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读懂海南看我的!

深读丨海南琼中少年“球”学路

海南日报客户端 2021-05-26 07:30:11

编者按: 2021年5月26日出版的《海南日报》在A07版深读栏目聚焦海南琼中少年“球”学路。体教融合在我国并不是一个崭新事物,但多年来始终处于摸索阶段。当琼中跳出足球看足球,实现体育与文化教育在功能与目标上的充分融合时,或许正为新时期的体教融合提供一份先行样本。以下是报道全文和版面图:

image.png

版面图↑↑↑

据海南日报报道丨记者李梦瑶

双腿灵活交叉,快速奔跑,一个急停,起脚、劲射,足球直入球门……5月24日下午,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族思源实验学校的球场上,当15岁的王德志追着足球畅快飞驰时,觉得身上所谓“坏孩子”的标签消失了。

学习成绩长期“吊车尾”的王德志,将原本逃课的劲头用来踢球,不仅性格变得开朗,文化课成绩也跃升至班级前十。

“这就是足球的魅力,也是体教融合的魅力。”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傅永东说,自2015年该县以校园足球为抓手探索体教融合以来,类似的故事不断上演,琼中女足便是最好的例子。

事实上,体教融合在我国并不是一个崭新事物,但融什么、怎么融,多年来始终处于摸索阶段。而当琼中跳出足球看足球,实现体育与文化教育在功能与目标上的充分融合时,或许正为新时期的体教融合提供一份先行样本。

戳图片看

视频海报《恰足球少年》

↓↓↓

H5封面-小.jpg

戳图片看

H5产品《体教融合的先行样本》

↓↓↓

琼中女足.jpg

A

从结合到融合

训练学习两不误,严厉“队规”为琼中女足谋取更宽广出路

“边捡废品边踢球”“每天的伙食费只有5元”“球鞋坏了自己补”……打开搜索引擎,输入“琼中女足”,一个个励志故事扑面而来,与之对应的是,琼中女足管理中心一面由数十座奖杯拼成的荣誉墙。

“琼中女足能有今天,靠的是一股坚毅不屈的拼搏精神。”该中心主任肖山毫不掩饰地夸赞道,但听到有人将姑娘们的成功全部归功于“能吃苦”时,他连忙摆了摆手,“没那么简单”。

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琼中女足的队员开展训练。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光吃苦没用,包括训练方法、人才队伍建设在内的方方面面都得跟上。”肖山说,如果将足球青训工作形容为“万条线”,那他们最初找到串联这些线的“针”,就是体教结合。

这不是琼中女足的新发明。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克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障碍,国家教育、体育部门便提出“体教结合”的概念,希望解决学习和训练之间的矛盾。

在职业足球圈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肖山深以为然,他一开始便给琼中女足定下了“队规”:既要踢好球,也不能把学习落下。

2006年,11岁的高禹萱成为琼中女足的第一批队员。她除了每天训练5小时,还要照常上文化课。

她起初说不清自己为什么要捱这种苦,直到凭借足球特长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资格,并通过文化课考试顺利考入海南师范大学,才理解教练的良苦用心。“要是不学文化课,我可能连教练的战术安排也理解不透,如果只练球,最后进不了国家队和顶级联赛怎么办?”高禹萱说,是足球特长和文化学习的均衡发展,让她找到了走出大山的另一条路。

琼中女足和海口海之星俱乐部的队员进行比赛。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为孩子们谋得更宽广的出路,是肖山坚持体教结合的初心。目前,琼中女足共有47名队员被评为国家一级运动员,93名队员被评为国家二级运动员,60余名队员靠踢球“踢”进大学,6名队员在职业俱乐部效力,6名队员入选国家青少年足球集训队。

当琼中女足体教结合的模式释放出更多育人价值时,该县县委、县政府也开始酝酿一个更宏大的计划——在全县中小学校园全面铺开足球运动,力争在面向人人的基础上,让体育与文化教育融合,产生“1+1>2”的效果。

