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任芳頡、凱雷北京報道:「伯父對我們的要求主要有兩點:一是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國家利益出發,二是不能因為是總理家人搞任何特殊化。」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回憶道。

周秉德1937年出生在哈爾濱,是周恩來三弟的大女兒,周恩來的侄女,是周家直系4代人中出生的第一位千金。周恩來夫婦一生無子,自12歲起周秉德就住進中南海西花廳,在周恩來夫婦身邊生活、成長了二十餘年,成為與周恩來夫婦關係最為密切的晚輩。

在周秉德眼中,伯伯(周恩來)和七媽(鄧穎超)的生活一向非常儉樸,「可以說他們對自己是幾近苛刻。每周他都必須要堅持吃兩三次粗糧,還把自己的糧票定的很低。『做人不能忘本』是伯伯常說的話。紅軍萬里長征時,吃草根樹皮,飢寒交迫、奮死一搏的日子數不過來,這些革命前輩們作出巨大犧牲,才有了咱們今天的太平日子。」

在伯伯周恩來的影響下,周秉德也時時謹記做任何事都要從國家利益出發。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剛剛成立,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可文盲卻佔了八成以上,小學老師很少。那年正要初中畢業的周秉德毅然決然放棄升學的機會,主動報考專門培育小學老師的中等專業學校,「國家需要建設,那麼多兒童沒有讀書,我們要盡快投入到教師隊伍當中。」

周秉德說,「伯伯當總理26年沒給我們留下什麼東西,但卻把最珍貴的家風留給了我們,這種傳達的方式是潤物細無聲的,我也一直這樣要求自己和親屬們。建黨百年,前輩們的故事指引着我們這代人:平凡做人,坦率做事,盼望這種『紅色血液』能夠永續不斷,更盼望在這種精神的帶領下國家更加昌盛富強。」

(大公文匯全媒體供稿)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