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视野】OLED驱动芯片涨价何时休?

作者: 爱集微
2021-07-24 {{format_view(21841)}}
相关舆情
AI解读
生成海报
【芯视野】OLED驱动芯片涨价何时休?

1.【芯视野】OLED驱动芯片涨价何时休?;
2.龙芯3A5000正式上市,自主CPU开启“好用”新纪元;
3.东南亚手机产业链现状:订单/产能回流国内或只是短期现象;
4.华尔街日报:芯片短缺将重创三星手机第二季度出货量;
5.闻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投产,提升部件和整机产品供给能力;
6.芯片荒还未有解,电池短缺恐将成电动汽车下一场考验


1.【芯视野】OLED驱动芯片涨价何时休?;


集微网报道(无剑芯)上游晶圆短缺已经波及到OLED驱动芯片市场。据报道,OLED面板市场需求旺盛,带动OLED驱动芯片市场增长,但是受晶圆产能短缺影响,OLED驱动芯片价格持续增长。继第一季度涨价之后,OLED驱动芯片价格第二季度又涨20%,第三季度有可能再次掀起价潮。

需求增加晶圆短缺,OLED驱动芯片价格平均涨超20%

进入5G时代之后,具有柔性、轻薄、省电优势的OLED更加符合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需求,智能手机厂商都在全面拥抱OLED,苹果iPhone 12系列甚至标配OLED。目前,搭载OLED屏幕智能手机市场正在快速成长,Omdia预计,2021年智能手机OLED面板出货量将达到5.845亿片,比2020年增长28%

而智能手机OLED面板市场增长的强劲动能主要来自中国大陆OLED产线产能的持续释放。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OLED厂商与LG Display柔性OLED量产之后,柔性OLED产能不断增加,供应商多元化,价格逐渐下滑,推动智能手机厂商大量导入OLED。

去年,国产柔性OLED开始进入规模化竞争,市场占比首次突破10%。今年国产柔性OLED产能将进一步释放,2021年出货量有望首次突破1亿片,国产OLED市场占比将不断提高。Omdia预计,中国智能手机OLED面板制造商的出货市场份额将达到15%

显示产业从业者王强(化名)更加乐观,他表示,今年国产柔性OLED出货量品牌出货有望翻倍成长,如果加上白牌和维修市场,国产柔性OLED出货量将更大。今年上半年京东方柔性OLED业绩表现也为他的观点提供了佐证。近日,京东方表示,2021年上半年,柔性AMOLED出货相对于去年同期有一倍以上的增长,目前态势较好,进展顺利,尤其是重点客户重点项目的出货量超预期。

柔性OLED市场的快速成长使OLED驱动芯片的需求大幅增加,但是OLED驱动芯片代工厂的晶圆产能却一直紧缺,限制了OLED驱动芯片供给的增加。Omdia认为,OLED驱动芯片供应紧张是2021年OLED面板出货量增长的最大挑战。

目前,能够为柔性OLED驱动芯片提供代工的晶圆厂主要有三星、格罗方德、台积电、联电。在晶圆产能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晶圆厂不断抬升晶圆代工价格,联电、台积电上半年先后提升12寸晶圆代工价格,每片约涨400美元,涨幅达25%。

上游晶圆代工涨价直接传导至OLED驱动芯片市场,带动OLED驱动芯片市场不断涨价。以赛亚调研指出,晶圆短缺使OLED驱动芯片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从整体来看OLED驱动芯片产能只能满足客户70%左右的需求,截至目前,OLED驱动芯片价格已经平均上涨20~30%。

晶圆短缺没有缓解,OLED驱动芯片价格Q3或再涨10%

目前,柔性OLED驱动芯片采用40nm、28nm制程工艺。未来随着柔性OLED功耗降低、分辨率提高,以及显示与触控芯片集成化发展,28nm有可能成为柔性OLED驱动芯片主流制程工艺。

