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不到一周时间,天津、上海、安徽均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从各地官方发布的消息看,病毒来源与境外货物高度相关。其中,天津患者曾载运冷库食品,上海和安徽的患者曾一起在浦东机场搬运货物。如何看待“货传人”疫情和冷链传播病毒?专家进行了分析。

天津、安徽、上海发现“货传人”

综合中新社、香港中通社报道,7日天津确诊的病例,关键词是“冷链运输”。病例发现始于山东省发出通报指,经天津滨海新区从德国进口的冷冻猪肘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天津市接到通报后,对货物追溯过程中发现一名司机确诊。

据天津市疾控中心10日消息,当日上午10时许,在天津市冷链从业人员和冷冻货品核酸检测“两个全覆盖”排查中发现,滨海新区东疆港一名冷链从业人员为无症状感染者,现已转运至定点医院。

8日至今,天津已经发现1例本地确诊病例(第138例),系天津海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装卸工人;2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为此次通报的冷链搬运工,另1例为货车司机,曾到第138例本地确诊病例所工作的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海联冷库拉货。

此前,北京、青岛暴发的本土疫情,也与“冷链运输”息息相关。10月下旬发表的论文指出,来自境外疫情高发区的冷链进口食品极有可能为北京新发地市场疫情病毒源头;在对青岛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中国疾控中心从进口冷冻鳕鱼外包装检测分离到新冠活病毒,首次证实在冷链运输特殊条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装上存活较长时间。

在上海,根据官方通报,9日新增的一例病例在浦东机场从事搬运工作。与上海病例相关联的,是11月10日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通报的一例确诊病例,该患者与上海市通报的确诊病例,一起在上海浦东机场从事机场货物搬运工作。

上海9日新增的一例病例在沪居住地为浦东新区祝桥镇江镇社区营前村。图为救护车当天在营前村待命。(图片来源:中新社)

吴尊友强调:定期检测冷链产业环境、从业人员每周一次测核酸

中国连日出现“货传人”疫情,特别是今年以来多次出现冷冻食品外包装引发的疫情,备受关注。中国有效控制本土疫情的现阶段下,该如何进一步防控严峻的境外疫情?

广东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陆家海对香港中通社记者表示,目前中国最重要的防疫工作是严防外来输入,其一是航班检测,已经十分完善;其二是进口国感染人员对产品的污染情况,仍然不可放松警惕。他认为,下一步的防控工作,一是要加大对冷链运输产品的抽检力度;二是要加强冷链运输的环境检测和消毒,特别是空气消毒,这是减少“货传人”的有效狙击手段。

最后,陆家海强调,加强对冷冻食品接触人员或者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进口国家疫情严重,他们的从业人员感染了,导致进口中国的食品受污染,而病毒已经被证实能在冷冻环境存活,且时间变长,因此,人、物结合并防,才能阻断境外感染源。”

9日,中国海关总署会同多部门研究制定了《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在做好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检测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消毒对新冠病毒的杀灭作用;同时进口冷链食品凡是不能提供消毒证明的,一律不能上市销售。

上海市疾控部门加强对电商平台、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的进口冷链食品的监测和调查,保障食品安全,防范疫情输入风险。图为8月18日,上海市黄浦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上海澳辰食品有限公司进口冷冻牛肉进行采样。(图片来源:中新社)

冷链环节为何成为新冠病毒的“潜伏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0日发布了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的专访。

吴尊友介绍,一般来说,温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在-20℃的环境中,病毒可以存活数月之久。即使是普通的冷链运输,病毒也可存活好几周。如果是在新冠疫情高发地区污染的物品,包括食品或外包装,经过冷链运输,则可把病毒带到非疫区,从而引起接触传播,引爆新的新冠疫情。

吴尊友说,北京新发地疫情,使我们首次对冷链运输的冷冻产品产生关注。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并证实:污染的食品经冷链运输,可以跨国引发新冠暴发疫情。大连疫情再次证明,冷链运输受新冠病毒污染的食品,可以引发新冠疫情。青岛疫情则是主动对冷链从业人员定期监测,发现了处于感染早期的无症状感染者,因此未形成较大范围扩散。北京、大连、青岛三起疫情,一起比一起发现得早,规模也越来越小。

“这是我们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的结果。这些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定期对冷链产业的环境检测、对从业人员不少于每周一次的核酸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处于早期的感染者,把疫情控制在萌芽中。”他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