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古城拆迁引争议: 城市更新如何防止大拆大建?

他们能做的事情已经不多了,大面积拆除是既成事实,除了想保留最后的这一小片老城,他们还希望规划单位做好老城记忆的规划。“能不能把仅有的文化资源拿出来,改造成公共空间,让老百姓能够保留一点城市记忆,知道历史上的宁海是怎么来的?或者建博物馆,把我们这么多年收集的资料和建筑物的构件都放进去,让后人看看原来的老城是什么样子。”杨雨说。

发自:浙江宁海

责任编辑:刘悠翔

拆迁中的浙江宁海,县文物保护单位顾宅门前堆满建筑施工材料。 (杨雨/图)

绕着成片的瓦砾慢慢行走,储大山依稀辨认出了小时候他生活过的地方。“这里以前是文昌书院,我小时候就住在这里。再过去一点是正学祠,就是纪念方孝孺的祠庙。”

“正学祠本身在‘文革’的时候毁了”,储大山站在宁海县老西门附近,手指着一大片“街区”,仿佛那个街区依然在他眼前。

方孝孺是浙江宁海县人,近代作家柔石也是宁海人,正学祠就在柔石故居附近——在鲁迅笔下,二人都有着“台州式的硬气”。宁海县自古是台州属县,新中国成立后划归宁波

如今,这份“台州式的硬气”,在挖掘机和拆迁队面前,遇到了考验。

储大山是老宁海人,他记得,“小时候,晚上和大人回家,正学祠的大门上还可隐约可见褪了色的两尊门神画像,看到还挺害怕的,后来只剩下一片老墙,现在连老墙也拆掉了……”

宁海县老城正在经历一次剔骨刮鳞般的蜕变。大范围的拆迁在老城内铺开,一片又一片的瓦砾空地取代了原有鳞次栉比的老街区,等待着被有实力的开发商买走、重建。如果从空中俯瞰,拆迁留下的空地就像褪了毛的浅色皮肤,它迅速蔓延,占领了老城内的大部分区域。

那段老墙拆掉后,储大山经常回去,在附近转转,有一天,他发现了一块刻着字的残碑。2021928日上午,储大山带着南方周末记者穿过一大片拆迁留下的空地,来到一堆废弃的石板前。拨开覆盖其上的碎石,看到一块残碑,碑上依稀可以辨认出“方氏……祠记……”等字,“这块碑应该是正学祠的遗物。”储大山说。

储大山翻出2019年公布的《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里面将整个宁波市域划成三个文化区,“覆盖宁波平原及周围山体范围的是三江文化圈,宁波市域南部的宁海和象山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圈。”

《规划》的第五条第三款特地提到要保护宁海、象山旧城区的空间格局,“保护城市与周边山水的空间形体关系、路名及路网格局,避免标志性的景观要素、历史建筑物及相关空间廊道被破坏。”但在储大山眼里,当前正在老城区进行的大拆大建与《规划》精神背道而驰。储大山的祖辈都住在宁海老县城的西门附近,“最近几年,老城拆得太厉害了。”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大拆大建有违《意见》精神”

深嵌入大陆腹地的象山港峡湾和三门湾包围出浙江最大的半岛象山半岛,半岛的根部是一处群山环绕的长条形盆地,宁海县城就在盆地南部。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汪亚纯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