三星、格罗方德、台积电、联电等晶圆代工厂40nm、28nm制程工艺经验丰富,当前主导全球柔性OLED驱动芯片代工市场。其中三星为韩国OLED驱动芯片设计厂商代工,台积电、联电主要为中国台湾OLED驱动芯片厂商代工。中国大陆晶圆厂虽然经验不足,也在尝试代工柔性OLED驱动芯片。

但是40nm、28nm等成熟制程工艺产品线十分广泛,除了柔性OLED驱动芯片之外,还包括CMOS图像传感器、射频元件、电视系统单芯片、WiFi及蓝牙芯片等,其他芯片订单也在挤占柔性OLED驱动芯片产能,40nm、28nm等成熟制程成为缺货重灾区。

为了满足各种芯片市场的需求,台积电、联电、中芯国际等纷纷扩产。据了解,中芯国际3月宣布拟投资23.5亿美元,扩产4万片12英寸28nm产能,预计2022年开始生产。台积电4月宣布斥资28.87亿美元扩充南京台积电28nm产能,预计2023年中前达到4万片月产能。紧随其后,联电也宣布投资约百亿元扩充台南科学园区12英寸晶圆厂Fab 12A P6厂区的28nm产能。

远水解不了近渴。晶圆厂绝大部分扩充的产能至少需要一到两年后才能释放,无法缓解当前晶圆短缺难题。以赛亚调研指出,2021年中芯国际40nm、55nm制程月产能增加0.5~1万片,部分产能用于生产OLED驱动芯片;28nm制程月产能增加大约5000片。这对于需求缺口巨大的芯片市场犹如杯水车薪。近日,有消息称,晶圆代工厂等可能再次提高其晶圆代工报价,第三季度计划涨幅将高于今年上半年,将给OLED驱动芯片市场带来更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除了华为之外,主流品牌手机厂商都在增加OLED采购比例。Omdia预计,智能手机品牌苹果、OPPO、vivo、小米2021年OLED面板采用量同比增长都将超过50%。其中苹果2021年柔性OLED计划采购量从原本的1.69亿片提高至1.73亿片,将成为最大的智能手机OLED面板买家。

OLED采购量不断增长,晶圆产能增幅微小,下半年OLED驱动芯片将维持供不应求的状态。OLED面板从业者张天(化名)预计,受晶圆产能紧缺的影响,OLED驱动芯片第三季度价格至少还将涨10%。以赛亚调研也指出,OLED面板出货持续增长,晶圆产能依然紧张,尤其是28nm产能有相当多产品应用,因此OLED驱动芯片紧缺至少需要到2022年下半年以后才有机会得到缓解。(校对/艾禾)


2.龙芯3A5000正式上市,自主CPU开启“好用”新纪元;


集微网报道,芯片是信息产业的灵魂,通用CPU更是芯片中的“珠峰”。多年来,中国计算机产业一直被“无芯”难题困扰。最近几年,国产CPU自研力量在慢慢崛起。但放眼庞大的商用市场,仍然是英特尔与AMD的天下。日前,国产自研CPU领军企业龙芯中科宣布其新一代通用CPU 3A5000正式上市,该产品性能实现大幅跨越,即将开启国产自主CPU “好用”新纪元。

基于自主指令集、自主微架构

CPU产业的发展,有三个关键部分,一是芯片设计,二是软件生态建设,三是芯片的生产制造,只有解决了这三个卡脖子环节,我国的自主CPU产业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在芯片设计环节,真正的自主自研绕不开指令集和IP核心。

指令集架构是软件生态的根基,没有自主可控的指令集架构,终将不能免除受制于人的困境。在指令集的设计规范下,微架构是芯片最终的实现根本。CPU的基本组成单元——内核(core)就是由微架构实现而成,真正决定芯片性能、功耗与成本的正是它的微架构。可以说,只有具有微架构研发能力的芯片企业才算得上真正具有了CPU自研能力。

