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光谷制造20条”发布;武汉:到2025年,芯片产业产值超过1200亿元;半导体智能智造产业园项目签约井冈山经开区

作者: 爱集微
2022-01-19 {{format_view(24236)}}
相关舆情
AI解读
生成海报
【发布】“光谷制造20条”发布;武汉:到2025年,芯片产业产值超过1200亿元;半导体智能智造产业园项目签约井冈山经开区

1.上海:实施本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相关信贷专项优惠政策

2.“光谷制造20条”发布,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3.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以发展集成电路等为重点,进一步做优做强产业集群

4.武汉:到2025年,芯片产业产值超过1200亿元

5.投资约100亿元,半导体智能智造产业园项目签约井冈山经开区


1.上海:实施本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相关信贷专项优惠政策



集微网消息,近日,上海市制订《2022年上海市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

据悉,《政策措施》分为五个方面,具体政策措施24条,以下是部分内容:

激发社会投资动能

一是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用好1000亿元以上的“新基建”优惠利率信贷专项,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新基建”投入。加快在未来医院、智能工厂、智能交通领域布局实施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重大示范项目。统筹用好全市用能指标,加强绿色数据中心指标保障。二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能级。用好新时期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软件产业支持政策,实施本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相关信贷专项优惠政策。鼓励市场化融资担保机构为本市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担保费给予一定补贴。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发挥好技改专项资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撬动引导作用,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出台新一轮可再生能源、充换电设施扶持政策,推动杭州湾海域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加快各行业领域“光伏+”综合开发利用。制定出台并推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低碳新赛道。

打造城市发展新空间

一是推进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加快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打造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集中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持续推动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扩建三期建设,启动建设浦东综合交通枢纽。二是高标准建设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用好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专项发展资金,加快打造国际数据港,布局一批核心载体和重点项目。推进南汇支线(两港市域铁路)、临港水厂原水管、泐马河及出海闸新建工程,建设中芯国际临港基地、中国商飞总装基地、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滴水湖金融湾。(校对/若冰)

2.“光谷制造20条”发布,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集微网消息,2021年11月,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该《若干政策》共五大项20条。

一、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1. 鼓励小微企业上规模。对上年二季度至当年一季度首次进入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工业库的企业,给予每家20万元奖励。

2. 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鼓励企业在行业领域深耕,提高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能力,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当年首次入选财政部和工信部支持的重点“小巨人”、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6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励(逐级认定的企业在已获得奖励的基础上给予差额奖励)。对当年首次获得工信部“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励。通过媒体、展会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3. 推动“领军企业”规模提升。对属于战略新兴产业,上年度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且保持正增长的规上工业企业,其财政总贡献和研发投入均在5000万元以上的,给予每家200万元基础奖励,同时,较前年营业收入每增加1亿元再给予30万元奖励。新成立企业仅享受基础奖励。该项奖励每家企业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4. 加强企业成长的金融支持。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成长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期产值增幅高于全区平均增幅,且地方贡献较上年同比正增长)当年新增流动资金贷款,按照贷款发放日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50%给予贴息,每家企业贴息总额不超过100万元。本项政策与第3条领军企业政策不同时享受。

二、提升制造业创新水平

5.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智能化改造。鼓励工业企业以技术提升、智能升级、绿色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对获得市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专项支持的投资项目,按照市级专项审定的生产性设备购置与改造投资额的4%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400万元;对获得市工业智能化改造专项支持的投资项目,按照市级专项审定的生产性设备投资及研发投入总额的4%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实施一批“光谷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每个奖励50万元。

6. 支持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鼓励研发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行业创新平台,对经认定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用地、新建办公场所等方面予以支持,对设备购置、办公租赁、合同开发等支出的20%予以补贴,累计支持力度最高可达2亿元。

7. 提升工业设计发展水平。支持专业的工业设计企业和工业企业设计中心开展前瞻性、通用性、基础性设计创作,对上一年度获得IF国际设计奖、红点之星、红点至尊奖的每项奖励50万元,获得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的每项奖励10万元,获得IF和红点其他奖项、美国IDEA奖、日本G-MARK奖的每项奖励5万元。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逐级认定的企业在已获得奖励的基础上给予差额奖励)。