或许他们未曾预料到,这一次尝试,不仅敲开了“体教融合”的大门,也让琼中女足迈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B

从少数到全员

做大“分母”,将足球列为必修课,参与人数从不足千人跃升至1.8万余人

傅永东是第一个提出在琼中全面铺开校园足球运动的人。那是2015年,他刚从琼中思源实验学校校长转任县教育局局长不久。

“之前在学校就已切身感受到体育的‘弱势地位’,这一倾向带来了青少年体质下降等问题。”他希望能加强中小学体教融合工作,而在琼中女足这块“金字招牌”下,足球无疑成为最佳抓手。

琼中女足守门员在练习扑球。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傅永东将想法梳理成报告递交至县委、县政府,很快有了回音。2015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出台,全县乡镇以上的中、小学校(含民办学校)和县职业技术学校,将足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的必修内容,学生每周有不少于两小时的足球活动时间。

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的学生蒋妹灵说:“我们要在七年级时学会传球、停球,八年级学会团队配合,九年级掌握人球结合能力,这些都要纳入每学期的成绩考核。”

不仅学生要过关,学校同样如此。“每年县教育局都会考评各校足球课开展情况,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各校年度工作综合考评的重要指标。”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副校长卓上升坦言,“足球运动并非没有门槛,谁来教、在哪教等问题都要解决,好在县里支持力度够大,给了我们很大信心。”

卓上升所说的支持,可以具化为一组数据:琼中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为全县45所中小学校建设人工草坪足球场地;分批组织各校体育教师及其他学科年轻教师参加足球培训,实现乡镇以上学校至少有一名受过专业培训的足球教师或教练员;每年县财政配套资金500万元、上级资金300万元,推动校园足球软硬件全面提升。

这样大手笔的投入,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琼中来说并不轻松,也有不少家长一开始不买账。“孩子们成绩本来就差,再踢球耽误了学习怎么办?”吊罗山中心小学的教学成绩在全县连续多年垫底,当校长陈兴有2014年提出增设足球课程时,类似的声音不绝于耳。

“事实上,足球运动普及的这几年,学校教学成绩反而大幅提升,部分科目排名甚至能进入全县前十。”陈兴有真切感受到,学生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了乐趣、增强了体质、健全了人格、锤炼了意志。

足球在育人方面的价值一次次得到验证,越来越多家长愿意让孩子跟着足球跑起来。在琼中这个人口约20万的山区县城,全县29所乡镇中心以上学校共成立了83支校园足球队,如今参加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由原来的不足千人跃升至1.8万余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0%以上。足球运动在琼中,真正实现了全面铺开。

C

以赛选苗

做强“分子”,琼中女足、男足各级梯队运动员达290人

5月24日上午,琼中实验小学第四节课的上课铃声刚响,一(8)班的孩子们便迫不及待跑向塑胶球场。“赶快列好队,要是表现好,就让你们和女生比赛。”足球教师何秀东的话,让男生们一阵欢呼并乖乖立正站直,“孩子们觉得光训练不过瘾,天天吵着要比赛。”

外籍教练在训练琼中女足队员。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的确,赛事是激发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内生动力,也是体教融合的关键。自2015年起,琼中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校内联赛—校际联赛—片区联赛”为一体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分级赛事让孩子们迅速成长,越来越多高水平的足球苗子脱颖而出。

“原先挑队员,我们得下乡挨个学校找。”肖山说,如今通过赛事体系可直接“以赛选苗”,目前中心共挑出各级梯队运动员290人,极大充实了琼中女足、男足的后备力量。

培养模式也得跟着变。“过去,琼中女足队员们往往在A校上文化课,放学后再赶至B校球场训练,学习和训练是割裂的。”傅永东坦言,这与部门合作不畅通和协同机制不完善有关。

