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在高风险社区的“采药人”| 我在中高风险区·记者疫线日记

南方+ 记者

转眼已过去十多天了。

广船鹤园小区被实施封闭管理的那天起,陈莉就开始为小区居民的健康奔波。6月6日上午,宁静的社区里,只有居委会所在的角落里依旧穿梭着忙碌的身影。

陈莉手举着电话,在志愿者、医护、保安间来回走动,远远看去,她的面目表情略显焦急。今天,又有一箱医药单被收上来,陈莉把箱子拖到面前开始清点里面的单据,这些都是她今天要完成的任务——帮助社区居民采购清单上的药品。

自5月26日起,广船鹤园小区实施全员居家隔离,药品供应问题也日渐凸显。关键时刻,居委会专职干事陈莉主动承担起社区居民“健康管家”的角色。

短短10多天里,她一个人为100多位街坊同时采购药品。起初,居民们也有责怪,但她用热心和坚持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我不怕被误解!”她说。但采访中,当一位老人突然进门对她说“谢谢”,陈莉感动得泪流满面。

坚守社区,守护居民健康

一摞摞文件袋溢出了纸箱,每个袋子里都是一沓记满个人信息与药品名录的单据,如今,这些信息大部分已在陈莉的脑海里。疫情下,白鹤洞街的药房都关了,多家医院在疫情下也相继停诊,陈莉想为街坊买点药,但很难!

在这个特殊时期,即便是普通的困难似乎也成了“难上加难”的事,对于生活在疫情高风险小区的居民来说,健康更是当下人人关注的话题。

“我很能体会大家的心情,没有药谁都急。全小区近万居民,为大家负责买药是份很重大的责任。”陈莉说,疫情刚开始时,差不多每天只有10多个人有购药需求,如今,这个队伍已经扩大到上百人了。

5月27日,广船鹤园小区被封闭的第二天,陈莉便开始为街坊们奔走,她通过朋友关系帮街坊们在珠江医院采购药品。“每次来回都要自己打车,那里比较远,但因有朋友帮忙,可以顺利把药买回来。”陈莉说,每出去一次至少4小时,特别是到后来,100多个人的药单,光挂号也要近1个小时。

排队挂号、问诊、取药、缴费、取药……全流程均由陈莉一个人承担。“其他人呢?就你一个人怎么搞?”医护人员忍不住问她。“居委会一共就8个工作人员,大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责任田,没有人是不忙的。”说完,她嘴里仍念叨着。

随着时间地推移,近几天来,陈莉的工作负荷也越来越大,从十几人到上百人,药品采购清点越堆越厚,采购品类也愈来愈杂。“一个人和一百个人不单单是量的问题,人越多排列组合的方式越多,一百个人可以演化出几百上千种药品,这不是倍数增长,而是指数增长。”陈莉说。

得知社区医院开通疫情期间购药通道后,她松了口气,终于不必再跑去珠江医院拿药了,不但节省自己的精力,也可以缩短居民们拿药的时间。此前,由于不理解她的工作流程,常常会有居民发出小小的抱怨:“怎么还没有药?还有几时送到?”面对质疑,她只能一遍遍地去解释,从不奢求别人能真正理解。

好在近日陈莉又有了新收获,通过工作关系,她联系上了广药集团药品配送团队,终于解决了社区居民药品的购买和配送问题。

家,是让人安心的地方

在高风险封闭管控区内,陈莉每日往返于小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首先面临的便是出行问题。童年时期,因双脚受伤陈莉至今无法疾行,只能在身体承受能力内加快步伐,或许因为这个原因,她的心里便更添了一份焦急。

“每次拉着一大箱药单出门,我都会提前向热心的邻居约车,请他们送我去社区医院。”陈莉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疫情之下,她无法进入医院,无论刮风下雨都只能躲进医院门口的小凉棚里。6月6日中午,陈莉像往常一样,将装满药单的纸箱放在医院门口,上面用黑色签字笔写上“鹤园小区”几个大字。在将单据送给医院前,她将一个个居民信息誊抄在一份表格里,以留存资料。

一般来说,上午送药单,往往到晚间或第二天上午才能取药,然而,这一来一回间却不是总有人能够接送她。遇到没车的情况时,陈莉也会来一场“冒险”,拖着沉甸甸的药箱到马路上去“拦车”。“公务车、私家车、摩托车……大家看我穿着志愿者背心,一个女人拉着这么满满的一箱东西,很多人都会停下来帮一把。”她说。

至此,陈莉的工作依然未完成。药箱送进小区后,陈莉依据小区中片、东片、西片三个片区取出来三个袋子,开始麻利地为取回来的药品做片区分拣,完成之后,才请志愿者们各自将它们送到居民家中。

一回生,二回熟。如今,大家都认识了这个居委会的普通职员,只要陈莉出现在小区里,就会有人上前咨询,她也明显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依赖感。从质疑到依赖,陈莉最终以辛勤的付出换得居民的信任。曾经,在困难中,陈莉一个人也撑了过来,而今,她却因为一句“谢谢”几度哽咽。

“如果居民有觉得我做得还不到位的地方,但我尽力了也就问心无愧。我最受不了的其实是人家的感谢。”说着说着她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说,鹤洞街126号的老人们给了她一份信念,“当时我把买回来的药给到老人家,一位70岁的老人突然抓住我的手,哭着喊我菩萨。”话音刚落,陈莉的眼泪夺眶而出。

由于工作的原因,陈莉知道很多老人的身体和生活境况,对他们有着一份同情,在她看来,为老人们做些事也是应该的。“我不是菩萨!居委会的工作本来就是琐碎的、服务性的,但是民生无小事啊!”她说。

陈莉曾通过很多途径去了解老人们的身体状况,但她也真诚呼吁能有专业团队来做专业事情。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护士,陈莉也常向父母取经,但又怕老人们知道她的压力。每天无论多晚她都要回家,这是陈莉妈妈的嘱托:“再晚也要回家来,吃一口好饭,睡一宿好觉。”

家,本是让人安心的地方,劳碌过后,陈莉每晚见到父母时这样的感受尤其强烈。可她也说过,让居民能够安心在家抗疫,就一定要保障他们的吃喝用度。“只有这样,大家才会消除不安的情绪,我愿意担起这个责任。”

南方视频 | 奔走高风险区的社区“采药人”

【文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记者 郎慧 朱红鲜

【摄影/视频】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肖雄

编辑 万映雪
校对 罗健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