8. 鼓励新技术、新产品试点示范。针对高新区制造业优势和特色领域,开展供需对接、产品推介等活动,鼓励区内政府部门、国有平台、医疗机构等单位通过加强规划和宣传引导、实施试点示范工程、开放应用场景等方式,积极推广应用区内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新技术、新产品。

9. 强化质量品牌支撑引领。发挥标杆企业在质量提升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对荣获国家级、省级政府质量奖的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奖励;对获批市级以上质量品牌提升试点示范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国家绿色产品认证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机构给予5万元奖励;对通过检验检测资质(CMA)认定的技术机构给予2万元奖励;对认定为市级以上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的给予每年10万元运行经费补贴。

10. 支持企业发展绿色制造。对经工信部当年认定并首次列入国家绿色制造名单的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经工信部认定并首次列入国家绿色制造名单的绿色设计产品,每项产品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每家企业最高50万元。

三、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11. 促进产业链协同和融通发展。鼓励工业企业间协作配套,对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同等质量条件下采购区内无资产关联工业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零部件,对采购方按照上一年度采购金额的5%予以奖励,奖励金额不高于企业上一年度区级财政贡献,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建立《东湖高新区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鼓励服务商在同等质量条件下采购区内产品和服务,整合提供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对服务商按照上一年度采购金额的5%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12. 支持企业参加知名展会。对上一年度企业参加获UFI认证的国内外知名展会进行产品推广的,按照展位费和搭建费的50%予以补贴,单个参展费用最高不超过10万元,每家企业年累计不超过50万元。

13. 支持制造业行业协会发展。鼓励制造业行业协会搭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展示推介与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产业链供需有效对接。鼓励制造业行业协会建立企业职工“余缺调剂”平台,建立行业之间、行业内部用工余缺调剂机制。对依法注册成立并对本区制造业企业服务成效明显的行业协会,按照考评结果给予每年最高20万元的奖励,每年不超过10家。

四、推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14. 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化发展。大力引进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总部在区内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给予500万元奖励,对当年获评省企业级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分别给予50万元奖励。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APP,对当年入选湖北省工业APP典型应用案例、全国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奖励。推动企业加快工业设备联网上云、核心业务系统云化迁移,对当年获评湖北省上云标杆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

15. 加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鼓励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建设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对取得良好应用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的给予150万元奖励。

16. 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鼓励工业企业开展基于5G网络的设备远程诊断、设备自主运维、高清视频监控、AGV自动调度、云化机器人、工业VR/AR等试点应用,建设一批“5G+工业互联网”试验工厂,每家给予30万元奖励。

五、优化企业服务环境

17. 创新“链式”服务机制。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建立“一链一图”、“全链联网”培育机制,结合区“干部帮扶企业”活动和重点产业项目协调工作,完善“链主”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常态化服务机制,实现企业需求快速响应和事项快速办理。

18. 打造优质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对当年首次获得财政部、工信部支持的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当年获评或复核通过的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奖励;对当年获评或复核通过的国家级、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奖励;政策有效期内逐级认定的基地和平台在已获得奖励的基础上给予差额奖励。鼓励国家、省、市示范基地培育小微企业成长,示范基地入驻企业中每新增1家首次进规工业企业,对基地奖励1万元。

19. 开展“亩均论英雄”评价。开展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对上年度亩均税收排名前五十名的企业予以授牌,并对其新项目用地给予优先安排。

20. 做好安全生产服务。鼓励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对当年被新评定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二级达标的规上工业企业,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一次性奖励。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鼓励规上工业企业采购“互联网+安全生产”类信息化服务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对采购方按照上年度采购合同金额3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30万元。

(校对/若冰)