为解决体育与文化教育“两张皮”问题,琼中于2016年将琼中女足管理中心由文体部门归至教育部门管理,以体制融合促成体教融合。

“我们采取‘中心+学校’合作模式,让中心遴选出的苗子集中在县内3所教育质量好的学校上课,成立9个足球班,配合训练时间制定专门课程表。”傅永东介绍,如果队员们外出比赛、集训,学校还会专门派老师随队补课,尽可能为队员们提供系统、完整的文化教育。

琼中女足队员王靖怡有两个目标,一个是进国家队,一个是考上大学。她曾代表琼中女足拿下世界冠军,也已入选国家青少年足球集训队,距离第一个目标越来越近。而面对今年的高考,她说:“我现在的文化成绩只能算中等,尽管追赶得有些吃力,但我一定会坚持,这正是足球教会我的。”

D

职业化外还有广阔天地

教育兜底让孩子尽情飞驰,琼中将打造体教融合示范样板

随着体教融合不断深化,越来越多孩子在学习与训练中找到平衡,有的把足球当成爱好,有的则希望能成为一名高水平足球运动员。

琼中长征学校一年级学生参加海南琼中“满天星”校园足球节的趣味游戏。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但不可避免的是,有一些孩子花了大量时间练习足球,最后发现自己天赋、能力有限,走职业化路子的可能微乎其微,文化课也耽误了不少。”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教育局有关工作人员坦言,尽管还有体育特长生这条路可选,但由于名额少、门槛高,每年有不少人落选,这极大打击了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

在傅永东看来,只有让教育兜住底,让足球班孩子的未来有更多选择,才能打消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为进一步打通优秀后备体育人才的成长和上升通道,目前琼中在省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正计划通过“3+2”的方式,将符合条件的、有足球特长的适龄学生统一安排至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进行3年专科学习,再进入海南大学完成2年的本科学业。今年,琼中各校足球班共有17名学生将参加高考,这意味着,他们基本都有大学可上。“这些孩子都有扎实的足球基础,毕业后当个足球教师、教练员,完全不成问题。”肖山直言。

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等八大方面提出37项举措,全方位推动深化体教融合。为确保文件落地,国家相关部委鼓励各地大胆试点、大胆创造,希望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做法。

今年4月6日、4月21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组成的调研组两度到访琼中。密集行程的背后,凝聚的正是他们对琼中校园足球体教融合工作的充分肯定。“足球就是应该从娃娃抓起,琼中在这一方面做得很不错。”调研组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联合教育部尽快总结和完善琼中校园足球发展经验,将其打造成体教融合示范样板,面向全国范围进行示范推广,同时以体教融合为契机进一步做强琼中女足品牌。

尽管具体方案还未出台,但双方多次召开座谈会,已大致勾勒出琼中校园足球体教融合未来的发展蓝图:打造国家级的足球训练基地、教练员培训基地及体育康养基地,开办足球学校,承办国际化精品足球赛事,成立职业俱乐部,打造足球产业园区……

其中最让肖山兴奋的,是开办足球学校这一条。“未来,我们将依托全国优质教育资源,面向全国招收优秀足球苗子,这样既能进一步打通足球人才输送渠道,又能让孩子们的体育、文化课教育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肖山坦言,从过去琼中女足单打独斗到与县级相关部门资源有限度的结合,再到如今全面整合国家、省、县级资源实现共建、共享,这过程中折射出的,正是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的质变。

原标题:

海南琼中体教融合经验将向全国示范推广

少年“球”学路

总策划:曹健 罗建力 齐松梅

执行总监:许世立

主编:孙婧

版面设计:张昕

检校:招志云 原中倩

视频海报《恰足球少年》

视频海报文案:许世立

视频海报摄像:李天平

视频海报制作:陈海冰

H5产品《体教融合的先行样本》

H5文案:韩静

H5摄影:李天平

H5制作:王婉舲

视频《飞驰吧!少年》

视频文案:孙婧

视频拍摄:李天平

视频剪辑:周淑仪

视频配音:唐咪咪

1493701160594411.gif

值班主任:楚煜

值班总监:张毅

责任编辑:周淑仪

阅读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