龙芯就是一家从指令集到微架构都自家包揽研发的CPU企业,这也是龙芯引以为傲的自研能力所在。

前不久,正式公布的自主指令架构LoongArch基于龙芯二十年的CPU研制和生态建设积累,从顶层架构到指令功能和ABI标准等,全部自主设计,不需国外授权。LoongArch吸纳了现代指令系统演进的最新成果,运行效率更高,相同的源代码编译成LoongArch比编译成龙芯此前支持的MIPS,动态执行指令数平均可以减少10%-20%。LoongArch充分考虑兼容生态的需求,融合X86、ARM等国际主流指令系统的主要功能特性,并依托龙芯团队在二进制翻译方面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创新,实现跨指令平台应用兼容。

7月23日,龙芯中科正式发布首款基于自主指令系统LoongArch的处理器芯片-龙芯3A5000,其中,包括CPU核心、内存控制器及相关PHY、高速I/O接口控制器及相关PHY、锁相环、片内多端口寄存器堆等在内的所有模块均自主设计,且性能实现大幅跨越,直追国际大厂主流产品,代表了我国自主CPU设计领域的最新里程碑成果。

龙芯中科副总裁张戈指出,“目前国内CPU研发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完全走自研路线,另一类是采用国外厂商授权内核架构,在此基础上再去做一些消化、吸收、改进并创新。龙芯选择走第一条路线,在设计上,不仅是CPU的IP核,外围的配套IP核、芯片中的每一行源代码,都完全依靠自研开发,没有任何第三方的相关参考代码。”

如果在关键技术上引入其他IP核,虽然降低了设计难度,但对于关键部分的代码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将无法把控,这正是自研CPU所看重的自主可控的关键所在。

龙芯3A5000性能大幅跨越 从“可用”走向“好用”

龙芯3A5000处理器主频2.3GHz-2.5GHz,包含4个处理器核心,较上一代龙芯3A4000处理器,龙芯3A5000处理器在保持引脚兼容的基础上,性能提升50%以上,功耗降低30%以上。

早在正式上市之前,龙芯3A5000处理器已经在第三方测试机构以及整机合作厂商中广泛测试和验证。测试数据显示,龙芯3A5000处理器在GCC编译环境下运行SPEC CPU2006的定点、浮点单核Base分值均达到26分以上,四核分值达到80分以上。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龙芯3A5000桌面系统的Unixbench单线程分值达1700分以上,四线程分值达到4200分以上。上述测试分值已经逼近市场主流桌面CPU水平,在国内桌面CPU中处于领先地位。

张戈表示,“龙芯3A5000处理器的性能表现完全超越了我们自己的预期,已经接近世界主流CPU水平,可以说真正实现了从‘可用’走向‘好用’”。

在复杂文档处理、浏览器打开、3D引擎加速、4K高清软解以及各类业务软件处理等方面,龙芯3A5000电脑性能提升明显,为用户提供了极速的性能体验。

小编亲身操作了一下,基于龙芯3A5000处理器的电脑,与基于英特尔i5处理器的电脑相比,龙芯电脑打开文档的速度甚至要更流畅更快捷一些。不过,张戈的解释显得客观而低调,“这并不是说龙芯3A5000处理器的性能超越了英特尔i5处理器,但可以看出,在龙芯3A5000+国产操作系统+WPS办公软件的协同优化下,在某些性能和使用体验上,基于龙芯3A5000的电脑并不亚于英特尔i5处理器+Win10+Office的水平。”

坚持自主性的龙芯3A5000同时拥有极高的安全性。龙芯3A5000在处理器核内设置了专门机制防止“幽灵(Spectre)”与“熔断(Meltdown)”攻击,并在处理器核内支持操作系统内核栈防护等访问控制机制。龙芯3A5000处理器集成了安全可信模块,支持可信计算体系。龙芯3A5000内置了硬件加密模块,支持商密SM2/3/4及以上算法,其中SM3/4密码处理性能达到5Gbps以上。

龙芯中科还基于龙芯3A5000推出了新一代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5000L。龙芯3C5000L通过封装集成了四个3A5000硅片,形成16核处理器。基于龙芯3C5000L的四路64核服务器整机的SPEC CPU2006性能分值可达900分以上,可全面满足云计算、数据中心对国产CPU的性能需求。

