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报

每日提供高质量新闻资讯

头图

iPhone 的中文名叫什么合适?大家都犯愁了

Yeray Hernández / CC BY

「使用 WiFi、iPad 等词破坏汉语纯洁性」人民日报这篇文章合理吗?

知乎用户,德语翻译

《人民日报》刊发的 这篇文章 提到两点,一是有现成的翻译不用,这是编辑自身的问题,显然有规定但未遵守;二是“零翻译”频繁出现,使用过度,这是不分场合和交际目的滥用外来语。

这些问题也都是现实中存在的,值得注意,但说破坏汉语的纯洁性就有点夸张了,汉语的生命力和包容力没有那么不堪一击。另外,捍卫本国语言的“纯洁性”并不是中国才有的问题,像德语这样非广泛使用的语言也都有类似的呼吁,看德国报刊书籍里充斥的英语、法语词恐怕只会觉得外语侵略更严重,结果当然会招致语言学专家的批评,但作者和媒体都爱使用,爱传播,读者也不介意,最后反倒变成了一种“时尚”。

还有,阅读本来就是一种精神消费,设置了一定的门槛,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理解的,比如外语知识。再说,有的翻译就是要让目的语的读者看到源语里不一样的表达和元素,什么都归化,最后也就感受不到其他文化的特点。

文章最后把外来语滥用归结到翻译的问题上,对翻译教学和行业的分析也并非全没有道理,对此的讨论已有很多,我就不再赘述,既然提到翻译,那我就试着从翻译的角度来分析一下“零翻译”到底是否可译,应不应该翻译?

由于 iPhone, iPad 等词汇只涉及到单词的层面,我就暂时先不考虑句子和篇章,只分析外语词汇和汉语词汇是否存在一对一的关系,是否具备等值的翻译。在此可参考国内学者关世杰在他著的《跨文化交流学》中对词汇对应关系的分类,他根据词汇内涵和外延意义的不同,将其对应关系分为以下五类[1]:

1. 重合:两个词汇的字面意义和引申意义都相同。比如德语的 Wasser 和汉语的水, Sonne 和太阳,Hand 和手,这些可以直译的词汇就不需要卖弄外语。

2. 平行:两个词汇的字面意义不同,但引申意义相同。比如百兽之王的这个“兽”,德语里用狮子,汉语里却用老虎。对于这些词汇可采取直译,也可意译,但都能翻译。

3. 空缺:外语有但汉语没有的词汇,或者汉语有而外语不具备的词汇。比如汉语里的单位(你哪个单位的?)、风水、禅和道之类就找不到对应的德语词汇。

4. 半空缺:两个词汇的字面意义相同,但引申意义不同。比如描述颜色的红色,汉语里除了描述爱情、生命之类的还表示喜庆、幸运,德语里就没有这一层引申意义。

5. 冲突:两个词汇的字面意义相同,但引申意义却截然相反。比如汉语中说望子成龙,而在德语中龙却是邪恶的怪兽,具有贬义。

按照以上对词汇对应关系的分类,iPhone,iPad 可归为空缺一类,目前是”零翻译“状态,即汉语里没有对应的翻译,德语中也没有翻译,在这种情况下要么采取音译,如诺基亚,摩托罗拉式的翻译(你懂得,我不好意思说出来),要么直接借词,保留原有形式叫 iPhone,iPad,最后实在没辙了可以叫苹果智能手机,苹果平板电脑。

对于“采用了基于 OpenEdX 开源平台,开发了 HTML5 视频播放器,不再依赖国外课程播放首选的 YouTube,解决了国内用户无法访问国外 edX 平台问题。”这句中的夹杂的术语和名称,视使用场合和目的不同,可译可不译,写给专业杂志和同行看不需要翻译,但讲给社区的大叔大妈听,那就得一一解释和定义。

至于 WiFi、CEO、MBA、CBD、VIP、PM2.5 等词汇早已有对应的翻译,只是没有遵守主流意见和规范,滥用了而已。

[1]: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第 233-23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