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笔山人
梦笔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30,333
  • 关注人气:1,0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1】谈戏曲龙套艺术|李文才

(2020-05-30 08:52:34)
分类: 图文:大千梨园
【转载1】谈戏曲龙套艺术|李文才

  (一) 龙套艺术综述
  中国戏曲中的龙套艺术,是所有舞台表演艺术门类中独一无二的。它是构成中国戏曲表演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这正是对戏曲龙套艺术虚拟夸张,超越时空的艺术特 征的典型概括。
  龙套的由来说法不一,估且不论。但我以为应该包括成龙配套之意。因为,在舞台上它不是以“这一个”(具体人物形象)出现的,而且以四人为“一堂”的群体形式来进行表演的。变具象为抽象。这“一堂”或“几堂”龙套,少则代表十几人,多则代表百万之众。它可根据剧情的需要,通过各种队形,图案的程式调度,点缀舞台环境,制造舞台气氛,并能随时变换舞台的时间与空间。
  在历史剧目中,聪明的先辈艺术家创造了各种龙套程式调度,可在转瞬间把帝王上朝、知府升 堂、元帅升帐、起兵发点、摆阵作战、得胜还朝、溃不成军、引军走路……等人物众多的宏大场面呈现于观众面前。这种独特的表演手段,给戏曲舞台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也是其他任何舞台艺术所望尘莫及的。
  随着时代和戏曲艺术的不断发展,龙套的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就目前的习惯而言,舞台上除 去有名姓的人物或有职务的角色(如:中军、报子、家院、旗牌,更夫……等)以外,其他凡以四人为伍(即一堂)的,如:太监、文堂、皂隶、喽啰、庄丁、上下手、宫女、小番……等等,均列入龙套范畴,统称龙套。龙套艺术的程式是严格的,也是极为丰富的。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导演如何学习、掌握、运用龙套程式调度,则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龙套的艺术规律
  1.用颜色区分阵容:
  既然龙套是以四人为“一堂的群体形式出现于戏曲舞台上,那么也就必须在扮相着装上一致,以示代表着某一方。依据所跟随的统帅人物,择色而定。大都以红、蓝、白、绿、紫色为主。还有一些专用服装如太监衣(小太监)、素箭衣(大刀手)、宫装(宫女)、打衣裤(上下手)、伶衣裤(庄丁、番兵)等等。使舞台色彩纷呈,观众却一目了然。
  2.对称和图案式调度是其美学特征:
  龙套是成双结队来完成舞台行动的。因此,对称是它基本排列方式,有左必有右、有上(方)必有下(方)。无论是“站门”、“摆队”、“骨牌队”、“会阵”、“倒脱靴”等等,无一例外。就是“一条鞭”、“斜一字”……等纵列队形时,也必须是以“一堂”(双数)为基数,更不能允许有一边一个,一边三”的现象存在。所有队形必须横平竖直,行动时必须依次到位,使各种调度呈图案状,如:太极图”、龙摆尾扯四门八字”、斜胡同”、十字靠编辫子、“鹞儿头会阵”……等。
    3.整齐划一是龙套艺术的最高要求: 以“堂”为单位的统一行动,是龙套演员的行动准则。因此他们的举手、投足、应声、唱念,和器械(标旗、开门刀、提炉、宫灯、瓜锤、瓜棍、车旗、门 旗……等)的拿法、规格,乃至何时举起、放下,都必须整齐划一,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误差。这是实现全剧“一颗莱”的重要保证和标志。
    (三)龙套的舞台任务
    1.走调度(即走队形)
    龙套从上场到下场的一切舞台行动都有着严格的程式。各种程式调度都有着特定的名称和术 语。与人物角色不同,龙套演员没有发挥和创造的余地,也不需要去着意地刻画。“走调度”是龙套所承当的最主要的任务。
    因此,牢记场次、调度和什么时候(节骨眼)有哪些举动? 是龙套演员必须掌握的。尤其是每“堂”的“头家”(即: 领队人)更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走调度时应按曲牌和锣鼓的节奏而行动。分“走”和“跑”两种脚步。如“慢长锤”是 慢走,“快长锤”则中速行走,“急急风”自然要“跑圆场”。而不论是走是跑,还是一戮一站都 要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2.唱念与传达: 