进军商用市场,生态建设是关键

从“可用”走向“好用”,龙芯3A5000已经做好了性能上的准备,但面向广大的商业化市场,仅仅实现技术先进性还不够。

要想担起“在市场化条件下实现自主,创造一个独立于Wintel(微软-英特尔)和AA(安卓- ARM)的第三套体系”的重任,生态建设至关重要。

张戈表示,大生态建设包含两部分:技术生态和商业生态。在技术生态建设上,龙芯坚持走开放路线。“指令集开源是大势所趋,X86封闭的架构以及ARM昂贵的授权模式不符合业界越来越开放和自由的产业生态。龙芯将建立基于LoongArch的自主开放的指令集联盟,我们的开放力度将会比RISC-V或ARM更强,不仅指令集还有高性能IP核代码,都会开放给国内同行使用,助力构建生态体系。”

张戈认为,要想把技术生态真正建设好,时下最关键的是要把上层应用开发环境的规范工作做到位。目前,与龙芯3A5000配套的三大编译器GCC、LLVM、GoLang和三大虚拟机Java、JavaScript、.NET均已完成开发。面向信息化应用的龙芯基础版操作系统Loongnix和面向工控及终端应用的龙芯基础版操作系统LoongOS已经发布。从X86到LoongArch的二进制翻译系统LATX已经能够运行部分X86/Windows应用软件。

在商业生态建设上,龙芯也已加速布局,同全产业链企业合作推进。统信UOS、麒麟Kylin等国产操作系统已实现对龙芯3A5000的支持;数十家国内知名整机企业、ODM厂商、行业终端开发商等基于龙芯3A5000处理器研制了上百款整机产品,包括台式机、笔记本、一体机、金融机具、行业终端、安全设备、网络设备、工控模块等;2020年,龙芯中科发起成立了“龙芯生态适配服务产业联盟”,截至目前,已与70余家公司共同组建龙芯生态适配服务产业联盟,实现资源互动。

同时,通过“龙芯杯”大赛、校企共建实验室等形式,助力自主芯片设计人才培养。最近,龙芯又推出LoongArch精简版开源开发平台Chiplab,旨在助力高校学生参与完成处理器芯片全流程设计。目前Chiplab正在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试点,并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百芯计划”高校内大规模推广。

俗话说得好,“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如今,龙芯3A5000的上市,让“好用”的国产自研CPU终于填补国内空白,接下来将是龙芯大展身手的时机,国产自研CPU走向真正的商用市场,拭目以待!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龙芯3A5000细节。


3.东南亚手机产业链现状:订单/产能回流国内或只是短期现象;


集微网报道,近期,鸿海位于郑州的富士康工厂加大了招聘力度并增加了入职奖金,招聘信息显示,若产线上的新员工在职满90天,将获得至多8500元合伙人奖金,已是5月底3500元的两倍之多,而今年内其调高价码次数已超过三次。

富士康的重金求人,不仅被认为是苹果对新机销量持乐观态度,更或许与其印度、越南工厂的“受挫”有关。此外,随着疫情升温,马来西亚的无限期“封城”也令多家ODM厂商计划将订单转移至中国工厂生产,一时间东南亚订单回流国内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但产业链人士指出:“此举不仅与中国产业升级的趋势相矛盾,国内也无市场可全面承接相关订单,产能是否回流主要还是与品牌话语权有关。”

手机产业链布局:以印度/越南为主向东南亚辐射

在疫情的影响下,东南亚产业链厂商多数都遭受了部分厂区暂时停工和关厂的经历。事实上,从政府层面来看,去年至今,包括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和南亚当地的相关工厂,都未明确要求工厂全面停产。CMA协会秘书长杨述成表示,目前当地工厂仍在正常生产,只不过比原先产能要低。“目前印度工厂的产能大约是原先产能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水平,因为需要组织员工、抗疫,加之物流成本上涨等多方面因素,所以工厂产能肯定在下降,不过并未完全停产。”

无独有偶,马来西亚当地的ODM工厂也遭到了“波及”,目前纬创和英业达分别在马来西亚的巴生港和槟城设有制造工厂,均生产消费电子产品和物联网设备。产业链人士称,“封城”令当地ODM工厂的产量处于正常水平的50%以上,英业达子公司Inventec Appliances于槟城运营一家工厂,并将30%的产品运往美国。由于产能因疫情减少,一些客户已将部分非美国的订单转移到英业达在中国上海的工厂。

