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美丽乡村,这座海岛小村从“净零碳”做起

2021-05-27 12:27
上海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净零碳,又被称为碳中和,指的是通过节能减排、产业调整、植树造林等形式,对人类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行抵消,最终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5月24日,“‘两山’理念再深化、美丽乡村再出发——2021浙江定海美丽乡村周”在舟山市定海区马岙村盛大开幕。当天,该区与联合国人居署、同济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合力推进定海净零碳乡村实践,并发布了净零碳乡村规划导则。

据悉,在活动期间,市民游客不仅能深度体验乡野游园会、岙礼音乐节、村跑、村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能近距离了解定海“净零碳乡村”的治村理念,探索定海从千年古邑到美丽乡村的进化历程。

“2021浙江定海美丽乡村周”在舟山市定海区马岙村盛大开幕。  陈炳群 图

千年古邑,海上河姆渡

海定而波宁,定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定海的马岙村落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神秘灿烂的“海岛河姆渡文化”。

春秋时,定海属越,称“甬东”。到了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开始设“翁山县”。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设“定海县”。198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舟山地区,成立舟山市(地级市),定海县遂改称定海区,隶属舟山。

马岙博物馆    资料图

在定海马岙街道,坐落着一座马岙博物馆,是浙江省第一家乡镇级博物馆,面积达1260平方米。馆内展示了“海岛第一村”“海盐文化”和“海岛民风习俗”等马岙文化发展历程。其中被马岙人当作镇馆之宝的,是一把新石器时代的特大石犁,由灰黑色的页岩制成的,长度有68厘米,宽度47厘米,厚度是1.8厘米,记录了河姆渡文明的开端。

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犁     资料图

不仅如此,历史上,马岙还曾依托海港优势,发展商贸,留下了古驿道、唐家老街和三江码头等文化遗存。其中,马岙古驿道是当时舟山与外界联络的重要邮路,从定海至马岙三江口的古驿道全长14公里,路面用鹅卵碎石铺砌,始建于大唐开元年间。古驿道是定海通往岱山、嵊泗、上海的必经之路,也是官差传递信息、民间通商的唯一驿道。千百年来,多少往来的商贩、赶考的秀才和迁徙的官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

如今的马岙,依托古文化资源,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随着美丽乡村的开发,也让这座海岛古城焕发出新的色彩。

在马岙村,如何做到“净零碳”?

本届美丽乡村周的开幕地马岙村,位于马岙街道南部,是街道的中心村。

马岙村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马岙村的田园风光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一走进村,满眼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溪流从旁边流淌而过,几只鸭子在水中嬉戏,田园牧歌的景象就这样被勾勒了出来。

虽然如今村民的生活好了,大多盖起了两三层楼高的砖瓦别墅,但在马岙村小巷里,还能遇见一两座石头堆砌的老房子,让人有一种小小的惊喜。村屋外,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手绘画令人瞩目,每一幅都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让人忍不住细细品读。

在马岙村小巷里,还能遇见一两座石头堆砌的老房子。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村子的入口处有一个净零碳公园,围绕在其四周的一条长廊格外惹人注意。长廊的顶棚是由大片大片的光伏板铺设而成,这是特殊的“空中电站”,既能遮阳又可以为村里景观设施、电动车等供电。不仅如此,这种改造把屋顶空间也利用了起来,完全不占用土地资源。

光伏长廊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净零碳公园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马岙村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整洁、干净。如果你仔细留意,会发现,村里有好多处造型别致的“保洁站”,里面摆放着扫帚,可供人使用。

据了解,马岙村没有雇用保洁员,而是由村民自主清扫自家庭院和街巷。谁家要打扫卫生,都可以来“保洁站”借用扫帚。同时,为了提高积极性,每个月还会举行“美丽庭院创建户”的评比活动。村民之间互相打分,大家共同维护街面整洁,哪里有垃圾顺手扫掉,已成为沿街村民的习惯。

“保洁站”,一把扫帚大家扫。 陈炳群 图

“美丽庭院创建户”的评比活动     澎湃新闻记者王昱 图

舟山虽然四面环海,但其实是一个缺水城市。然而在马岙村,水呈现出了丰富的模样,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你可以看到环绕在田间潺潺的溪流,可以看到村子广场中心的喷泉,还有分布在居民区内的“众家水井”和浣洗池。

村里的浣洗池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副院长王信告诉记者,合理利用雨水和回用水,是马岙村节能减排的重要一环。

例如,净零碳生态溪坑可以收集天然雨水,利用拦水坝形成上下高差的天然势能,依托底部水草和人工浮岛不断过滤水中固体杂质,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保持坑塘系统的水质达到四类水,大大降低了对自来水的依赖,减少了耗水量和碳排放。

净零碳生态溪坑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未来,我们还可以把每户家庭里流出来的洗澡水、洗衣服这类的灰水利用起来,因为这些水中的杂质比较少,经过简单处理,就可以再循环利用。”王信说。

建设美丽乡村,要走自己的模式

据联合国最新发布的《2020排放差距报告》显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世界仍朝着截至本世纪末升温突破3℃的方向发展,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仍然严峻。

而舟山,作为我国长三角地区唯一的海岛城市,正处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挑战的前沿,应对气候危机,加速经济低碳转型自然刻不容缓。

马岙村是“净零碳”示范点之一。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2019年,联合国人居署与同济大学共同合作,制定了《净零碳乡村规划指南——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作为中国长三角地区净零碳发展的规划导则。舟山定海新建村作为其中的重要案例之一,亮相了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随后,定海又打造“净零碳2.0版”,大力推进马岙村、黄沙村、光华村、余家村、东岠岛以及东海农场等6个“净零碳”示范点建设。

“净零碳”作为马岙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重心,得到了全国的瞩目。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官员应盛表示,在考察的过程中,他们也发现村民们对环保、减排、乡村建设等方面的认识得到了提高。

“首先是因为通过对村庄环境进行大规模的改善,让村民们看到了变化,其次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当地杰出乡贤的带动,带来一些资源,可以解决一部分的就业问题,把人吸引回来。”应盛告诉记者。

用贝壳做的“碳币”可以进行闲置物品交换。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当然,净零碳乡村建设并非一簇而成,应盛表示,建设净零碳乡村要因地制宜,根据村庄的实际来推动打造。

“过去我们有一些乡村在改造的时候,存在盲目模仿的问题,比如喜欢建一些异国特色的建筑,比如说把村子原来古朴的石板路,改造成了水泥路,为了承载更多的游客,建造非常大的停车场。他们都忽视了一个问题:人们来到乡村,就是喜欢这里原汁原味的风情。破坏掉了,就失去了乡村的魅力。”

乡村改造,要保留乡村原汁原味的味道。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而如今,在经历过反思和经验总结后,我国在乡村振兴事业上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也正在慢慢引领世界乡村的发展,这一点让他深感自豪。

“马岙村的例子可以影响全国,我们也希望把国内更多好的例子带到联合国的舞台上去。”应盛说。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