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大咖健康课】内分泌性高血压,明确诊断可“断根”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1/3成年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但在庞大的高血压人群中,有一类继发性高血压是较为特殊的,它占高血压总人群的15%左右,且大多数是由内分泌疾病导致。这类特殊的高血压常规降压治疗效果并不佳,但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后,反而是可以“断根”的。

通讯员 王倩 程守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剪辑 李铭哲

大咖小传:

谢作玲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29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机制研究,亚专科方向为内分泌性高血压,主要擅长包括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性腺疾病的临床诊治。

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垂体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性腺学组委员;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内分泌和糖尿病学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垂体肾上腺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师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肥胖与营养学组委员。

  图源 视觉中国

典型病例:

5种药联用降不下血压

是因为肾上腺上长了瘤

一年前,李先生总是感觉自己头痛乏力,到医院一量血压发现,收缩压210毫米汞柱,舒张压130毫米汞柱。为了快速降低高血压,李先生平时联合使用5种降压药物,药物中含6大类降压成分,但是血压依旧无法降到正常人参考值范围,这可把李先生愁坏了。其间,李先生还突发脑梗,在当地医院予以救治。正是在治疗期间做腹部CT时,医生发现李先生的肾上腺双侧存在占位。肾上腺右侧有个2厘米的“瘤子”,左侧还有一个1.5厘米的“瘤子”。李先生慕名来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上腺多学科门诊进行咨询问诊。经多学科专家会诊,医生判定李先生的右侧肾上腺瘤需切除,左侧可以按兵不动。于是,中大医院为李先生切除了右侧肾上腺的肿瘤,术后李先生的头痛乏力得到了有效缓解。一个月后,李先生只需要服用一种高血压药物即可稳定血压。术后3个月,困扰李先生的高血压治愈啦!

无独有偶,林女士的高血压也是长期用药,但一直控制得非常不理想,同时血糖也很有问题,需要大剂量的胰岛素并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才能控制血糖。更可怕的是,在治疗过程中,林女士还发现自己越来越丑了,脸越来越大,虎背熊腰,体重居高不下,肤色也越来越差。到内分泌科就诊后,林女士这才被确诊为头部垂体瘤,居高不下的血压,也与脑垂体瘤有密切关系。垂体瘤切除后患者的血压和血糖都恢复到正常水平,停用了所有的降压药物和胰岛素以及口服降糖药物。该名患者到后期症状才逐渐明朗,如果能早一步确诊,也不用吃那么多年的冤枉药了。”谢作玲副主任医师表示。

 图源 视觉中国

大咖解读:

15%的高血压,另有病因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也就是说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高血压。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人群因病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继发性高血压占15%,属于继发于身体其它疾病所引起的高血压,常规降压药物疗效不明显。其中,绝大多数继发性高血压的根源,都在内分泌性疾病上。

“内分泌性高血压与常规原发性高血压最大区别是,只要找到并解除了病因,高血压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并不需要像原发性高血压那样终身服药。”谢作玲副主任医师表示,我国人口基数大,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很高,所以,虽然内分泌性高血压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但绝对数量依然庞大。临床上很多内分泌性高血压患者可能长期没有明确诊断,吃了降压药但血压控制不理想,还长期承担着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

 图源 视觉中国

内分泌性高血压有很多特别症状

谢作玲副主任医师介绍,在临床上,生长激素瘤、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酮增多症等内分泌肿瘤都与高血压有关。通常来说,内分泌性高血压会出现许多原发性高血压并不会出现的症状。比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能会有头晕症状,但内分泌性高血压会出现头痛;一些内分泌性高血压患者甚至不是血压先出问题,而是以糖尿病为首发症状。还有的患者会表现出水肿,体重莫名其妙地增加,甚至还有容貌的改变。“非常典型的,有的女同志突然嘴唇上长出了小胡须,眉弓变粗了、颧骨突出了,呈现出‘满月脸’的特点,就一定要提高警惕。”谢作玲表示。

再将内分泌性高血压进行区分,医学上又习惯分为肾上腺相关与非肾上腺相关。“肾上腺可以说是小器官、大功能,它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肾上腺出了问题,比如长了良性的或是恶性的肿瘤,都会引发激素的波动,造成血压升高。”谢作玲副主任医师介绍,非肾上腺相关高血压,如甲亢引发的高血压,会有手部震颤、凸眼等相对明显的特征,比较容易被识别,肾上腺相关血压则要隐蔽得多,更容易被误诊,及早识别出来也就更为关键。


年轻、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要尤其留心

多种疾病可引发继发性高血压,对于这类患者而言,降血压首先要找准病因,对症治疗。虽然近年来高血压的年轻化趋势明显,但总体来说仍属于中老年疾病,谢作玲副主任医师提醒,如果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高血压,同时还没有高血压的家族史,就一定要警惕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可能性,先不要忙着吃降压药,到内分泌科做个系统排查。另外,高血压较为顽固,常规抗高血压药物难以控制,或是吃了药血压水平波动仍然很大,也要提高警惕。如果高血压患者影像学检查发现有垂体瘤、肾上腺肿瘤或甲状腺肿大,需分别对这些腺体的功能进行评估;高血压伴有其他内分泌症状或体征,如低钾血症,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等症状,更要联想到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可能性。

在治疗上,由内分泌肿瘤引起的高血压等疾病通过外科手术是可以被治愈的,现在手术多为微创或是机器人手术,对患者来说损伤更小,恢复更快。对于某些手术无法切除的肿瘤或存在转移性病灶的肿瘤,也可以进行针对性地药物治疗。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早期发现、早期确诊、早期干预。

为了让更多医生也了解内分泌性高血压,自2015年始中大医院每年都会举办内分泌性高血压学习班,来自内分泌科、心血管科、神经外科、眼科、泌尿外科、检验科、病理科以及放射影像科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内分泌性高血压相关领域的各项议题,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成果和社会效应。今年3月,江苏省基层内分泌特色科室孵化联盟肾上腺专病联盟也由中大医院牵头正式成立,联盟也让更多年轻、基层医生加入到深入学习内分泌性高血压诊治的行列中来。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