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风险提示!如下图,历史不会一模一样,但总是惊人的相似!车上的,想上车的,请注意风险,毕竟,股市高风险,稍有不慎,就是亲人泪两行。

1、直接原因:茅台涉嫌利益输送

前段时间酱油中的茅台,海天味业跌了,医药中的茅台,长春高新也跌了,各行业中的茅台普遍下跌了,真正的茅台也终于跌了。

先来聊聊直接原因,涉及两则公告:

1、9月15日,茅台发公告,允许其控股子公司茅台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开展固定收益有价证券投资业务,投资总规模不超过其资本总额的70%。

2、9月16日,茅台集团公告,拟发行150亿元公司债券,用于收购贵州高速的股权。

故事简单点说,茅台集团要去收购贵州省的高速公路项目,然后它又没钱,就让茅台来买它发行的债券。

贵州高速是一家净利润率从来没超过4%,还动不动就要亏损的公司。

乐观估计,150亿投资贵州高速一年大概带来3000-7000万的利润,远低于放银行吃利息,一年定存1.5%,怎么都有2亿多利息收入吧,这一比较,一目了然,这不是商业决策,更多是-你懂的-原因。

茅台是上市公司,茅台集团是茅台的控股股东,背后是地方政府。直接点说就是企业涉嫌利益输送,牺牲小股东的利益,输送给控股股东,嗯,应该是贵州地方政府更准确。

这就是茅台跌的直接原因。

2、更深原因:高估值和经济预期改善

最先下跌的海天味业,近11个交易日跌去超20%之后,市盈率仍超80倍,茅台也还有48倍(如下),处在10年的高位。

这样的估值水平不仅高于同为消费牛股的可口可乐的市盈率,也高过成长股中的战斗机——FAAMG等科技股。(PE对消费股还是很实用的)。

显然,这样的估值隐含的投资回报率的性价比已经不是最优的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经济复苏,预期显著改善,低估值的顺周期板块盈利预期提升,机构有更多的选择,抱团出现松动。

抱团的彻底瓦解需要具备三个层面的信号,一是经济预期显著改善,投资者不再抱团,有更多的行业选择;二是抱团品种业绩低于预期,失去业绩比较优势;三是政策或负面因素冲击,从杀估值变成杀逻辑。

8月经济数据超预期改善,经济复苏是上涨的必要而非充分理由,临近美国大选背景之下风险偏好逐渐降低,结合A股市场情绪降温,市场震荡为主。

板块上预计上游表现好于中下游。从四季度基建房地产赶工的预期来看,PPI降幅可能进一步收窄。结合CPI四季度受翘尾因素影响同比收窄,PPI-CPI剪刀差将扩大,利润从下游往上游分配。

总的来说,四季度经济保持弱复苏,货币中性,三驾马车中消费不一定回复到疫情前,但是外贸很有可能超预期;市场震荡为主,估值分化收敛,上游顺周期在短期更有机会。

当然,这种短期预测置信度没那么高,最好还是做好配置,不做预测,只做应对,保持组合的性价比。

3、茅台会凉凉吗?

150亿看着很多,但对茅台而言,其账面现金就高达1100亿(这也是很大的槽点),一个季度的利润就差不多了,现金奶牛不是吹的。

而且,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市场已经比以前淡定多了。2019年的茅台集团销售公司,舆论一片哗然,然后呢,明面上没动静了,暗地里呢,出厂价969,市场价3000多,茅台集团和经销商估计乐疯,赚得比上市公司还多。

还有上面的1100亿现金,900多亿是同业存放,就是放银行,然后把钱借给地方政府。茅台太赚钱了,贵州整个省又是著名的穷,眼红,分一杯,太正常了。

但是,茅台在商业价值外的社会责任,这没问题,是不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回报地方,而不是以这种挑战资本市场法制和赤裸裸伤害小股东利益的方式呢?比如,建个慈善基金会,实实在在做点事,又比如,每卖一瓶茅台,50块钱做慈善,我想茅台小股东,包括我自己,都会支持的。

最后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既然你认为茅台估值高了,你为啥不卖呢?

这个其实之前都有提到过,主要是投资期限和投资理念的原因。短期静态的PE高,不用太长,拉长到2年,3年,茅台的估值可能只有20-30倍了,短期投资者,受不了2-3年的时间成本。

对超长期投资者而言,5年,10年以上是常态,那么好公司才是第一位的,阶段性的高估值,对最终的投资收益而言,意义不大。10年以上的投资,预期回报率大约就是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

需要说明的是,估值方法千千万,相对估值和DCF为代表的绝对估值,用哪个合适,还是需要case by case。不同的估值方法,得出的结论自然就不同了,现在外资占比越来越多的趋势下,DCF模型成为了主流,以后国内估值方法大概率和外资会保持一致。

扯远了,总之,坚持有持续竞争力的、能够不断疯狂创造价值的好公司是第一位的,加上合适的价格,择低进入,坚定长期持有,最好是永远不卖。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