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29.1 谈及“恐婚”,我们到底在恐惧什么?

作者:沈奕斐

2020-09-08·阅读时长12分钟

5671人看过
婚姻的恐惧具体来自哪里呢?

9.8MB
00:0024:30

你好,我是沈奕斐。欢迎你和我一起进入这门新时代的爱情课,用社会学的思维理解这个时代的爱情新问题。

上一讲我们讲了长期关系中的一个危机时刻,一方出轨了怎么办。这一讲我们讲长期关系的另一种危机——恐婚。我身边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朋友,两个人谈恋爱谈了好多年,看上去感情也很不错,可一涉及到结婚争执很大,因为这个问题最后分手了。在我看来,这是一件挺遗憾的事情,他们没有把背后真正的原因理清楚,常常出现一方不愿意结婚。可是为什么不愿意结婚?为什么一谈到婚姻就出现了恐惧?恐惧的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没有理清楚,一下就变成了“你爱不爱我”“你到底对我怎么样”“你是不是对我负责任”这样一个道德评判,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实际上背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对于个人进入长期关系、经营长期关系的能力是不是怀疑,或者对婚姻到底是什么概念出现了分歧。没有理清楚这些东西直接分手是比较遗憾的,这一讲就想重点来谈一谈,当我们谈恐婚的时候到底在恐惧什么。

在长期关系中间,从恋爱到婚姻的这道坎怎么度过?社会学上非常普遍的现实是,这几年来结婚率连年降低,恐婚越来越普遍。根据国家统计局、民政局的统计数据,我国结婚率从2013年到2018年出现了五连降。2013年的时候,全国的结婚率是9.9‰,但是2018年降到了7.2‰,虽然从比例上来讲,只降了2.7‰,但是乘上巨大的人口底数,这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我们也可以预见在未来结婚率会越来越低,一方面是源于过去的结婚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几,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原本需要通过家庭来满足的很多需求,在现代生活中可以通过市场解决,人们独立性越来越强,对于家庭的依赖越来越小。过去结婚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但在今天成为个人选择,只要你能承受选择的后果就可以,不结婚选择不结婚的后果,结婚选择结婚的后果就可以了。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情况,这种选择对很多人来讲很艰难,背后常常有一种对婚姻本身的恐惧、对未来的恐惧、对人性的恐惧,对于结婚后果,我们心里没有底。

这次课,我们想先给大家理理恐婚背后最可能的两种情况。从社会学角度讲,恐婚有两种最主要的恐惧。第一种恐惧叫对人性的不确定,包括对自己、对对方是不是能维持好长期的关系不信任,我们也非常恐惧进入到深度关系的时候,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会出现问题,独立性会出现问题。第二种恐惧是对婚姻本身的恐惧,包括对婚后生活,婚后扮演的角色的恐惧,对生育的恐惧,以及对其他各种复杂关系的恐惧。

