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黄埔慈母”廖仲恺

滴露微尘 微尘闲话
2019年08月19日 15:12

 ↑ 点击上方“微尘闲话”关注我


图片

      1925年8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财政部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党代表、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先生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遇刺身亡,时年48岁。


图片


        1877年4月23日,廖仲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旅美华工家庭。16岁时,父亲廖竹宾病后,廖仲恺随母亲回到广州,投奔时任招商局总办的叔父。后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20岁时,在叔父的安排下,廖仲恺与香港地产商何戴的九女儿何香凝成婚。1903年,廖仲恺与何香凝赴日本求学,在日本东京二人结识了孙中山。此后,夫妇二人便追随孙中山,走上民主革命之路。1905年,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协助孙中山建立了中国同盟会。夫妇二人在东京的家,也成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联络站和聚会场所。


图片

        1916年4月9日,孙中山(前排右四)、宋庆龄(前排左四)、廖仲恺(后排左二)、何香凝(前排右三)等和日本友人在东京举行"帝政取消一笑会"。廖承志(孙中山前)和廖梦醒(前排左二)也随父母一起参加了集会。


1893年,父亲廖竹宾在旧金山病故后,随母亲回到中国广州,投奔时任清政府招商局总办的叔父廖志岗。

        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后廖仲恺追随中山先生亡命日本。在日本,他协助中山先生组织中华革命党,任革命党财政部副部长。1917年7月初,张勋复辟,孙中山先生即偕廖仲恺、朱执信、何香凝、章太炎等人乘“海琛号”军舰从上海南下广州发起“护法运动”。1917年9月,廖仲恺任军政府财政部次长、代理总长,倾力为护法运动筹措军费。可以说,廖仲恺就是中山先生的“钱包”。


图片

       1924年1月20日,在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开幕,廖仲恺被孙中山指派为主席团成员,他坚定支持中山先生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极力促成国共合作。黄埔建校之时,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然而面对种种困难,蒋介石只干了半个月,就撂挑子跑回浙江奉化老家去了。蒋走后,廖先生被任命为代理委员长。经廖先生四处化缘,多方筹措,终于使黄埔军校在1924年6月16日举行了开学典礼。黄埔军校开学典上,在用竹杆搭成的简陋的主席台上有4个人: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和孙夫人宋庆龄。廖先生之于黄埔正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中所言:“廖党代表之抚育本校犹慈母于婴儿也”。


图片


       廖仲恺先生遇刺前身兼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财政部长、工人部部长、农民部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等13项职务,可谓是“一身而系革命前途之安危”。廖先生被刺案是国民党内一大疑案,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拐点。


图片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内有五个实权人物: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财政部长兼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和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廖先生遇刺后,在苏联顾问鲍罗庭的提议下,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授与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全权处理广东局面。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的堂弟胡毅生是刺廖的主使人,于是胡汉民被软禁,后被遣使出国。许崇智的粤军中有多名军官参与刺廖案,结果许崇智被蒋介石解除武装,遣送往上海。汪精卫、蒋介石在苏联顾问和共产党支持下,迅速改编了粤军,改革财政体制,基本实现了财政的统一,汪精卫继任黄埔军校党代表、宋子文继任财政部长,广州国民政府的形势大好,蒋介石成为刺廖案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对于丈夫廖仲恺被暗杀一案,廖夫人何香凝后来说,此案只有真凶却没有真相! 


