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幅明
王幅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5,267
  • 关注人气:8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虔:先生有才过屈宋

(2020-05-06 08:06:40)
标签:

文化

分类: 翰墨青史

郑虔:先生有才过屈宋

王幅明

 

 

郑虔(691759)河南荥阳人。

唐朝学者、诗人、书画家。

 

 

 

郑虔,字趋庭,又字若齐,唐代都畿道郑州荥阳县人。郑虔出身的荥阳郑氏家族,史称“累数世而屡显,终唐之世而不绝”,“簪缨门第,诗礼传家”。郑虔少年时即聪颖好学,资质超众,弱冠时,举进士不第,困居长安慈恩寺,学书无钱买纸,而慈恩寺贮存了几屋子柿叶,他就每日去取柿叶练习书画,几年之后几乎写遍了这些柿叶,终成一代名家。

郑虔可称为盛唐时朝的大师级人物,文学家、诗人、书画家,精通经史、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是一个近乎百科全书式的通儒,诗圣杜甫称赞他“先生有才过屈宋”。《新唐书》202卷有其传记。

初开元二年(714),郑虔初入官场,任通直郎行率更寺主薄,为东宫椽属,专掌薄书事务,位任轻,却因才学出众,见赏于宰相苏颋。后仕左监门录事参军。

开元中,郑虔任协律郎,正八品上,掌调和律吕,监试乐人典课,为宫廷文艺总管。集缀当朝异闻,著书八十余篇。不幸有人偷看了他的文稿,诬告他私撰国史,郑虔慌忙地烧掉文稿,因此事被贬谪十年。

开元二十五年(737)郑虔回到京城后,唐玄宗欣赏他的才能,想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不管具体事务,特置广文馆于最高学府国子监,诏授首任博士。

郑虔听到任命,不知道广文馆是管什么的,就去问宰相。宰相说:“皇上为加强儒学,设置广文馆,安排有贤德的人,让后代知道广文博士这一职务是由你开始的,这不是一件美事吗?”郑虔听后,走马上任。时间久了,大雨毁损了广文馆的房屋,有关部门却不再修葺。他就寄居于国子馆内,广文博士一职也从此废止。

郑虔追记辑录可以记忆的旧书文章得四十八篇,国子监司业苏源明题其书为《会粹》。他自作山水画一幅,并自题诗献上,唐玄宗大加赞赏,御署“郑虔三绝”。

天宝十三年(754),苏颋推荐郑虔为著作郎从五品上,掌撰朝廷碑志、祝文、祭文等。

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反叛称帝,派张通劫持百官置于东都洛阳,任郑虔为水部郎中。郑虔声称自己患有风湿病,不能胜任水部郎中,请求掌管市场条令,他乘职务之便,暗中以秘密奏章送达肃宗所在地灵武。叛贼被平定后,郑虔与张通、王维一起被囚禁于宣阳里。这三人都善做画,中书令崔圆命他们在各自的住所做壁画。郑虔等人惧怕被处死,极力请求崔圆解救,终于被免了死罪。王维做降职处理,郑虔贬为台州司户参军,几年后,终老台州

据《楼观祠斋壁记》等记载,至德二年(757)寒冬腊月,郑虔以老弱残身,长途跋涉来到台州。时“台州地阔海冥冥”,地处荒僻,文风未开,郑虔衣冠言动,不同时俗。郑虔自叹:“著作无功千里窜,形骸违俗一州嫌”。想到孔子曾有的遭遇,继又自勉:我今谪此,当有教化之责。遂大阐文教,以地方官员身份首办官学,选民间优秀子弟教之,一时郡城“弦诵之声不绝于耳”,“自此民俗日淳,士风渐进焉。”

《新唐书•郑虔传》记载,有个叫郑相如的人,从沧州来,以师礼侍奉郑虔,郑虔却未以弟子礼节待他。有一次郑虔问他所习何业,郑相如说:“我听孔子说过,继承周朝的政权,百年以后的事情都可知道。郑虔听后,甚感吃惊。相如接着说:“开元三十年后当改年号,十五年后天下要乱,奸贼臣子要僭位称帝,您老必将身受其辱,充任伪政权的官员,希望您能谨守节操,可以避免祸害。”郑虔又问:“你自己又会怎样呢?”相如答说:“我可做三年官,死于衢州。”这一年郑相如考中进士,任信安县尉。三年后,郑虔向吏部询问,郑相如果然死去,郑虔记住了高人郑相如的话,终于没有归附逆贼。在安史之乱结束之后,郑虔因为曾被安禄山俘获,并委以官位的罪名,流贬台州。