尽管未知东南亚疫情是否会对全球产业链产生冲击,但目前所知的是,物流价格肯定在上涨。不过上述人士强调,整体手机价格并未上涨,因为并没有听到工厂抱怨材料上涨的声音,而且一些辅材、耗材等手机行业直接采用的原材料也仍维持此前水平。“主要是手机还有存货,所以现阶段也未看到断货情况。”

从东南亚产业链布局来看,三星、歌尔股份、富士康、立讯精密等较大的厂商都有在越南建厂,但具体到ODM厂商并不算多,四大ODM厂商只有光弘科技在越南有所布局。同时,位于马来西亚的手机产业链企业也不多,反倒是印尼有闻泰科技等企业,但也屈指可数。毫无疑问,ODM厂商相对较多的还是在印度,例如闻泰科技、光弘科技等。

分析发现,造成马来西亚和印尼手机厂商相对较少的原因,一方面是其本身市场规模和经济体量较小,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相关投资政策并不如越南和印度优势明显,可以说正好处在越南和印度之间的尴尬地位,也就造成厂商不是优先选择越南就是选择印度,致使东南亚手机产业链比较集中在这两国。不过目前可见的趋势是,随着印度和越南手机产业链逐渐向东南亚辐射,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厂商也有望增多。

站在下游品牌角度,三星、苹果、小米、OPPO是流向东南亚的主要厂商,主要在当地设立产线或通过代工厂生产产品。在市场上,越南手机市场以三星、OPPO为主;OPPO同时持续领衔印尼当地出货量;TrendForce此前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印度便已成为智能手机的第二大市场,小米、OPPO、vivo、三星、苹果以及传音控股都已在当地设厂。 

此次东南亚疫情对于小米等主要靠线上销售的企业来说,销量并不会受太大影响;反而是有线下直接销售渠道,例如OV、传音控股等企业的影响较大,主要是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下降。

对比印度和越南两地,越南的优势主要包括:离中国较近以致物流费用较低,饮食习惯与中国相似,以及当地招商政策和政府开放力度较大,整体上更优于其他东南亚国家。不过由于当地市场较小,资金和技术也较为匮乏,长期来看仍是以代工为主。    

反观印度,属于宗教国家,无论是人种还是人文上,都与我国有较大差距。产业链人士称:“其实中国企业非常愿意去印度投资,因为印度有广阔的市场和人口红利。”以工资来说,印度的工资相对较低,每个工人每月的工资大约只开到1500元人民币,而越南则要4000元人民币,劳动力资源优劣立现。

不过,政府层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在中美关系、中印关系和印美关系的多重影响下,印度自然也要‘站队’。对其而言,欧美国家投资处第一位,其次是日韩国家投资,中资就落到第三位。这就造成目前印度对中国的投资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也会影响中国投资者的信心。杨述成认为,照此趋势,预计2-3年内印度对中国企业的投资便会减弱,越南则会加强。

订单回撤趋势减弱,“东南亚产能回流”站不住脚

前段时间,富士康在郑州加大招聘力度并增加了入职奖金,招聘信息显示,若产线上的新员工在职满90天,将获得至多8500元合伙人奖金,已是5月底3500元的两倍之多,而今年内其调高价码次数已超过三次。此举不仅被认为是苹果对新机销量持乐观态度,更或许与富士康印度、越南工厂的“受挫”有关。

因疫情导致东南亚国家部分地区工厂停产,加之富士康在国内的重金求人,都令“制造产业链回流中国”的说法甚嚣尘上。中金公司报告认为,如果东南亚经济体出现了疫情的大规模暴发,或者出台更严厉的防控举措扰动经济活动,则有可能出现部分行业或企业的订单向中国大陆转移的情况,例如纺织、鞋靴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

