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清风冷月微博
清风冷月微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64,020
  • 关注人气:65,4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学科中的“文化意蕴”

(2022-02-22 14:50:43)
语文学科中的“文化意蕴”
邱李华

 

    语文教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保证相关教学的基础上,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渗透生命意识和品格教育,注重学生心灵的滋养。

    认识文字之美。语文中的生命教育和美育资源多以文字为载体,文字本身及其传达的语义信息都蕴含着生命与美丽。

    汉字常常“其形表其义”,十分有趣。比如生命的“生”字,“甲骨文的‘’是指事字,在草叶‘’(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新芽破土而出”,充满着生命的惊喜,观之可爱。我们的母语汉语更是精妙,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瑰丽;有“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清新明艳;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悲怆哲思;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欣喜畅快。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与此同时,语文教学要注重比较学习,培养学生对外国语言文字、文学的包容态度,锻炼学生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国度、时代、风格作品的能力,拓宽学生生命的视野和性情的温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感受作品与人物的思想。语文课程不能脱离生活,语文课本是生活的记录,而生活是本无字书,更是我们经历的每时每刻。每个人的生命都受到时空的限制,古人有言在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经历着自己的生活,千头万绪,所处、所见、所闻皆是真实,有喜悦和挣扎,有时会囿于其中。

    学会体悟自己生活的当下,感受他人生活的情感是一种人文素养,也弥补着“吾生也有涯”的遗憾。苏轼与客泛舟游于赤壁,见月下美景“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因客之洞箫凄然而转悲,此时一苇扁舟承载着苏轼半世的沧桑与浮沉。读之不免心生感慨。“乌台诗案”后,身心俱受摧残的苏轼经过长途跋涉,踏进黄州大地。经过一番精神炼狱之旅,终于获得了精神上的大解放,心灵进入了一种澄明的境界。苏轼这位具有传奇色彩而又历经磨难的文学家,其完美的人格理想、多才多艺的绝世才华,不仅闪耀在历史的时空中,教师在语文课上更要让他豁达的人生哲学投射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提升对不同文化的认知。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生生不息;世界各民族、各区域、各国家文化争奇斗艳、共同繁荣;当代文化圈兼容并蓄,迸发着生机与活力。语文教师有责任在课堂上引领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帮助新时代学生理解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精华;指引学生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帮助青年学子提高社会责任感。

    比如课文《我有一个梦想》,学生学习课文时加深对美国的奴隶制度、奴隶贸易和种族文化的基本认识,深入感知马丁·路德·金演讲中所传达的强烈的解放黑人、种族平等的愿望。再如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之外熟悉其他制度,才能理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揭示和对无产阶级的伟大贡献。此外还有一些外国经典名作,透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其他文明的信仰,在这种对比中加深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认识,同时不断突破对其他文明及其文化的认知。只有认识到这些差异,并且“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中华文明才能更加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语文是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其本身对意识、精神等十分关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渗透生命教育,启发生命意识,帮助学生学会缓解压力、走出困顿、维护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悦纳、珍惜自我生命,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丰沛的滋养。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