郑虔精通天文、地理、军事、医药和音律,著有《天宝军防录》《胡本草》等书,文字典雅。许多文人雅士佩服他,称他“郑广文”。

李商隐曾写七绝《过郑广文旧居:“宋玉平生恨有馀,远循三楚吊三闾。可怜留著临江宅,异代应教庾信居。”据《长安志》,长安韦曲之东有郑庄,为郑虔旧居。这首诗作于大中三年李商隐自桂管归长安后。“三闾”即三闾大夫,指屈原。姚宽《西溪丛语》引余知古《渚宫故事》:“庾信因侯景之乱,自建康遁归江陵,居宋玉故宅。宅在城北三里。故《哀江南赋》云: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此诗盖过郑虔旧居而联想到自古才人(屈原、宋玉、庾信)遭际如出一辙,从而发出“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诗句)的感叹。

 

 

郑虔去世10年后,其女儿历经艰辛,筹措钱财,将父亲灵柩从台州迁葬于荥阳,与死于开元十四年十一月二日的父亲结发妻子王氏的故茔同穴。时已大历四年八月二十五日。

2001年《郑虔墓志》在河南荥阳出土,墓碑全称为《大唐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府君并琅琊王氏墓志铭并序》,此碑现收藏于千唐志斋博物馆。据墓志记载,郑虔“遭疾于台州官舍,享年六十有九,时乾元二年九月廿日也”。“家国以为一宝,朝野谓之三绝”。并有“工于草隶,善于丹青,明于阴阳,邃于算术,诸子百家,如指掌焉”。

郑虔命运坎坷。他一生做的官基本上都是一些闲官。《郑虔墓志》说他一生做过七次不同的官。分别是率更司主簿、监门录事参军、尚乘直长、太常寺协律郎、左青道率府长史、广文馆博士著作郎。其中广文馆博士著作郎,虽然是清水衙门,但政治地位较高。玄宗的御题,使得郑虔一夜之间名声大噪。被安禄山俘获遭贬,又使他的名声跌入谷底。

郑虔死后名声式微。多亏他有一个莫逆之交的友人社甫,一直为他写诗,使他的事迹广为后人所知。《郑虔墓志》的出土,印证了杜甫的真诚,对郑虔评价的客观。

杜甫是巩县(今巩义)人,与郑虔可谓是近在咫尺的老乡。天宝四年(745),杜甫与李白在兖州分手后,于天宝五年(746)来到长安。就在这期间,杜甫认识了郑虔。共同的抱负,相似的经历,使他俩一见如故。郑虔“十举进士不第”(《郑氏宗谱》),杜甫亦是两次应试均名落孙山;两人都是终身没有成为“进士”的文豪。他们一见如故,常饮酒唱和,遂成莫逆之交。杜甫对年长自己20多岁的郑虔敬佩有加,尊称“郑老”、“老画师”,杜甫存世的1400多首诗中,有22首述及或者追忆郑虔的诗作,如《何将军山林十首》、《醉时歌》、《送郑十八郑虔贬台州》等。

郑虔虽然为官,但家中一贫如洗。杜甫赠郑虔诗:“才名四十年,座客寒无毡。”称赞郑虔的才华和清正。至于郑虔所献被玄宗亲题“郑虔三绝”的究竟是何画,史料均没有记载,唯有杜甫在《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郑虔》诗中述及此事:“荥阳冠众儒,早闻名公赏。……昔献书画图,新诗亦俱往。沧洲动玉陛,宣鹤误一响。三绝自御题,四方尤所仰。”并称颂郑虔才学之富与声名之盛。杜甫写于天宝十三年(754)春的《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代常坎轲,名垂万古知何用?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这首诗写的是杜甫与好友郑虔相互邀约,迫不及待地找钱打酒,彼此畅快一饮的情景。诗中叙述自己和郑虔的不幸遭遇,诗中充满了嘲笑和自嘲。先嘲郑虔,后嘲自己,实际上也就是嘲笑世人;又举出司马相如、扬雄,似乎是给自己解嘲,实际上是以此来进一步嘲笑当时的整个社会,明嘲儒术,暗讽时政。此诗既显示出朋友间肝胆相照的情谊,又表达了那种抱负远大而又沉沦不遇的焦灼苦闷和感慨愤懑之情。

天宝十四年(755),杜甫预感到的潜在危机终于全面爆发。是年十一月,发生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至德二年(757)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不久,郑虔乘其内订之际,从洛阳逃归长安。途中与杜甫相遇于郑虔之侄郑潜曜家。故友乱后重逢,百感交集,杜甫作《郑附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以诗记之:“不谓生戎马,何知共酒杯。燃脐郿坞败,握节汉臣回。自发干茎雪,丹心一寸灰。别离经死地,披写忽登台。重对秦箫发,俱过阮宅来。留连春夜舞,泪落强徘徊。”诗中悲欢离合之情,溢于言表。并对郑虔忠贞不渝、保持大节的品质作了高度的评价。然而白发丹心的郑虔,虽象握节汉臣苏武一样回到长安,非但没有受到唐肃宗应有的表彰,反而把他作为降官处理,囚于杨国忠旧第宣阳里。由于崔圆的解救,郑虔才免于一死,以次三等论罪,贬为台州司户参军。