3.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以发展集成电路等为重点,进一步做优做强产业集群

集微网消息,1月17日,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市人民大礼堂开幕。重庆市人民政府代市长胡衡华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加快补链成群,计算机年产量首次突破1亿台,京东方第6代柔性显示面板产线正式投产,华润微电子12英寸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线、康宁显示玻璃基板前段熔炉等项目落地,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3%。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2022年的工作安排,以下是部分内容: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要完善企业意见收集、办理、反馈良性机制,营造重商、亲商、安商良好氛围,千方百计把各类市场主体保护好、发展好。构建更优产业生态,整合产业创新资源,建设一批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完善研发设计、成果孵化、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体系,推进应用场景建设,支持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推广应用,为市场主体厚植发展沃土。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做强做大“链主”企业,大力培育领军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培育发展优质中小企业。加大助企纾困力度,落实国家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执行现行纾困政策,实施中小微企业助力工程,对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服务业等困难行业实施精准帮扶;建立完善科学用能政策,优化煤电油气保供机制,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健全面向小微企业、覆盖所有区县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商业价值信用贷款规模;强化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帮助企业解决缺煤、缺电、缺芯、缺柜、缺工等要素短缺问题,让企业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加快发展。

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支持企业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力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500家、科技型企业突破4万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提高到2.3%左右。增强高校创新能力,加大“双一流”建设力度,鼓励市属高校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优化重组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大数据与智能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完善政策、集聚人才、优化服务,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商业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赋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优化科技金融服务,完善种子、天使、风险投资全链条创投体系,创新科技企业融资增信机制,扩大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规模,支持科技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促进科技与金融有效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健全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功能,启动科技成果展示平台建设,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流程孵化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打通创新技术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围绕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突出支柱产业提质增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建好市级重点关键产业园,抓实产业链升级重构,稳步提升制造业占比。汽车产业,抓住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加快长安、金康、吉利、理想等高端新能源整车项目建设生产,推进长安汽车软件园、国家氢能动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项目建设,培育引进高端新能源整车配套项目,完善充换电设施,试点建设车路协同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构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电子产业,以发展集成电路、电子核心元器件为重点,进一步做优做强产业集群,推进华润晶圆制造及先进封装、四联传感器MEMS制造等项目建设,加快康佳MicroLED关键技术研发。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技术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高水平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加速软件产业发展,突出工业软件、基础软件、信息安全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重点方向,实施“千家软件企业培育工程”,支持重庆软件园产业集聚,创建中国软件名园、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深化智能制造实施,加快生产设备、关键环节智能化改造,新培育10个智能工厂、100个数字化车间,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实施制造业“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推进产品智能升级,紧跟5G、AI+、云化赋能、软件定义产品趋势,扩大智能家居、超高清视频终端等市场份额,导入智能监测、智能安防等新产品,推动智能产品向中高端迭代升级。丰富智能化应用场景,构建“8611”一体化场景建设体系,打造10个“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展示中心。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深化“云长制”改革,出台《重庆市数据条例》,持续加大5G规模组网,提速建设中科曙光、华为、京东等计算中心和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规划布局空间互联网,建成投用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校对/若冰)

4.武汉:到2025年,芯片产业产值超过1200亿元

集微网消息,近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武汉市半导体产业能级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设备、材料、封测配套水平对关键领域形成有力支撑。

从产业规模来看,到2025年,芯片产业产值超过1200亿元,半导体显示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初具规模。

从技术水平来看,到2025年,发明专利年均增速超过15%,创建3—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牵头制定2—4项行业标准,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一批关键技术转化和应用。

从市场主体来看,到2025年,培育形成5家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芯片企业、5家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半导体显示企业、5家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企业,半导体企业总数超过500家,上市企业新增3—5家。

《意见》明确四大重点任务,包括瞄准薄弱环节补链、立足现有基础强链、聚焦热点领域延链、围绕前沿领域建链。

瞄准薄弱环节补链

1.增强集成电路设备、材料和封测配套能力。在设备环节,聚焦三维集成特色工艺,研发刻蚀、沉积和封装设备,引入化学机械研磨(CMP)机、离子注入机等国产设备生产项目;在材料环节,围绕先进存储器工艺,开发抛光垫、光刻胶、电子化学品和键合材料,布局化学气相沉积材料、溅射靶材、掩膜版、大硅片等材料项目;在封测环节,引进和培育国内外封装测试领军企业,突破先进存储器封装工艺,推进多芯片模块、芯片级封装、系统级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产业化。