图片

        廖夫人何香凝出生于香港富商家庭,自小拒绝缠脚,家人都为她找婆家犯愁。恰巧,而从美国回来的廖仲恺正要找一个大脚媳妇,正所谓天作之合。婚后,两人寄居在廖仲恺哥哥廖恩焘的阁楼上,何香凝曾写下“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的诗句,并把爱巢命名为“双清楼”。后来,廖仲恺想去日本留学,何香凝拿出私房钱并变卖嫁妆首饰,凑足3000大洋供丈夫留学。1903年冬,何香凝也去东京留学。他们在此结识了孙中山,并成为革命战友。1905年8月20日,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此时廖仲恺不在东京,何香凝成为同盟会最早的女会员,9月1日,廖仲恺回到东京,当即宣誓参加了同盟会, 并担任同盟会总部的副会计长和外务部干事、外务部副部长。


图片


       中山先生临终前,将爱妻宋庆龄托付于廖夫人,再三嘱托道:“吾死后望善视之”。据说,“九·一八”事变后,廖夫人曾在自己一条旧裙上题诗一首送与蒋介石,诗云:“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蒋看后恼羞不已,却不敢成怒。1948年1月,何香凝与李济琛等在香港成立民革。建国后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副主席、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等职。1972年9月1日,廖夫人逝世,享年94岁。按照她的遗愿,灵柩与廖仲恺先生合葬于南京中山陵。


图片


        廖仲恺夫妇共有一子一女,女儿廖梦醒长期担任孙夫人宋庆龄的助手。廖梦醒的丈夫李少石曾任周恩来的英文秘书,1945年10月8日,正值重庆谈判期间, 李少石送前来拜访周恩来的柳亚子回沙坪坝。回途中汽车撞伤国民党士兵,被伤兵开枪射穿肺部牺牲,时年39岁。


图片


        廖仲恺先生之子廖承志自幼受家庭影响,16岁即加入国民党,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廖承志愤而脱离国民党,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学习。1930年冬,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新华社社长。建国后历任全国青联主席、国务院侨办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详见”肥仔“廖承志”肥仔“廖承志


图片

         1982年7月25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承志的《致蒋经国先生信》,殷切期望台湾当局捐弃前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祖国统一大业。8月,台湾的国民党中央报纸登出宋美龄《给廖承志公开信》、陈立夫《给廖承志公开信》。宋美龄《给廖承志的公开信》中谈到,令尊仲恺先生乃我黄埔军校之党代表。言及仲恺先生对黄埔之贡献时,先总统热泪盈眶。其真挚恸心,形于词色,闻之者莫不动容。谅今时尚存之当时黄埔学生,必尚能追忆及之。


图片

       抗战期间,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共军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由国民政府负责发饷。为表现合作的善意,国民政府还在给中共发饷的纸币上专门印上了廖仲恺先生的头像。


图片

图片       1987年4月23日,中国邮政发行了《廖仲恺诞生一百一十周年》邮票一套两枚,图案分别为廖仲恺像、廖仲恺与何香凝。一年后的1988年9月25日,邮政部门又发行了《廖承志诞生八十周年邮票》一套两枚,廖氏父子成为荣登新中国“国家名片”第一对父子,也是目前仅有的一对父子。此外,1998年6月27日,在何香凝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国邮政部门发行了《何香凝国画作品》邮票一套三枚,分别是虎、狮、梅,将她的代表作品搬上了“国家名片”,是对于这位伟大的革命者、杰出的妇女运动领导人永远的纪念和缅怀。一家三口登上邮票,这在新中国邮票史上也是仅此一家了!


图片

       1984年,廖承志之子廖晖开始担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正部级干部。1997年担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61岁时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副国级),成为国家领导人。何香凝、廖承志、廖晖祖孙三代同掌侨务,成为共和国侨务工作的一段佳话。在共和国的史册里,祖孙三代人同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也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图片
END
 ●图片
图片

往期精选

微尘闲话

 “财神爷”孔祥熙

 ●詹天佑:中国人的骄傲

 ●“流氓大亨”杜月笙

 ●生不逢时的李鸿章

 ●“贿选总统”曹锟

 ●国民党43名头等战犯的最后归宿

 ● 第一个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人

 ●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

 ●“两朝国舅”宋子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尘闲话

图片

长按二维码"识别"并关注

搜索微信号“weichenxh”添加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微尘闲话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