也有观点认为该说法站不住脚,因为这不仅与中国产业升级的趋势相矛盾,国内也无市场可全面承接相关订单。某手机代工厂表示,由于国内产能已近满载,其对于海外回流至国内的订单持谨慎接单态度。

一方面,中国企业尤其是手机产业链企业走向海外的时间较短,总共只有3-5年时间;而且走出的国家较少,主要是越南和印度;此外,走出的多为低制造、高能耗或人工密集型的低端企业,事实上,这些厂商重回中国并无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在品牌寡头垄断时代,话语权就显得尤为重要,品牌可决定产业链在何处发展,供应链厂商却并无话语权。

不可否认的是,今年3、4月份,在东南亚疫情较为严重的时期,有消息称传音控股、OPPO、vivo等企业建议处在当地的中国供应商回撤,传音供应商也表示曾收到一些要求在国内制造的订单,但随着疫情转好,订单回撤的趋势已经开始减弱。

此外,回顾去年纬创事件,印度工厂因薪资纠纷而发生“暴动”,2万多部iPhone被毁,近80亿元的机器设备受损、工厂停工。产业链人士认为,上述也只是少数发生的个案,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化冲突,也并不会对苹果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有较大影响。

不过对于苹果而言,部分产能转移至印度或许并不会令销量快速提高,由于产品售价较高,苹果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仅占1%-2%。杨述成强调:“苹果将会用印度作为制造基地辐射东南亚或欧美地区,现在也正在摸索这条路,包括传音控股也有意向摸索印度制造、非洲或东南亚销售的道路。”

所以从全球苹果制造的订单来看,目前苹果位于印度的供应商较少且并尚未完善,未来2-3年内仍将以中国作为重心;反观三星、OV以及传音在印度的供应商已较为完善。但印度还是被较为看好的国家,欧美关系、人口红利加之手机产业可辐射至欧美、日韩和东南亚等地,都表明印度将会是苹果的出路之一。(校对/Jack)


4.华尔街日报:芯片短缺将重创三星手机第二季度出货量;


集微网消息,经过了第一季度的高速增长之后,全球手机市场正经历一个相对的疲软期。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正在放缓,消费者也正在目睹众多手机大厂在第二季度较为罕见地大幅涨价。一些公司不得不减少出货量,并且推迟发布新机——这一切都因为手机芯片短缺。

据《华尔街日报》7月20日报道,众多手机制造商在大约半年前就屯了关键零部件,但目前这些库存已经大大减少了。

图源:华尔街日报

对于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三星电子来说,关键零部件的采购问题导致了其出货量预计比上一季度下降20%。谷歌也表示,其Pixel 5a 5G 手机只在美国和日本上市。

三月份,小米在印度推出了最新的旗舰机Redmi Note 10,售价约为161美元。但截止本月,这款手机的零售价为174美元,比原价高出8%。小米还于4月在印度推出了Mi11 Ultra,但上市的时间被延迟了,直到本月早些时候这款手机才开始销售。小米的一位发言人说:“全球许多行业都受到了芯片短缺的影响。”

不过芯片缺货对各个手机厂商的影响有高有低。据行业分析师表示,在每年销售的13亿部智能手机中,苹果占了六分之一,不过其供应链的影响一直没有遇到很大问题,三星的高端旗舰机供应链受影响也不大,不过芯片缺货仍然让超过80%的智能手机行业受到严重影响。

市场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前三个月,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较去年同期激增20%,比2019年同期上涨14%。随着疫苗接种人群的不断扩大,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手机行业似乎在2021年会有一个较为强劲的增长,因为毕竟去年4月至6月,各国封城的疫情管控让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触底。

从历史上看,一般第二个季度的出货量一直好于第一季度。尽管人们对第二季度寄予厚望,今年看起来是个例外。Counterpoint预测第二季度全行业出货量预计将比第一季度下降10%。

与此同时,与2019和2020年相比,今年剩余时间的智能手机销量也将相对持平。Counterpoint Research 预计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在下半年总计7.71亿部,比去年同期的7.61亿部高1.3%。

