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精神密码,激荡新时代的民族文化自信

解读精神密码,激荡新时代的民族文化自信

10月27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02场以“云宣讲”的方式举办。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作题为《民法典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演讲,带领公众读懂民法典。

这部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是公民权利的宣言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让民法典走进群众心里的前提就是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群众理解民法典。唯有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入领会、广泛普法、加强解读,才能让民法典真正走进群众心里,让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全面解码,为推动民法典落地生根提供遵循。“时势造就英雄”,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纵观民法典的编撰历程,全面解码其实质内容,不难发现其背后隐含的深意。民法典的颁布一方面标志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另一方面也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全面解码民法典,就要从民法典对人类所面对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看法入手。包括,如何看待人,如何看待家,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国家,如何看待人类,以及如何看待自然这几方面。我们要深入领会,认真学习民法典总则、民法典各分编,为推动民法典落地生根提供遵循。

涵养为民初心,民法典激荡最根本的人民力量。“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人格权编是民法典在编排体例上的一项重大创新,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作出的回应。民法典对民事主体特别是自然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利,以及个人信息、基于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产生的人格权益进行了确认和保障。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与民法息息相关。民法典聚焦老百姓所急所需,破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我们要读懂其“人民至上”的鲜明导向,扭紧思想“总开关”,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拿出硬招、实招、真招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痛点难题,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加强解读,让民法典激荡新时代的民族文化自信。民法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可以说,民法典包含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密码。”此次“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02场以“云宣讲”的方式举办符合民意、顺应人心。其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第一条,也是整部法典的“精华所在”,为民法典注入了“精气神”。认真汲取其中的养分,不难发现,每一条规定都是对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的弘扬,充分体现了民法典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每一笔都生动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0/1028/1105096.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赵一頔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