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提地点不提人:“有所不提”的疫情通报为何获点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1-01-25 21:21作者:黄帅
减少患者的隐私担忧,更高效地做好防疫工作。

近期,全国各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压力依然十分巨大。如何更加及时、合理、精准地向外界发布疫情最新消息,也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日前,不少网友注意到,在北京、上海最新疫情消息通报中,相关部门只公布了确诊病例涉及区域和场所的情况,隐去了病例的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 

面对这一新变化,舆论场上出现了大量点赞的声音。这说明,精准防疫工作更具人性化,不仅有助于推动防疫工作的进展,也会让大量民众安心、放心。或许大家都还没忘记,就在前不久,成都一位20岁女孩赵某确诊为新冠患者,其个人行程被曝光后,竟遭到“人肉搜索”,网上一度出现了大量针对她的恶毒攻击言论。 

好在随着网络理性声音占据主流,针对个别确诊者的“二次伤害”没有造成更大的影响。这类事件让不少人反思:如何更好地保障确诊患者的个人隐私,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与理解,理应成为我们格外重视的问题。 

用“只提地点不提人”替代大篇幅公布个人行动轨迹的通报内容,体现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与关怀。对多数人而言,病例的年龄、性别等个人信息,其实不具备必要的参考价值,个人需要警惕的,主要是病例曾经到访过的地点。但如果公布过于详细的病例个人信息,就有可能引发一些网上的好事之徒借此开展“人肉搜索”,甚至对确诊患者进行恶意的网络暴力。即便没有恶意的“人肉搜索”,根据公布病例的性别、年龄、所在小区、单位等详细个人信息,患者周围的人很容易知道到底是谁确诊了,这也难免会给当事人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不论是从人性化的防护,还是从避免额外事端的角度上看,“只提地点不提人”的做法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北京与上海“只提地点不提人”的新做法,值得全国各地参考与借鉴。 

虽然这只是一个通报细节上的变化,但它背后体现的人性关怀与尊重个人隐私权的法治观念,却是很值得重视的。这种观念应该全面贯彻在防疫工作之中,从疫情通报到后续救治的工作,都不能忽视保护患者隐私的问题。

其现实价值还在于,这可以让那些因不愿暴露隐私而不如实公布所有出行轨迹的确诊者,丢掉所有的心理包袱,更好地配合防疫工作的安排。 

此前,全国多地都出现过确诊者故意隐瞒行程的问题,当事人也因此付出了法律代价。尽管这其中不乏恶意不配合防疫工作的情况,但也的确有一些确诊者是基于隐私考虑,不愿意如实上报自己的全部行程情况。在全国各地落实“只提地点不提人”的做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隐私担忧,这对更高效地做好防疫工作,也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不让大家有任何个人隐私会被泄露的担忧,让所有人都能积极配合防疫工作的安排,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

责任编辑:任冠青

更多精彩, 请下载中青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