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近日聲稱新型變種病毒Omicron(奧密克戎)引起的病情輕微,香港也可「與病毒共存」云云。多名專家批評,香港倘實施這策略,將出現災難性後果,以葵涌邨逸葵樓為例,2,700名住戶中,迄今有逾130人染疫,確診率是5%,香港若「佛系」抗疫,全港750萬人哪怕只有5%人染疫,亦多達37萬人,醫療系統必然崩潰。

屆時,大批確診者將無法入院治療,特區政府還要徵用社區中心及學校改為治療設施,若氧氣供應不足,會有大量重症及死亡個案,即使病情輕微的確診者日後亦可能出現未知的後遺症。龐大的染疫人數勢必令社會停擺,民生大受影響,經濟遭受龐大損失。採取「與病毒共存」的歐美國家已付出慘烈代價,香港不應步其後塵。

葵涌邨逸葵樓5%居民染疫,若香港躺平式抗疫,香港將有大量樓宇成為「逸葵樓翻版」。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Omicron傳染力極強,若不繼續實施「動態清零」策略,堵截病毒傳播,全港染疫人口或不止5%,「歐美有地方『與病毒共存』,感染率達六成,澳洲現時每日新增10萬宗個案,香港若然全面失守,每日會有上千甚至上萬人受感染,醫療系統一定崩潰。」

若多人染病須確保氧氣供應充足

他指出,醫療系統一旦失守,將有大量確診者未能入院治療,屆時便要調整服務,徵用社區中心及學校等作為治療中心接收輕症人士。香港人口老化,年齡中位數為45歲,有不少長者和長期病患,且長者疫苗接種率低,會有不少人染疫後出現重症,仍要在醫院治療,但要確保氧氣供應充足,「如果氧氣不夠,入院也無補於事。」

他指出,即使是輕症者康復後也「手尾長」,「病毒可能長期遺留在人體的腦部及心臟而引致後遺症,現時仍未知出現後遺症的情況和比率。」

故他認為,香港除了仍要堅持「動態清零」外,還要加快為長者接種疫苗。

指南非30萬人因疫情身亡

梁子超還認為,「與病毒共存」會引起社會動盪,經濟民生停擺,直言港人不應幻想「與病毒共存」,「歐美等地『與病毒共存』,是要付出慘烈代價,南非雖然有人感染病毒後自然免疫,但全國死了30萬人,歐美的群體免疫是以很大代價換來的,是持續的經濟損失,以及數以十萬計生命換來。」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陳福和亦在電台節目上表示,研究雖顯示Omicron破壞力較之前的新冠病毒低,但傳播力強且仍具殺傷力,此外要考慮醫療系統能否承受多人染病,「有很多長期病患及老人感染後死亡,香港也難與內地或其他地方重開過關口岸,除非香港社會認為這些都不重要,否則我們不應『與病毒共存』。」

他強調,現階段香港應以保障市民健康及醫療體系為重,盡量控制病毒避免在社區蔓延。

責任編輯: 李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