下面我们就比较详细的给大家展开来聊聊这个话题,对人性的不确定性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就是人们常常会认为人性不靠谱,男人有钱就变坏出轨,女人都是水性杨花的,既然人性都这么不靠谱何必结婚呢?到时候结了婚再离婚不就是人生的失败吗?但实际上统计数据告诉我们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绝大部分的人性是比较稳定的,并不存在有钱人一定出轨,女人一定是水性杨花的,人类对于建立稳定链接的需求是非常恒定的。我们在统计数据上发现有些人的确会比较多元化、喜欢新的,但有些人不是这样子。我自己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四十几个家庭,一半以上的家庭相当的稳定,互相之间是很好的关系,从统计数据上来讲,这个观点是错的。第二种,就算婚姻走着走着出现了各种问题,最后离婚了,并不等于失败。上次讲到杨丽萍的故事,她跟丈夫之间由于生育问题分手了,但并不意味着她的爱情是失败的,她的爱情还是份好的爱情,只是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了不同的人生,既然不是失败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第三个,当我们结婚的时候,它的意义在于承诺而并非保险。爱情新脚本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爱情是需要经营的,既然经营就会有不同的取向,背后恰恰是需要你去付出的。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很可能第一种对人性的不确定常常是我们的借口而已,是不是打一个问号?第二种情况是我经常看到的,比如说我的朋友小A,一直被父母催婚,她找了一个男朋友,各方面条件也不错,但是谈婚论嫁的时候,她就特别的犹豫:他真的是我的良人吗?他真的让我能够把一辈子跟他捆绑在一起的人吗?今天我们对婚姻的态度是越来越慎重的,这是件好事,但是这其实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我跟一个人要一直长久地在一起,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一定是很相爱的。面对第二种的犹豫不决,恐婚背后的答案是:是不是足够相爱?很扎心,但它却是事实,尤其是互惠型关系进入的,没有体会到电视剧里那种激动人心,我一辈子就这样子吗?你常常有这种困惑,当你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这其实是个决策问题,要么分手去寻找有感觉的,要么互惠型也可以进到成长治愈型,未来可能越来越好,所以你要做个决策,是不是更好地经营这份感情?这是第二种,我们遇到的人性问题。第三种,我在生活中还真是遇到过类似的,他对自己很怀疑,对于自己能不能稳定下来一直持很怀疑的态度,觉得比较喜新厌旧、不愿意承担责任,尤每一次进到深度的时候都很恐惧。我的朋友小B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每一次谈恋爱,一到谈婚论嫁就开始逃跑了,觉得不合适,甚至他会说是不是耽误人家了?但当我跟他聊的时候,他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认同。一种情况是他觉得自己不够好,不足以去跟别人来形成链接,第二种是他很担心一进到婚姻里面去,自我就不见了,跟别人捆绑在一起,独立性就不见了,他跟我讲:“我也没有太多特点,但我觉得这还挺独特的,独特性在婚姻里会被淹没掉”我就跟小B详细谈了我、你和我们之间的关系,爱情是怎么区分这块东西的。

我在这里也想再强调一下,好的爱情是两个独立个体的连接,当你连接以后,它只是连接不是合并,好的婚姻也一样,不损害个体,恰恰相反,我们现在寻找婚姻的新脚本是促进你的发展的,你首先得理理你的底线,你能接受的范围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是我可以接受的?什么样的情况我能进入到婚姻里?有的时候我们会面对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很多时候可能我们会发现自己没有爱的能力,或者对方没有爱的能力。高晓松就讲过,他小时候一直觉得父亲不爱他,他很受伤,可是后来发现他父亲不是不爱他,连自己都不爱,不爱这个世界,很多时候这个底线的问题其实在问你对这世界有多热爱,你对自己有多爱,你越爱自己你越爱这世界,你对人性的期望就会越高,或者越积极乐观,所以这是第一点,你在不断地问自己的底线。第二个,你要问自己对于接受关系变化的程度是什么样子的,感情其实是不断在变化的,要找一个稳定的感情其实很艰难,但有变化本身是一件好事,变化也意味着我们能够发展出更深入的、更好的关系,所以我们能接受什么样的变化其实是你跟自己对话的第二个内容。第三个,我们鼓励大家回去听听第四模块关于“我”和“我们”的内容,实际上爱情和自我,爱情和婚姻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希望大家有更深刻的认识。面对人性的这种不确定性,我们做的其实是个认知调整,我的认知真的是正确的吗?我的认知是符合事实的吗?我的认知真的是对我有利的吗?这是我们面对恐婚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除了对人性的不确定,还有一种更普遍的对婚姻本身很恐惧,很多人会觉得一进到婚姻模式,就进入到hard模式。结了婚以后,第一个我们对于婚姻所产生的角色会很恐慌,成为妻子、妈妈听上去很具有奉献精神,自己被牺牲掉了,从此以后LV包包都不能买了,一个培训班就是一个LV包包,人生真的很无聊。第二,我们对于生孩子本身的恐慌,生孩子的疼痛,养育孩子的麻烦,养出个白眼狼……想想这些事情觉得人生真是毫无意义。第三种恐慌是对于进到婚姻关系里复杂关系的恐慌,我原来只是选择了一个人跟我在一起,结果我选择了这个人以后不得不去承担一大家子的各种关系,这不是我选择的,但我不得不承担这些后果,选择跟结果不对等,我就觉得特别麻烦。实际上这也是人生的常态,人生的决策常常是这样的,决策之前没有足够的知情权,决策了以后也不知道后果是怎么样的,但总而言之你要承担这个后果,对于婚姻本身的恐惧其实非常普遍。