时任左拾遗的杜甫,知道郑虔被贬的消息后,想来送别饯行为时已晚,郑虔已怆惶地离开了长安。回想往日情谊,杜甫感慨万分,遂信笔赋就《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杜甫和郑虔是“忘形到尔汝”的好友。郑虔的为人,杜甫最了解:他陷贼的表现,杜甫也最清楚。因此,这首诗是为郑虔遭冤被贬而鸣不平。

安史之乱后,杜甫叹旧怀贤,写下一组古体的《八哀诗》,追怀李光弼、严武、张九龄等8人。其中悼念郑虔的《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作于大历元年(766)秋,这首长达72句、350字的长诗,可以说是郑虔的一篇评传。作者对郑虔博学多才、高尚品德给予高度评价,对他生不逢时,蹉跎一世的凄凉结局,感到无限的悲伤

杜甫与郑虔的友谊表现得最为深沉感人的地方,乃是杜甫在郑虔遭到贬谪后所表现出的真切的关怀。郑虔到任台州后,大力提倡教育,启蒙教化,为台州人民所尊敬,被视为台州文化启蒙者、斯文之祖。郑虔在台州期间,杜甫有多首诗送他。除前面提到的《故著作郎贬台州司马户荥阳郑公郑虔》诗外,还有《所思》(原注:得台州司户郑虔消息)、《题郑十八著作虔》,诗中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乱后故人双别泪,春深逐客一浮萍。酒酣懒舞谁相拽,诗罢能吟不复听。……郑公纵得归,老病不识路。……”相思相怜之情跃然纸上。广德二年(764)郑虔死于台州,杜甫乍获噩耗,作《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源明)》诗以吊之,诗云: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存亡不重见,丧乱独前途。……”不久又作《存殁口号》二首以追念之。

杜甫存世的22首写郑虔的诗作,时间先后达15年之久。对于郑虔,这些诗具有“史诗”的价值,比收入唐史的传记资料更全面,更真实。一个博学多才有担当有道义光耀千古的士人形象,在历史的人物长廊中站立起来。

 

 

郑虔擅长画山水,其书画墨宝尤为后代皇室及达官贵人所珍藏,历代美术史家认为,郑虔与王维一样,同为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开创者,成就仅次于王维。草书成就可与张旭媲美。

郑虔诗歌,今仅存一首《闺情》:“银钥开香阁,金台点夜灯。长征君自惯,独卧妾何曾”。(见《全唐诗》255)唐代写闺情的诗歌很多,如王昌龄的《闺怨》、李白的《子夜吴歌》、金昌绪的《春怨》等,写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深情思念,细腻、柔情、缠绵。郑虔的《闺情》,与这三首诗比较,有其自己的特点:一、注重闺中景物的刻画,奢华艳丽,衬托出闺中女子的孤独与寂寞。这一手法,后来被温庭筠继承并发扬光大。二、出现了女主人公思念的形象。王昌龄、李白等人的诗中,都只出现闺中女子形象,她们的思念对象都游离于诗歌之外。而郑虔诗中,女子抱怨军人夫君没心没肺、不懂女人心思,抒情之中又有几分幽默。一个重情的辣妹形象跃然纸上。如此看,郑虔这首仅存的诗歌作品,不失为唐代闺情诗的一枚硕果,之所以保存至今,有其自身的逻辑。

较之诗歌,后人评价他的书画更多。郑虔的绘画,唐代朱景玄把他列入神品之中。说明郑虔在绘画上,达到了大家的地位。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云:郑虔亦工山水,名亚于()。宋代郑刚在《论郑虔阎立本优劣》中说:唐人能画者不敢悉数,且以郑虔、阎立本二人论之,其用笔工拙不可得而考,然今人借或持其遗墨售于世,则好古君子,先虔而后立本无疑,何则?虔高才在诸儒间,如赤霄孔翠,酒酣意放,搜罗万象,驱入毫端,窥造化而见天性,虽片纸点墨,自然可喜。郑虔以山水最为擅长,尤精于水墨。有关郑虔的画迹,流传下来的不多,记载也寥寥。据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郑虔条记载,辽宁省博物馆现藏有一帧传为郑虔所作的小幅团扇山水,图名为《峻岭溪桥图》。上钤石渠定鉴宝笈重编朱文印,淡设色,用笔工致细密,左旁题诗曰:万壑千溪不可穷,运神毕具尺图中。独嫌未见诗兼字,署尾无能三绝同。钤有”“二印。这大概是流传至今传为郑虔所作的唯一作品了。