2.加快半导体显示设备和材料国产化替代。在设备环节,聚焦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小尺寸面板工艺,研发光学检测、模组自动化设备,引入显示面板喷印、刻蚀机、薄膜制备等国产设备生产项目;在材料环节,支持液晶玻璃基板生产项目建设,加快OLED发光材料、柔性基板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引入滤光片、偏光片、靶材等国产材料生产项目

3.布局第三代半导体衬底及外延制备。在设备环节,支持物理气相传输法(PVT)设备、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沉积(MOCVD)、分子束外延(MBE)等工艺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在材料环节,引进碳化硅(SiC)衬底、SiC外延、氮化镓(GaN)衬底生产线,布局GaN外延晶片产线。

立足现有基础强链

1.打造存储、光电芯片产业高地。在存储芯片领域,重点引入控制器芯片和模组开发等产业链配套企业,研发超高层数三维闪存芯片、40纳米以下代码型闪存、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三维相变存储器、存算一体芯片等先进存储芯片;在光电芯片领域,支持25G以上光收发芯片、50G以上相干光通信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布局硅基光通信芯片、高端光传感芯片、大功率激光器芯片等高端光电芯片制造项目。

2.建设国内重要半导体显示产业基地。在显示面板领域,引进大尺寸OLED、量子点显示、亚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ED)显示等面板生产项目,布局微米级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激光显示、8K超高清、3D显示等未来显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在显示模组领域,支持全面屏、柔性屏模组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开发高端面板屏下传感元件及模组,引入光学镜头、背光模组等生产项目,逐步提升对中高端面板的产业配套能力。

聚焦热点领域延链

1.通信射频芯片。支持5G绝缘衬底上硅(SOI)架构射频芯片、射频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研发;面向5G基站、核心网、接入网等基础设施市场,重点发展基带芯片、通信电芯片、滤波器等关键芯片。

2.通用逻辑芯片。加快图形处理器(GPU)、显控芯片的开发及应用,提升知识产权(IP)核对中央处理器(CPU)、人工智能芯片等逻辑芯片的设计支撑能力,布局信创领域处理器项目。

3.北斗导航芯片。支持研发北斗三号系统的新一代导航芯片、28纳米高精度消费类北斗导航定位芯片、新一代多模多频高精度基带系统级芯片;面向交通、物流、农业、城市管理等领域开发通导一体化北斗芯片,拓展北斗应用。

4.车规级芯片。推进数字座舱芯片、驾驶辅助芯片、功率器件、汽车传感器等车规级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面向新能源汽车,布局动力系统、主被动安全系统、娱乐信息系统、车内网络、照明系统车规级芯片产业化项目。

围绕前沿领域建链

1.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围绕电力电子器件、射频器件、光电器件等3个应用方向,引入碳化硅(SiC)功率晶体管、氮化镓(GaN)充电模块、GaN功率放大器、高光效LED、MiniLED等器件项目;支持中高压SiC功率模块、GaN 5G射频开关、紫外LED的研发及产业化,突破SiC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毫米波射频器件、MicroLED关键技术。

2.量子芯片。支持单光子源、激光器、探测器等光量子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布局量子传感器、量子精密测量器件等生产项目;开展量子通信、量子成像、量子导航、量子雷达、量子计算芯片共性前沿技术攻关。

意见从产业布局的角度进行了规定,包括打造相对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聚集区、构建差异化半导体显示产业核心区、创建半导体特色产业区。

打造相对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聚集区

重点发展三维集成工艺、先进逻辑工艺,加快推进先进存储器等重点制造项目建设;重点发展中高端芯片设计、IP核设计、EDA软件等产业,加快推进精简指令集(RISC—V)产学研基地建设;培育装备、材料、零部件、封测等产业,加快推进硅基SOI半导体材料、光刻材料及电子溶剂、筑芯产业园等配套项目建设。