婚姻的恐惧来自哪里呢?研究里发现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来自于父母,或者长辈呈现的爱情,很多夫妻明明不怎么相爱还非得在一起,这样的婚姻有什么意思呢?如果相爱相杀,最后分手了,孩子又产生很大的创伤,那又为什么要结婚呢?当我们看到大量这样不幸的婚姻的时候就产生了对婚姻本身的质疑,但长辈的婚姻很多时候都是婚姻的旧脚本,我从来不鼓励你进到一个旧脚本的婚姻模式,恰恰相反,我们今天要把旧脚本改变一下,变成我们喜欢的新脚本,我们完全有能力走出婚姻的旧脚本,父母或长辈呈现的婚姻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同样是要质疑一下的。

更普遍的是电视剧里面展现的婚姻模式,我们把电视剧分成两类型,一类叫爱情偶像剧,怎么甜怎么来,男人完美无邪的好,对我百般宠爱;另外一类就是婚后的,进入到了伦理剧,里面一地鸡毛,比如说韩剧《82的年生的金智英》是一部由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很多人看了以后都说不想结婚,因为金智英从刚开始憧憬爱情生活到变成荆棘满地的婚姻生活,婚姻变成牢笼真的很可怕,这个片子有非常多细节让大家感同身受:一开始被催婚,催了婚以后被催生孩子,生了孩子以后各种繁琐的事情,最后她想要出去工作,她的丈夫表现特别好,我可以休假在家来带孩子,结果她的婆婆就对金智英怒吼:“我儿子的事业才刚刚起步,你想毁掉他的人生吗?”在一地鸡毛中间,金智英走向抑郁,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像这样的戏剧常常会让我们觉得婚姻生活一点意义都没有。但戏剧本身是崇尚冲突性的,冲突性会展现更多负面的东西,金智英在日常生活中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她也有觉得幸福的那一刻,也有觉得特别好的那一刻,展现幸福又展现冲突,你反而会觉得编剧分裂了,但生活就是这么复杂的,它会给你悲的东西,也会给你好的东西,我们为什么有的时候跳不出来就是因为这两者都在。我想告诉你的是,你不是金智英,你可以有另外的选择,完全可以创造和金智英不同的婚姻脚本,也可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当我们看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恰恰意味着在认知上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可以有我们想要的婚姻生活,而不是说不要这个东西了,这是两件事情。可以先去想想要的婚姻是什么,如果想要的生活怎么都实现不了再决定不要婚姻,这是背后一个很深刻的原因。

在这个时代恐婚特别的正常,今天的婚姻不是必须的,我们想要比单身生活更好的婚姻,郑重其事、犹豫不决都是正常的,有的时候我们特别遗憾的是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恐慌什么就分手了,这个是很遗憾的。至少首先要知道问题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有的时候面对恐婚,我们说这是个危机,但你要知道危机是危险也是机会,恰恰在这个时刻,我们开始深度地自我对话:背后的理解到底是怎么样的?恐惧的是什么?我是什么样的?同时这也是让我们两个人的感情上升到新高度的机会,我们开始去碰撞最底层的逻辑。面对恐婚或者面对婚姻的犹豫是个非常好的机会,让我们去了解自己了解对方,建立更深层次链接的关系。

