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最近,限电、停产正在席卷包括辽宁、浙江、山东、广西、云南等在内的至少10余个省份,停电也一度成为了舆论热点。不少人因供电问题受到影响,生活也变得十分不便。其中,煤价高位运行、电煤紧缺的东北地区,用电供需格外紧张。媒体称是受到煤炭价格高、发电用煤紧缺的影响。但仍有很多人疑惑,仅仅是这样吗?眼下是中国的“金九银十”,时值生产旺季,拉闸限电不是“自废武功”吗?

红绿灯不亮了

包括省会沈阳、长春在内,东北多地自23日起多城出现了用电高峰时段拉闸限电的情况,影响到民众生活。有网民表示,停电已持续3天,并且时间越来越早,手机也没有信号,有时候有地方停电超过12小时。另有网民提到,停电导致城市主干道的红绿灯无法正常运行,部分商铺只能点蜡烛营业。

此外,当前浙江、江苏、广东等多地都在执行限电工作。不过,南方这些省分仅对工业限电,而东北已对居民生活限电。

这突然间的这么多地方限电,引发民众担忧。

多地官方均已发声回应了此事。辽宁、吉林均表示,要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26日,国网吉林、通化两地供电公司的通知中均提及了此次限电的原因:受电煤紧缺、火电机组停机容量大、新能源发电电力偏小和电力负荷增长等因素综合影响,东北电网电力供应持续紧张。中国国家电网客服工作人员表示,实际上,东北地区已经首先对非居民执行了有序用电,但是在执行后仍存在电力缺口,目前整个电网有崩溃的危险,才采取了对居民限电的措施。

电力缺口的背后既有供应不足也有需求增长

能源紧缺的确是个重要原因。多名资深业内人士对上海第一财经分析,电力缺口的背后,既有供应不足也有需求增长等多方原因。需求方面,东北近日天气转凉,体感温度十度左右,但是集中供暖又还没开始,因此许多居民会选择开空调、电热毯等方式取暖,居民生活用电需求增加;原本“金九银十”的生产旺季,加上经济复苏,工商业用电需求增加。

“风速低时,风电发电量大幅度下降,甚至不发电。风速的三次方与发电功率成正比,由于天气原因,近几日风速较低,所以出现了风电贡献电量显著下降。”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孙李平表示,同时,煤炭价格今年以来一路走高,动力煤价格达到了多年未见的上千元(人民币,下同)一吨的水平,严重偏离了电厂盈亏平衡点,煤电厂越发电,亏损越大。

吉林省长春市,一名市民从长春拖拉机厂工业遗址改造现场外经过。(图片来源:中新社资料图)

被误解的“能耗双控”

然而,这波限电背后是否还有深层原因?

北京《华夏时报》直言,事实上,限电不仅是能源紧缺问题,也受到国家双控政策和环保等因素的影响。

距离中国2030年的碳达峰目标还有8年时间,但是中国的能耗控制仍有待进步。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仅下降了0.1%,能源消费总量上涨了2.2%。

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微信公号“侠客岛”刊文称,8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发布一份文件,对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是指既控制能源消耗强度,也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完成情况做了测评“晴雨表”。结果显示,部分地区能耗强度不降反升,9省区被列为一级预警地区。

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戚玉松曾公开表示:“能耗出现不降反升的局面,主要原因就是重点用能企业无序用能、违规用能。”

考核压力下,各地又赶紧立“军令状”、加速整改。但转眼已近四季度,全年指标如何达成?于是,一些地方就采取强力手段,定指标、压任务,对高耗能产业园区和行业强制性限产停工、拉闸限电。有人就把停产限电归罪于“能耗双控”,认为政策突然加码导致地方突击式停产限电。

但事实上,能耗强度约束制度已实施10多年,“能耗双控”执行近6年,按季度发表的“晴雨表”也做了八、九个年头。“能耗双控”目标要求一直稳定、明确,不存在临时加码。

26日,《人民日报》在微博点评此事时直言,个别地方全力优化能耗指标、不惜关停生产甚至影响居民生活用电的“一刀切”做法,究竟为了啥?说白了,跟开学前狂补作业一个道理。平时不作为,临近考核搞层层加码、玩命突击;平时高喊“绿色发展”口号,实际工作中却一再追逐短期效益,这暴露出一些地方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偏差,对绿色低碳转型的谋划不积极。早早就看见红灯,非要等冲线时猛踩刹车,考虑过乘客感受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