,客人们继续在澡堂里光着身子,平等地共享着一池清水,你来我往,谈笑风生……

  本报记者 李飞 摄影报道

  “这里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深不可测。可有一点,甭管你什么身份,到了这里脱光了衣服,犹如刚出生的人,都是平等的。”

  ——67岁的老澡友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