    严格的说,不掌握20几支曲牌(至少),是不能胜任龙套的。如今的舞台上,能唱者甚少。很多场面只有曲牌音乐伴奏,而龙套不唱,顿时气氛大减。尤其是一些“以歌舞演故事”的大型群体场面如《铁笼山·草坡》、《战宛城·马踏青苗》等,如果离开曲牌演唱的烘托与配合,是根本不能体现那种壮观、热烈的舞台气氛的。
    一些简单的传达、应声也常由龙套来完成。如:“众将进帐”, “有”“是”或“来到×地”“那贼大败”……等。这些念白大都由集体共读,必须整齐洪亮,而且声调的高低、语气的长短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另外, “头家儿”除负责领队外,有时也独自出面传达。如《龙凤呈祥》的宫女…等。
    3.检场:
    随着二道幕的启用,不上检场人员,戏曲舞台净化了。但仍有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如: 调整座位,传递道具,为人物穿脱服装,带各种兵器和马鞭等等,便落到龙套演员的身上。如《射戟》的摆桌椅、递弓箭,《挑华车》祭旗时递酒壶、酒斗,执斜纛旗等。凡是二道幕解决不了的检场问题,都可以考虑让龙套完成。
    近年来,一些新编历史剧目中,有的导演干脆不用二道幕,一切检场均由龙套承担,我想这也是一种尝试。
    总之,龙套是一门艺术。是戏曲舞台群体调度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要经过训练与实践才能逐步掌握的。绝不象有人所说的“跑跑过场”而矣。
    它是作为一名演员,尤其是导演所必须学习的课题和基本功。
    (四)龙套程式名称和应用(附图解,转载略)
    扮演龙套,首先要明了舞台部位(见图一)的划分和对不同部位和走法的称谓。
    图中所标出的部位和调度中的一些术语都是指舞台本身的方位而言的。如“斜一字”、“归 里”、“扯正”、“斜胡同”……等。
    另外,龙套演员对中国传统礼仪方面的知识要有所了解。如“左为上,右为下”、“文东、武 西”及“大座、小座”……等等。
    1.站门、八字、插门下:
    它常表现较为庄严的场面。如知府升堂,元帅升帐等。
    四龙套由上场门结对儿而上,第一对并排走至中央台口,左右分开,第二对儿照样走上,呈一三在大边儿,二四在小边队形,引人物上场,即称“站门”(见图二)。依据人物和音乐节奏的不同,有普通“站门”和“急急风站门”(即快站门)之分,二者路线一样,只是前者走台步,后者“跑圆场”的不同。
    人物上场后,从中央台口向里入座,四龙套随之“归里”站成“八字”图案即称“八字”。
    随主帅一声令下前往某地,四龙套应声后,由“头家儿”领队,依次插成纵队下,即称“插门下”,也称“领直下”。若纵队向反方向进发,即称为“反插门”或“倒插门”。也可以不下场而接其他调度。
    实际上,以上是三种调度形式。舞台上常常连用,故一并介绍。如《挑华车》、《八大锤》、
《龙凤呈祥》等众多剧目中,都多次用此套路。
    2.一条鞭儿,挖门,两边翻下:
    一条鞭儿也称“一字”或“一条边”上。它常常表示到达,如到家,到府,回营,还朝……等。      由“头家儿”带领2 3 4 家,呈纵队从上场门上,至上场门台口处止步,引人物上场(见图五)即称一条鞭儿上。人物到达目的地下马或下轿后,摆手示意众下,则“倒领”呈4 3 2 1 纵队,原路而下,即称“一条鞭儿下”。
    如果随人物入室,则在人物进门后,由“头家儿”带领至中央台口处,分左右挖开,呈“站门”形状(见图六)即称“挖门”。主要用以环境或空间的变化。表示从室外进入室内或从甲地来到乙地。
    入室后,随人物“两厢退下”, “掩门”“退堂“等命令,两侧各自由1、2家儿分上下场门领下(见图七)。
    以上实为三种调度,因常连用,也一并介绍。“一条鞭上(下)”剧目如《姚期》、《战太平》 等,因人物将上金殿或回二堂,众不得随行故即上即下。入室“挖门的剧目有《甘露寺》、《审 头》等。“两边翻下”的剧目象《辕门斩子》、《失街亭》、《四进士》……等等。
    3.斜门上、斜门下:
    因龙套分两排,站成通道队形,也称为“斜胡同”。它是队伍行进中的一种动式。往往是引人物出场或者设埋伏,诱敌被擒……等等。
    四龙套纵队走出,l、2家分列两排,3、4家随后到位,顺上场门方向站成甬道式,即称斜门上(见图八)
    如果斜门式位于下场门处,以3、4家儿为首向内转身领1、2家下则称为斜门下(见图八)因与翻下转身不同,也称“窝下”。如《四郎探母·巡营》、《贵妃醉酒》、《法门寺》等剧目均用此调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