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管向东:九次出征担任“救火队长”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辉 发表时间:2021-07-04 08:09
金羊网  作者:陈辉  2021-07-04
他用责任担当书写医者使命,用无悔行动践行党员初心。
管向东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彭福祥

图/受访者供图

7月3日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教授参加完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从北京返回广州。在白云机场接受采访时,对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一殊荣,他扶了扶肩头的背包带,谦逊地说:“这是集体的荣誉,我个人依然需要努力!”

九次出征,直面最凶险的战斗

这个不起眼的灰黑色双肩包却让“管粉”们倍感亲切,它在管向东每一次出征驰援、凯旋的照片中永不缺席。

从去年2月2日至今这17个月里,这个背包已陪伴这名58岁的重症医学科老将九次出征,转战湖北多个城市、黑龙江绥芬河、新疆喀什、辽宁沈阳、云南瑞丽……每一次都是临危受命,有时从接到通知到出发只有短短几个小时,他常常是背起这个背包,说走就走。有时他返粤休整,甚至来不及回家更换衣物,又带着“原装行李”奔赴下一个战场。

这17个月里有200多天他都在抗疫一线担任“救火队长”,直面最凶险的战斗,救治最严重的患者。在去年新冠疫情刚刚肆虐之时,作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的他振臂一呼,向全国重症同道发出“国有难,召必至,战必胜!”倡议书。他身先士卒,第一时间奔赴武汉,驻点雷神山医院,转战武汉几乎所有重症收治点ICU、湖北各基层县市疫情定点医院和ICU,在他的指导下,湖北多市的病死率大幅降低。他受命组织国内专家,凝聚一线抗疫经验编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作为各地临床重症新冠救治实战依据,甚至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听到患者好消息,他兴奋得像孩子

今年5月30日,管向东还是带着这个背包进驻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人民医院,这是一次在家门口的驰援,截至这一天,广州在本轮疫情中已累计报告30例阳性病例。

管向东每天换好防护服后先去ICU查房,再去普通隔离病房“扫楼”。俯卧位通气对(危)重型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但一直趴着的确很不舒服,每天查房时他苦口婆心地向患者们讲趴着的重要性,甚至会大胆承诺“只要你肯趴着,你提出什么条件我都满足你!”不熟悉他的人以为只是随口说说,而了解他的人却知道他是认真的——只要为病人好,他什么都愿意做。

去北京接受表彰、不在广州的这几天,管向东每天都会打电话给他的学生,逐一询问市八医院每个(危)重型患者的最新进展。这十几个患者的名字、病情、治疗方案,管向东都了然于胸,如数家珍。每次听到有患者病情好转,比如成功拔管或撤下ECMO机时,他在电话的另一头兴奋得像个孩子。

每一个(危)重型新冠患者的成功救治,背后都是难以计数人力、物力的投入,管向东比谁都清楚不过。“无论是在湖北、新疆,还是辽宁、黑龙江……我都切身体会到国家力量,对习总书记说的‘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有最真切的感受!”

从无到有,打造最牛重症学科

作为国内早期从事ICU工作的医生,管向东刚工作时国内甚至没有规范的ICU,以中山一院为例,当时只是在心脏外科下有监护单元。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卫生部决心在全国创建4个ICU,中山一院就是其中之一。同事陈敏英教授回忆说,管向东当时做的就是“从无到有”的拓荒工作,刚建成的ICU只有3张床位,后来增加到5张……

管向东带领设计团队,对标国际最先进水平,成功建立医护人员通道、病人通道、污物通道有效分流的ICU病区。别出心裁制定一套“告知—评估—回答制度”,让医护与病人及家属在坦诚而友好的氛围下进行深入沟通,打造有温度的ICU。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到现在中山一院已经有一百多张ICU床位,并且成为我国建设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重症学科之一,管向东也从毛头小伙成长为中国知名的“重症八仙”。他带领编写的我国第一个ICU建设与管理指南被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采纳为《中国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并沿用至今。他主编出版国内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有效提升ICU抢救成功率。

他用责任担当书写医者使命,用无悔行动践行党员初心。

编辑:白茶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