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美中宜和医院CEO胡澜 医疗机构改革的硬骨头:资源短缺

沈建缘2014-03-17 13:5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建缘 从三中全会以来,本届政府在医疗改革方面的明确信号,是医疗行业将在以市场主导来配置资源的战略下进行改革。对于医院的经营和管理者来说,这是非常好的信号 。

美中宜和妇儿医院CEO胡澜认为,新的改革意味着政府不仅鼓励社会资本办医,而且将以“简政放权”的方式将减少政府对市场行为的干预。“我们很期待在医疗行业有一些很具体的细则出台,包括市场准入,审批程序等方方面面,能够真的通过简政放权,释放市场的力量,让整个医疗服务领域的发展能够更具活力和生命力。”她说。

美中宜和从2004年成立以来,目前已在北京丽都、亚运村和天津运营三家妇儿专科医院,2013年9月获得美国华平投资集团等投资机构的1亿美元融资,计划陆续在上海、深圳、杭州、武汉、成都、北京等地开设新的院区,建立全国布局的国际化高端妇儿医疗集团。

经济观察报:目前医疗体制领域的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是什么呢?

胡澜:医疗改革,最重要的就是人的问题,如果不突破这个瓶颈的话,我觉得其他可能都会受到制约。中国有质量的医生还是供不应求,每千人拥有的医师的数量本身就比欧美国家少很多,如果再把质量因素加进去的话,实际上这个缺口更大。

一方面,我国医疗资源的需求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城镇化的步伐,供需矛盾将更加显现,这是制约中国医疗领域发展的一个最最关键的因素。因此改革医疗体制,首先是要让医疗生产力得到的彻底解放。

另外,就是付费层面的问题。付钱是制约私立或者民营医疗企业发展的比较重要的问题。最合理的结构是社保应该能够覆盖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比如说老年人和穷人。我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与市场机制相配合。现在的社保,大家都有一个误区,就是让社保来解决所有人的问题,解决所有的健康问题,当然,这个期望值需要一些引导。

这两点,我觉得可能是未来在医疗改革当中比较重要“硬骨头”。在这两大问题都没有彻底解决之前,作为私立医疗机构,我们可能最要做的就是发挥自己目前的灵活的机制、运营的效率,尽可能从管理上和服务上成为一个很好的医疗平台,能够尽可能的吸引好的医疗人才,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经济观察报:制约医疗体制改革整体推的因素有哪些?

胡澜:从市场的角度分析目前的医疗市场有两个重要的要素是完全没有打开的。目前,医生多点执业还没有放开,没有医生在医院间合理流动的机制,医疗人才是完全(被公立医院)垄断的。医生的事业编制垄断在公立医院里面,生产力没有被解放出来。在制度上是以计划经济的手段来管人,这些人都被打上了烙印,他们心态一直没有变化。

第二个要素市场最主要的机制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这个机制目前是完全没有的,现在的主要定价是社保定价。刚刚说到了社保定价的状态,如果这个价格没有机制,至少适度放开的话很快可以大面积影响市场,如果没有这一点的话也是很难做到的。这两点都是核心要素被束缚起来,对医疗体制改变的推进是有影响的。

经济观察报:简政放权对于民营私立医院的影响体现在那些方面呢?

胡澜:简政放权对于私立医院的影响现在从准入的范围和过程看,还是比较复杂的。医疗领域跟其他领域不一样,关系到整个民族、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从保障人民的健康角度、生命的安全角度来考虑这些问题,怎么谨慎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说,我们觉得效率还是有问题,有些不必要的环节阻碍了我们的发展节奏和发展空间。

我们一直以来欢迎良性的竞争,只有竞争才可以真正把这个市场的蛋糕做大、做好,让患者可以真正受益于新型医疗的服务模式,而不是大家一想到医院就觉得公立医院好,其他都是骗钱的。我们期待简政放权能够把社会资本办医的门开得更,把道路铺得更平。

经济观察报:您希望出台什么样的政策可以帮助民营医疗机构服务于市场?

胡澜:关于对接保险这一块我们比较关注,医保有一个商业补充险,但必须获得医保资质之后才能有商业补充险,这一块也是有前途的,但也会受制于很多的规定。总而言之,现在比较纠结于医疗定价的问题。

上海的做法我们是比较欢迎的。上海的生育险无论你在哪里生都可以报销6000元,只要上了这个险就有6000元的报销,至于你实际上花了60000还是花了3000那由患者自己决定,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是在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生产。有人愿意选择60000的,那他自己花那54000,如果在生育险上全国可以有这样的政策那就好很多。

经济观察报:如何看待近年来医患矛盾日趋严峻的问题?

