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衡量股市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标准是上市公司数量还是股价

皮海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近日,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高西庆在2021年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杭州峰会上表示:“国内资本市场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不能以股价来衡量,市场上影响股价的因素有很多。”

高西庆同时认为,总体来看,国内资本市场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高西庆称:“中国资本市场已三十而立,31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中,在上市公司数量方面,已从最初的十几家,截至今年6月底上市公司总数已有4373家。同时,中介机构的数量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直以来,股市都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但如何看待股市这个晴雨表?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高西庆无疑给市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角度。即不能用股价的涨跌来衡量,或者说不能用指数的涨跌来衡量,而是用股市的发展来衡量。比如,高西庆提到,要用资本市场的发展来衡量。为此,高西庆特别指出,上市公司数量已从最初的十几家发展到了今年6月底的4373家。可见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高西庆是用上市公司数量来衡量的。

对于投资者来说,高西庆提出来的股市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这个衡量标准,可以说是前所未闻的。甚至是投资者所不能接受的。因为在此之前,市场普遍的看法是,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最直观的反应就是反应在股价的涨跌上,或指数的涨跌上。宏观经济形势看好,对上市公司构成利好,因此推动股价的上涨,进而带动指数的上升。相反,经济基本面不好,上市公司股价下跌,从而带动指数下跌。

但很显然,市场的普遍看法并没有得到高西庆的认同。因为在高西庆看来,股市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这个衡量标准并不是股价的涨跌,而是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甚至包括中介机构的数量增长。虽然高西庆的这个观点与市场的普遍看法有出入,但却不排除高西庆的观点代表了管理层某些官员的观点,毕竟高西庆本人就曾经是证监会的副主席。而且高西庆的这个观点正好契合了股市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宗旨,解决了中国股市作为晴雨表的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中国股市十余年来一直在3000点(上证指数)附近徘徊,但中国经济却经历了“黄金十年”的大好发展时期。这个问题是股市这个晴雨表所不能解释的,但高西庆的观点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

不过,高西庆的观点凸现的是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即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但将上市公司数量作为晴雨表来考核,还是不合适的。实际上,上市公司数量增加跟宏观经济基本面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毕竟随着股市发展时间的延长,上市公司数量自然也会相应增加。而且像美国股市,由于加大退市力度,其上市公司的数量有时甚至还是减少的,我们并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认为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出现了问题。因此,用上市公司数量来衡量宏观经济基本面,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股市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衡量标准还应该是股价的涨跌,指数的涨跌。这是大的方向。当然,晴雨表也会失灵。这失灵的原因也就是高西庆提到的“市场上影响股价的因素”。像高西庆提到的目前困扰中国资本市场的普遍症状,主要有财务造假、信披违规、内控不彰、公司治理混乱;重融资、轻回报、不分红或少分红;非法交易行为中的内幕信息、操纵市场;中介机构失职,如协助造假、无尽调签字等。高西庆提到的这些大都会对股价带来负面的影响,此外,包括高西庆没有提到的某些因素,如新股发行过快,重要股东的频繁减持套现等,这些都是造成股市晴雨表失灵的组成因素。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就改变股市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衡量标准。

相反,作为管理层来说,更需要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尽可能地解决所存在的问题,让股市这个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不再失灵。这才是对投资者负责,对市场负责的一种态度,同时也是监管部门所应有的态度。

发布于:湖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