从具体操作来讲,第一步你要梳理恐婚的原因,比如前面讲到的,如果是对人性本身的不确定,背后是个决策问题,是放弃这个人还是更好地经营关系?还是做一些自我的改变?内心如果觉得这个人已经不是我想要的,不想跟他走下去,两个人的关系也没办法走向成长治愈型,但是又没有契机能说“不”的时候,放弃是需要勇气的。勇气不足的时候就呈现出恐婚的状态,所以你要把它区分开来,需要做一个勇敢的决策,到底是继续下去还是当机立断?还是改变自己,或者更好地经营关系等等等等?选择决定了你未来的生活。如果背后的原因是对婚姻本身的恐惧,要做的事情是把分歧拿出来谈,人们常常是小事经常谈,重大的事情避而不谈。两性关系里经常有这样的误区,觉得如果把重大的分歧拿出来沟通,这个话题本身已经伤害我们的关系了,比如我告诉你我不想跟你结婚,对方就觉得你不爱我了,是不是变心了,一拿出来就已经伤害了对方的感情,但实际上这不是沟通的问题,而是沟通错误的问题。基于事实的沟通是不会伤害感情的,反倒是把这个事实隐藏起来,今天看不惯他什么,明天也逃避这个问题,又找了很多的借口去讲为什么不能结婚反倒是伤害的,如果把担心直接拿出来:我很爱你,但我担心的是婚姻生活里面我可能做不到,或者什么不适合我,拿出来讲反倒不伤感情,而且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在沟通里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得坦诚你在害怕什么,坦诚是很重要的。在前面的课里我们也讲到沟通的第一步不是说服别人,也不是希望别人照着我做,沟通的第一步其实是寻求共鸣或者共识。哪一块可以更好地达成共识?这之前很重要的是通过深度的自我对话清楚地看到自我需求是什么,把背后的需求拿出来,把可能性的原因拿出来再去沟通,它不见得一定伤害感情,恰恰有可能变成关系升华的基础。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改变之后就可以做第二步,努力建立婚姻的新脚本,这一直是我非常强调的。你恐惧的是婚姻的旧脚本,不是婚姻本身,你要走出婚姻所谓的恶性循环就必须鼓励自己走出婚姻的新脚本,今天的时代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我们不必非得像过去一样扮演所谓的好妻子、好媳妇的角色,你可以形成自己的脚本,跳出“牺牲者”的角色,做一个能够享受婚姻、享受当下、让别人也觉得很开心的角色,这是完全可能的。我自己在婚姻里完全不符合传统的贤妻良母的角色,不太会做饭也不太会收拾,也不是那种特别体贴的,但这又怎么样呢?只要我先生觉得跟我在一起很开心就可以,我们完全可以建立一个新脚本,我不见得非得要牺牲自己的事业,这两者并不冲突。我们鼓励你去建立婚姻的新脚本,稍微勇敢一点,首先做自我的对话,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有改变的勇气,并且有信心去打造新脚本是很重要的,为了自己的幸福来试试看。第三,即使试了结果没那么好,你也可以改变你的认知,好的婚姻其实是需要有离婚的勇气和底气的,离婚并不等于失败,单身是人生的一种选择,结婚也是一种选择,两者之间没有好坏之分,但需要思考的是婚姻和爱情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恐惧的背后到底恐惧的是什么?如果你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就不要进入婚姻,但如果没有婚姻,爱情就死无葬身之地,那你又不得不进入到婚姻,这两个观点可能都太过极端。这个结论可能没那么简单,单身是件非常勇敢的选择,但进入爱情、婚姻更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不仅需要勇敢还需要智慧。婚姻有它的好处,但这些好处可以被别的东西替代,替代的东西也都是有代价的,不是那么容易的,想要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又幸福又成功真的很难,你可以把婚姻想象成拿到的最好的奖励,你要拿到最幸福的东西需要你去努力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恰恰是因为婚姻里能获取两个人链接的最大利益,它需要你勇敢地进入、尝试、改变、体验,有时候因为婚姻可能不得不改变自己,但是这种改变首先会让你因此而受益。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在一个婚姻的新脚本里的时候,变化不是孤独的,好的婚姻本身也是不断地变化的,身边人会跟着你一起改变,他是你的人生盟友,你会发现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你身边这个人,他会跟你一起变化。我知道你就在我身边,我变化你也会跟着我变化,这种确定性的感觉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今天的幸福跟过去稳定的幸福已经不一样了,社会学大家鲍曼说:“今天的现代性有一个特征叫流动性”,他专门有本书叫《流动的现代性》。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中没有什么是不变的,不变意味着淘汰,意味着落后,所以幸福也一定是变化的,感情最大的回报不是物质,而是在所有的不确定性里面知道你会跟着我一起改变。我如果变胖了,你的审美会变得喜欢胖的,如果我今天想要去尝试一个新东西,你也愿意在背后跟着我,这才是我们在变化的过程中想要的不变。面对恐婚的时候可以想想看,这个东西可能代价很大,但一旦拿到手了乐趣也很大,你愿不愿意去尝试一下?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会对整个课程做个大复盘,我们下节课再见。

文章作者

沈奕斐

发表文章7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17人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沈奕斐·社会学爱情思维课

关乎女性的自我成长

51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9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