胡澜:很多问题的发生往往都是沟通不畅导致的,但这首先是法制环境不健全的问题。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国家,如果事情不能进入法律轨道,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美国,医疗差错率并不比中国低,为什么在美国就没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所有事情发生后,大家都能在理性的、法律的层面来解决问题,整个社会形成公平和值得信赖的氛围。

现在的情况是,公立医院每个医生一天要看五六十,甚至上百个病人,在这种环境下,医生很难把所有的问题解释清楚,更无法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因为没有这样的基础。在这样的供求矛盾下,要解决问题,真是很难。

只有让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愿意做医生,壮大了医生的队伍。充实优秀的医疗资源的时候,这种供求矛盾才会趋于缓和。当一个医生一天从看100个,变成看20个病人的时候,沟通就更加的充分,这样的问题就会减少。

经济观察报:这一次全国的两会,您是否知道有医疗界的代表有明确关于多点执业的详细提案?

胡澜:一个多月前卫人委出了关于“多点执业”的指导意见,我想从这里面也可以看到一个态度,我们希望政策的尺度可以放的更宽一些。我知道最早在深圳有这种“备案制”的政策,最近听说广东又出了一个,北京也有一个方案,不是备案制,但也有了极大的突破,报到卫计委,目前还没有获得卫计委的批准。

经济观察报: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从事医生的这种行业。

胡澜:如果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待医疗行业面临的问题,有很多东西是有解的,比如说,解放医生他们成为自由执业者。修改《医师法》,让医生在他的技术准入条件下能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为病人服务,让医生真正的发挥能动性,真正的体现他们的价值,让他们凭借技术和经验,得到社会的认可,是有长远意义的。

政策制订者,目光应该放得更加长远一些,更加宏观地看待这些问题。如果让医生能够真正在市场当中体现他们的价值,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去加入这个行业,从增量来说,对社会是很大的贡献。这有可能在短期内造成一些矛盾,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对我们民族说都是一件好事情

经济观察报:如何理解现在医疗体制改革与政府简政放权之间的关系呢?

胡澜: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目前大家都觉得是一个体制问题。但体制问题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现在很难破解呢?我觉得正是因为这些利益的纠葛。政府需要有一些勇气,也可能会承担一些风险,也可能会在短期内看到某些乱象,这就是所谓的“硬骨头”的问题。

其实就是这个行业里面一环套一环,纠结在一起的冲突,包括利益机构之间的博弈,比如公立医院么反对多点执业,其实更多也是为了保护公立医院的利益,担心公立医院医疗的工作会受到影响。如果在某些的利益能够打破,眼光能够放得更加长远一些的时候,这个“硬骨头”是能啃的

经济观察报:如何看待社会办医的发展前景?

胡澜:医疗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而引入社会资本办医更是热点中的热点。尤其是三中全会之后提出了一些决定性的政策,比如“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使得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趋于白热化。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社会资本办医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目前大家投资医疗的热度比较高,从某一个层面来说对我们而言是一件好事,但我们希望真正懂这个行业的人进来投资,因为医院的管理非常复杂,而且与人命相关, 有的投资人认为盖一个房子,弄一些设备,挖一些医生这就是医院,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医院里面有32个管理模块,比较不太重要的就有不到10个,这10个模块单独提出来就可以做一个五星级酒店,剩下的这22个模块才是和医疗相关的,由此可见,经营医院难度非常之大的。而在投资热潮下,因为缺乏在这个专业领域真正的运营能力,可能就会出现一些损害患者利益的行为。“以敬畏之心做医疗”这不是一句空话,但很多的投资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

经济观察报:你担心的是过度投资造成更大的竞争?

胡澜:我们担心的并不是良性的竞争,而是像刚刚说的一些非理性资本进入之后有一些非理性的举动。非理性就可能导致结果和预期不吻合,这时候就会出现和医疗本质相悖的东西,会伤害到这个行业,伤害到患者的利益。导致这个社会又对社会资本办的医疗机构不信任了,这就造成了一个全输的局面。

我们一直呼吁投资界理性对待医疗投资,因为这是这关系到生命的行业,出了问题是无法召回的,需要极度慎重。

经济观察报:您认为什么样的医疗机构是最完美的?

胡澜:医疗机构是围绕患者的需求来做服务的,患者的需求是什么?在医疗质量和安全上就是一个核心的要素,这是他们来医院最核心和最基本的需求。其次是得到很好的对待,可以被尊重、被呵护。医疗机构是否完美就看病人的评价是否是完美的,所以医院要做的就要围绕患者的需求,甚至可以超出患者的需求,提供高品质或者感动式的服务。

自2004年加入《经济观察报》,关注科技IT、互联网及跨国公司在华业务,擅长高端访谈和深度报道,现为经观新科技事业部主编。
微信公众号:缘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