构建差异化半导体显示产业核心区

重点发展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大尺寸显示面板等产业,加快半导体显示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发展,培育核心设备、关键材料、模组、元器件、显示终端等产业,推进华星t4、华星t5、天马G6二期、京东方10.5代线扩产、创维MiniLED显示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创建半导体特色产业区

重点发展光电芯片、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等产业,推进红外传感芯片制造、微机电(MEMS)与传感工业技术研究院等项目建设;培育车规级芯片、工控芯片等产业,推进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培育显示芯片、信息安全芯片等产业,推进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培育人工智能芯片、通用逻辑芯片等产业,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此外,意见还在保障措施方面予以支持。

强化政策落实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集成电路产业、半导体显示产业“窗口指导”系列文件精神,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对照武汉市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安排表(附后)抓好工作落实。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半导体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布局、规划实施、政策制定等问题。加强对行业组织、专业服务机构和平台的指导工作。市经信局及时制订年度重点任务,定期梳理武汉市半导体产业谋划、新建、已建项目进展情况。市直各相关部门指导各区组织专家评审,帮助企业报批国家“窗口指导”,推进半导体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搭建创新服务平台

围绕1个基础逻辑工艺、4个特色工艺,建设12英寸集成电路中试平台,聚焦硅基功率半导体,建设8英寸半导体中试平台,为高校、科研院所、小微企业提供流片、封装测试、国产设备及材料应用验证等服务,组织创建国家集成电路“芯火”双创基地(平台)。推进湖北实验室建设,支持国家级创新中心、省级创新中心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优化产业空间保障

进一步优化半导体产业空间布局,按照“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产业链培育模式,在现有产业布局的基础上,打造提升一批半导体产业基地和配套园区。加强电子新材料园区建设,探索建立涉及化工工艺的电子新材料项目落户机制,为电子新材料研发实验、生产制造和物流仓储释放有效土地空间。

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

加强半导体产业链精准招商的前瞻性战略谋划,制订武汉市半导体产业小分队招商行动计划,建立产业链精准招商合作对接机制。围绕“链主”企业以及重大项目,开展强链、补链、延链、建链专项招商行动,重点在存储芯片、光电芯片、显示面板、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吸引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武汉。

完善投融资环境

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半导体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缓解贷款难问题。充分发挥武汉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对发展潜力好的半导体产业初创项目实施精准支持和培育。鼓励“专精特新”企业挂牌北京证券交易所,推荐优质企业进入湖北“科创板种子”企业名单,针对上市后备企业加大服务支持力度。

健全产业人才体系

加强湖北实验室与高校、企业的合作,面向化学、物理、材料以及微电子等基础学科,吸引全球顶尖半导体人才。推进实施国家、省、市、区的高层次人才计划,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与共享机制,从薪资、购房、职业发展、家属安置、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提升人才政策的激励力度和覆盖范围。支持在汉高校创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推进集成电路一级学科建设。鼓励武汉市半导体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打造半导体产业人才培训基地。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推动半导体产业领域高价值专利培育,促进半导体产业专利成果运用转化。依托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半导体产业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积极开展半导体产业专利分析和导航,完善专利预警机制。支持企事业单位开展半导体产业知识产权布局,为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校对/小如)

5.投资约100亿元,半导体智能智造产业园项目签约井冈山经开区

集微网消息,近日,江西省吉安市举行五十亿及百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图片来源: 国家级井冈山经开区

国家级井冈山经开区消息显示,井冈山经开区3个百亿元以上项目签约,包括智能终端全产业链项目、氢能科技产业项目、半导体智能智造产业园项目。

智能终端全产业链项目

该项目投资约210亿元,用地约800亩,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建设年产约500万平米高精密度线路板、1000万台整机项目,将形成完整的智能终端产业链闭环。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外贸出口26亿美元以上,年缴税收2亿元以上。

半导体智能智造产业园项目

该项目投资15亿美元(约100亿元),用地约600亩,分三期建设。将建成集数模一体控制器芯片、TFT显示模组驱动芯片、Mems芯片等半导体研发制造基地和车载类、光电类、工控类等领域显示模组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全部达产达标后,预计可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年缴税收3亿元以上。


光谷

热门评论

剿杀20万级市场,小米吉利“中门对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