关于郑虔的书法艺术,杜甫《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一诗云:神翰顾不一,体变钟兼两(按:《金壶记》有钟繇工三色书,草、隶、八分最优的记载。郑虔善草、隶,故有兼两之说)。文传天下口,大字犹在榜。从诗里反映出来的内容看,郑虔的书法主要是学钟繇和钟会父子。当然,郑虔书法并非固守于二钟,而是学有所变、习能所化,乃臻神翰的。由大字犹在榜,说明郑虔的榜书写得极佳,时人求其书法作品者亦多,但郑虔书法有特色者,当是其草书和真行书。唐代韦续《墨薮书品优劣第三》列有唐代善真、行书者共22人,郑虔为其中之一,对其评语是:郑虔如风送云收,霞催月上

明代书画鉴赏家张丑著《清河书画舫》中“唐一”卷载有郑虔闺情诗帖,白麻纸,真迹,评语为:虔书笔精墨妙,纸质如新,是唐人诗帖中铮铮者201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清河书画舫》收录三国至明代的书画名家81人,书法49件、绘画115幅,包括家藏及目睹耳闻的古书画名迹。

明代学者、诗人郑若庸作诗《赠郑十二草书》:“郑虔一吸三斗酒,雪毫洒墨鬼运肘。
惊猿斗虺出深薮,忽上微绡争欲走。谁向高台歌大风,吹折万木千山中。睢水围开兵甲乱,海波起立飞蛟龙。怒欲相攻喜若舞,虫迹蜗涎遍环堵。少美人凝妆花满镜,侠客探丸电交吐。
五行十行笔不停,百丈峭壁悬枯藤。长林萧萧日将暮,落叶已去蛛丝萦。公孙剑术如转烛,张颠墓草几回绿。就中三昧子自解,优孟未亡犹楚叔。酒酣掷笔气夺虹,云梦八九吞胸中。
如何化作龙蛇阵,一扫胡尘万里空。”诗作极言郑虔草书之壮美。

清代李清说:“虔善画山水,好书。人称草书如疾风送云,收霞推月”。(乾隆十一年《荥阳县志·儒林列传》)

郑虔的书法遗迹,当今能够在印刷体上看到的,另有两件:一、《大人赋》草书长卷;二、出自敦煌藏经洞的《敦煌书札》200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唐郑虔书画》,收入了上述郑虔的两件作品。

《大人赋》草书长卷,长6米,宽23厘米,731字,113行。长卷纵横驰骋,浩荡激昂,具有悲壮美,如临波涛,浑洒豪放。《大人赋》是郑虔当时在江南游历时留下一幅墨迹,内容以汉代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写下的一幅狂草。长卷后附宋伯鲁的题跋是:“郑公三绝书法其一,观其驰骋结构,狂放之中间以飞白,云谲波诡,凤翥鸾翔,觉祝枝山下笔有此狡狯,无此勉力,敬书数语,用识眼福,乙卯秋(1915)八月。”《大人赋》草书多“飞白”,是书者灵感特发,用笔挥洒自如,故有变幻多端不可捉摸之高超技艺。《大人赋》草书一直秘藏未露,民国十一年曾由上海真赏斋印制“珂罗版”发行,见证者有于右任、许思园(后为山东大学教授,已故)。草书大家于右任主编的《标准草书》中,将郑虔所书“于”字,列为其所集的范字之一,据载此字便集自郑虔的《大人赋》。

敦煌藏经洞的郑虔《敦煌书札》,是写在方形淡黄色细麻布上的一个函件,全文120余字,可读69字,是郑虔留世的唯一书法真迹,约成于唐开元二十三年,是郑虔相约刻工同下江东,为镌刻郑虔在常州、湖州自书三幅手迹之事(推知《大人赋》恐是其中之一),可能因战事被石工或他人移藏于敦煌石窟。1909年被俄国探险队劫去,今藏俄国东方科学院。2000年,经临海市申请上海古籍出版社敦煌研究室拍摄回国。《敦煌文献》第15册今藏浙江临海市郑广文纪念馆。

近年在洛阳东南李村出土的《阿弥陀像记》残碑,是隋唐之际著名政治家李百药之子李力牧家族建造阿弥陀像的碑记,记载了其家族及仕宦情况,还能确认郑虔的楷书作品。该残碑对了解郑虔的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献价值。

199910月,郑虔被郑州史学界、文化界的专家学者推选为郑州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郑虔:先生有才过屈宋


 郑虔:先生有才过屈宋

郑虔:先生有才过屈宋


(原载《翰墨青史——中原书家传》上卷,该书即将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岀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