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股民!一顿操作获利65亿,1800亿巨头陕西煤业成“股神”?5年暴赚170亿

1个会计核算方法变更,就为公司增加了65亿元净利。被称为“陕西股神”的A股上市公司陕西煤业,又一次惊艳四座!

5月25日晚间,陕西煤业在上交所公告称,因对光伏巨头隆基绿能的投资不再具有重大影响,该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将由长期股权投资变更为金融资产核算,增加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5.2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7年,陕西煤业就通过朱雀信托计划,耗资近26亿元购入了隆基绿能4.99%股份。三年后,2020年7月-9月份,上述信托计划将所持隆基绿能股权全部减持,足足赚了50多亿元。

截至今年一季末,陕西煤业直接持股隆基绿能2.05亿股,期末持股市值为148亿元。而当初陕西煤业的买入成本,仅为25亿元左右(这些股份绝大部分是在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买入)。也就是说,一季末时,陕西煤业直接持股的隆基绿能,就浮盈了120多亿元,大赚近5倍。

也即,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投资隆基绿能5年时间,陕西煤业浮盈超170亿元。

截至5月25日收盘,陕西煤业股价报18.51元,距离今年4月中旬创下的历史新高仅一步之遥,最新市值为1795亿元。

陕西煤业:投资隆基绿能会计核算方法变更增加净利65亿元

陕西煤业25日晚间公告,隆基绿能于5月20日召开年度股东大会完成第五届董事会换届工作,公司在隆基绿能新一届董事会中未再委派董事。至此,公司对隆基绿能不再具有重大影响,根据有关规定,会计核算方法由长期股权投资变更为金融资产核算。

截至2022年5月20日,公司持有隆基绿能股份占隆基绿能总股本的2.7%,截至公告发布日,持股无变化。本项会计核算方法变更,公司以隆基绿能2022年5月20日的收盘价为初步测算基准,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7.02亿元,增加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5.26亿元。

而根据隆基绿能的一季报,截至今年一季末,陕西煤业直接持股隆基绿能2.05亿股,持股比例为3.79%,期末持股市值为148亿元。这些股份,绝大部分是在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买入的,粗略计算购买成本约在25亿元左右。其中,2018年2月5日至2018年8月17日期间,陕西煤业买入隆基绿能耗资16.6亿元;2019年5月10日2019年12月6日期间,陕西煤业又耗资8.52亿元买入了隆基绿能的股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陕西煤业5月25日晚间披露的数据,公司持有隆基绿能的股份比例,已从2022年3月31日的3.79%下降至5月20日的2.7%,意味着公司在此期间减持了5900万股隆基绿能股份,套现约39亿元。

2020年出售隆基绿能赚了50多亿

其实,作为陕西最大的上市煤企,陕西煤业还有另外一个称号——“炒股高手”。早间几年前,陕西煤业就通过投资隆基绿能的股票,大赚了50多亿元。

回溯来看,2017年,陕西煤业通过“西部信托·陕煤-朱雀产业投资单一资金信托”,耗资近26亿元,购入了隆基绿能4.99%股份。

三年后,2020年7月-9月份,上述信托计划将所持隆基绿能股权全部减持,足足赚了50多亿元,收益率接近190%。在2020年年报中,陕西煤业表示,9月,“陕煤朱雀信托项目”清算,实现了公司股权投资业务首单闭环操作过程,单一项目投资收益达到186%,为公司创造了新的业绩增长极。

根据年报,2020年全年,陕西煤业实现营业收入948.60亿元,同比增长28.66%;归母净利润148.83亿元,同比增长27.85%。

去年全年净利超211亿元,机构上调盈利预测

2021年,受益于煤炭量价齐升,陕西煤业业绩继续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2.66亿元,同比增加572.04亿元,增长60.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1.40亿元,同比增加62.80亿元,增长42.26%。

公司拟向股东每10股分派现金股利13.50元(含税),共计130.88亿元,占当年合并报表实现的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的61.91%。

2022年一季度,陕西煤业实现营收395.69亿元,同比增长13.50%;净利润为56.94亿元,同比增长68.7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3.3亿元,同比增长97.59%。

兴业证券表示,目前,长协煤价中枢已出现明显上移,结合陕煤新获批产能600万吨/年,且原选煤可保持极高的单位净利。基于此,上调了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5亿元、251亿元、26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信达证券也上调了公司的盈利预测。信达证券指出,随着国内疫情形势保持稳定,沿海地区用电需求回升,煤炭下游需求有望增加。考虑到公司小保当二号等产能逐渐释放、今年有望达产,带来一定产量增量,陕西煤业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高。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实现归母利润256.49亿元、300.05亿元、340.63亿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