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山东新闻正文

这就是山东|扶贫车间、家庭医生,山东各地铆足干劲精准扶贫

2020/9/16 16:10:11   来源:中国山东网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9月16日讯 (记者 江学俊 孙小茹 胡高彤) 创立扶贫车间、建设幸福大道、签约家庭医生……今年以来,山东各地铆足干劲、精准发力,因地制宜地开展帮扶工作,从而为脱贫攻坚增添新引擎。

  创立扶贫车间 叩开致富门

  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牛头镇村位于潍坊寿北盐碱地,农业基础薄弱,富余劳动力多,居民收入较低。牛头镇村立足实际,创新建立了牛头镇村“扶贫车间”,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志愿扶贫、稳定脱贫的路子。

  走进牛头镇村扶贫车间的拖鞋车间,村民们坐在一台台缝纫机前,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今年44岁的刘艳荣就是其中的一员,她因患有侏儒症,身体矮小,许多常人能做的工作,对她来说却十分困难,一家人的收入全靠丈夫在外打零工,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并有红柳志愿队的志愿者进行指导,刘艳荣加入队伍的同时,也给家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牛头镇村“扶贫车间”于2017年成立,2019年先后同寿光清雅草编公司、千榕家纺、华昱鞋业、新概念家政职业培训学校合作,建设了草编加工、针织品加工、拖鞋制作等“扶贫车间”,产品大多出口到美国、日本及西欧国家。通过“志愿服务+就业带动+产业扶贫”和“车间工作+居家就业”的双模式,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陈会英和马斌老两口也是扶贫车间的受益人,今年70岁的马斌双目失明,67岁的陈会英靠着一双巧手制作的草编产品,一天最多时能收入四五十元,实实在在的靠自己解决了生活的困难。

  目前牛头镇村“扶贫车间”总共带动近千人就业,每个车间都有残疾人、贫困户、低保户在上班,整个扶贫车间从2017年创建至今,已成功使20多人脱贫,摘掉低保户的帽子。

  建设幸福大道 夯实脱贫“基础”

  “公交车一直通到村口,现在赶集来回坐车都很方便,从集市上多买点生活用品也不用发愁了,都是享了扶贫政策的福啊。”近日,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东余粮村的贫困户张兴周喜滋滋的走下公交车,双手提满了从太河大集上买到的水果、蔬菜等生活物品。

  脱贫攻坚期间,淄川区以改善提升农村主干道路和通达深度为目标,突出抓好贫困村“通路、通公交”,累计投入资金1.43亿元,对107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完成硬化路任务,投入270万元用于提高公交运营能力,保证了贫困村内有一条硬化主干道路,符合条件的村全部通达客运班车,打通了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上级给我们村修的道路整洁漂亮,公交车一直通到村口,现如今村民出行非常方便,贫困户种的椿芽和花椒也能及时运出去,每户收入差不多能到两三千元,极大地提高了群众脱贫能力。”淄川区太河镇方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守新乐呵呵地说。

  方山村地处山区,是淄川区107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之一,此前通村主干道破损,距离公交站点远,村民种植的椿芽、花椒等季节性强的经济作物外销难,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村更好地脱贫。2018年以来,区交通运输局投入补助资金30万元帮助方山村改造通村主干道,优化周边公交路线,彻底解决了村民“行路难、坐车难”。

  签约家庭医生 确保医保扶贫全覆盖

  “大爷,这是您需要的降压药,您行动不方便,我把药给你送来啦!”近日,济宁市汶上县郭楼镇崔园村陈兰海的签约医生姚厚辉为他送来了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俺身体不好,出不了远门,可多亏了姚大夫啊!”73岁的陈兰海不禁感慨。陈兰海患有高血压、腰椎病等慢性疾病,因为腰椎不好,走路十分不方便,每次到医院去购药都很犯愁。如今,郭楼卫生院医生把药给他送到家,让他着实感受到“零距离”“心贴心”的医疗服务。

  今年以来,汶上县医疗保障部门围绕困难群众所需所盼,立足自身职能,找准困难群众看病就医的赌点、痛点,为“两病”、慢性病贫困患者提供送医送药上门服务,实现贫困人口慢性病服务精准化、精细化,切实解决贫困失能、半失能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该县出台了《汶上县为慢性病贫困患者送医送药上门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结合签约家庭医生,精准发力,开展为困难群众送医送药上门服务。通过大数据筛查、慢性病政策上门、慢性病动态管理、帮办代办等,为全县10233人办理了慢性病,实现了慢性病贫困人员参保全覆盖。同时,针对贫困人口信息动态调整,新增脱贫享受政策人员、即时帮扶人员、低保、特困人员及时纳入医保扶贫的保障范围等方面的问题,实行“筛选—整改—回头看”的“闭环”机制,进行“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据了解,汶上县还在全省率先构建起以“县医保经办机构”为中心、县级“医保服务站”为载体和平台、“乡镇医保所+村级服务站”经办管理和“基层医院+村卫生室”公共服务两条线为支撑,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服务网络,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医保服务“一站式、就近办、一次办”。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