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今年以来,打击学区房炒作成为中国多地监管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的一线城市尤其如此。近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组织起草了《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针对深圳入学政策进行了完善,并均衡了教育资源,提出深圳市、区教育部门应当推行大学区招生和办学管理模式。受此影响,此前已被炒出天价的深圳学区房被瞬间“冰封”。

综合新华社、深圳证券时报网、广东时代财经报道,在公共教育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推行大学区招生和办学管理模式,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业内人士认为,征求意见稿内容丰富,对于学区房而言,有两方面影响:一是大学区招生。目前深圳的中小学采用的是积分制,虽然也是多校划片,但总体而言,房子和学位的关系最为紧密。一旦采取大学区制,房子和学位的对应关系会被打破,这对于学区房的炒作是釜底抽薪。

二是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学区房的另一个根基是所谓的名校,没有名校,炒作就没有基础。一所名校最根本的因素就是教师,建立教师交流制度,教学水平的均衡化会大大推进。这对于追逐名校的资本而言,也是釜底抽薪。

资料图。(图片来源:新华社)

优质学区房是刚需,所以更为保值,也更受投资客的青睐。但经过不断升级的楼市调控和教育政策变动,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学区房信仰”已开始瓦解。

“带有深圳中学初中部和翠北小学双学位的阳光天地小区,一套74平方米的房源去年最高报价900万元,现在有业主报价780万元,急售,比参考价高一点。”房产中介黄经理表示,“尽管如此,有许多客户看房之后也没下手,买家对学区房的看法已经发生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西安、厦门、成都、大连、南京、合肥、太原、温州等十三城出手,重拳整治学区房乱象。

今年4月,中共中央高层会议首次提及“学区房”,明确要求防止以学区房名义炒作房价。在此之后,打击学区房炒作成为各地监管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教育资源紧张的一线城市尤其如此。上海、北京在今年纷纷通过“教改”的方式,以教育均等化为方向,试图打破学区房机制。

7月初,北京西城区“史上最狠”学区房政策正式落地。2020年7月31日后购房家庭,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这意味着,家长们多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购置的顶尖学区房,最后依然与其他人共享同样的机会,孩子还是可能无缘名校、牛小。

当房产与学位不在死死绑定,北京西城顶尖学区房迅速冰封。相比去年5月,西城区二手房市场空前火爆的场面,如今的西城学区房已经开始大幅跳水。据媒体报道,有德胜学区内的学区房在短期直接降价超100万元待售,中介机构陷入“门可罗雀”的窘境。

再往前,3月16日,上海市教委曾发布《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根据这一中考改革新规,重点中学自主招生比例大幅下降,50%-65%的生源名额将分配到各区和各普通初中,更多学区房外的学生有望升入上海的各大优质高中。上海联洋、碧云、梅园、七宝等地的学区房交易也因此迅速冰封。

在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看来,学位房与非学位房价格的差距,体现的是教育均等化的程度,教育越不均等,学位房的价格就越高。多方面来看,这一轮国家对学位房、教育不平等的打击是史无前例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