Counterpoint的研究主管Tarun Pathak表示,手机芯片短缺将严重影响下半年的发货量。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ategory Analytics的数据,全球手机平均价格在今年4月至6月季度上涨了5%。这与前几年不超过2%的涨幅有所不同。

Strategy Analytics的执行董事Neil Mawston表示:“消费者几乎永远对价格上涨有心理预期。”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手机行业的大部分企业都在努力采购各种各样的半导体产品。除了4G和5G芯片组以外,在电源管理芯片、驱动程序芯片、应用驱动处理器等方面的采购也困难重重。

美国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研究助理Duksan Jang说,截止6月,半导体行业的平均交货周期延长至19周,已经超过了被认定为供应链危险期的16周,通常,一个健康的交货周期在12-14周之间。台积电最近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再次凸显了芯片供求不平衡的局面。台积电总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0%,但是来自智能手机芯片的收入却下降了3%。三星第一季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7700万部,超出市场预期。但在那之前,该公司移动业务主管Koh Dong-jing曾警告说,芯片的短缺将损害其4月至6月季度的业务。

里昂证券(CLSA)驻首尔的资深分析师Sanjeev Rana起初预计三星在第二季度将出货约6500万部手机。但他现在预测,该公司距离这个目标有700万部的差距,其中一半是由于零部件短缺而造成的。

三星的一位女发言人说:“我们正在密切关注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并尽最大的努力将对我们业务的影响降到最低。”放眼整个行业,手机制造商也不得不应对持续的疫情爆发,这不仅抑制了消费者支出,还影响了在印度和越南主要生产中心的生产。

根据Counter Research,2021上半年推出了大约310个新的手机机型,较一年前的370个下降了约18%。(校对/holly)


5.闻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投产,提升部件和整机产品供给能力;


集微网消息,7月23日,闻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投产,大幅缓解闻泰科技通讯业务产能紧张的局面,满足全球客户不断增长的产能需求。

据了解,闻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产品包括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TV、遥控器、耳机、IoT等智能终端产品,服务的客户均为全球排名前五的消费电子品牌。整个园区按照行业领先的智能化工厂标准建设,在各个生产环节大规模应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致力于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智能制造产业中心,辐射全球市场,建成后将成为全球重要的5G终端智能制造高地之一。

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表示,闻泰科技的战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ODM系统集成领域从消费领域向工业、IoT领域、汽车电子领域产品扩展,更多的产品、更多的客户、更大的销售,将ODM业务形成强大的硬件流量平台。第二个阶段,闻泰科技将加速垂直整合,通过并购、整合和自我发展,在半导体领域、部件领域,整合和发展出更多的部件,增加闻泰科技的供给能力,形成安全可控的供应体系。第三个阶段,闻泰科技将以半导体为龙头,加大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为部件和系统集成赋能,全面提升整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建立公司护城河。目标是推动闻泰科技从服务型公司向产品公司的战略转变。

闻泰科技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和通讯产品集成企业。主营业务包括半导体IDM、光学模组、通讯产品集成三大业务板块,目前已经形成从半导体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半导体设备,到光学模组、通讯终端、服务器、笔记本电脑、IoT、汽车电子产品研发制造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

闻泰科技通讯产品集成板块业务包括手机、服务器、平板、笔电、IoT等领域,服务的客户均为全球主流品牌,已经与全球各大主流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并不断深化。美国市场调研机构Omdia研究数据显示,闻泰科技连续多年在全球手机ODM(原始设计制造)行业排名中处于领先地位。闻泰科技之前已有无锡、嘉兴、印度和印尼生产基地,此次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投产,将增加闻泰自身的部件和整机供给能力,强化闻泰通讯产业集成业务硬件流量平台优势,推进闻泰从服务公司向产品公司的战略转型。(校对/Arden)


6.芯片荒还未有解,电池短缺恐将成电动汽车下一场考验


图源:路透

集微网消息,全球半导体短缺至今无解,汽车行业深受其害。分析师和业界人士认为,不断增长的电动车需求和原物料供应紧缺,将使忙于应对芯片问题的汽车制造商,面临电池短缺危机。

据《彭博》报道,蜂巢能源总裁杨红新表示,当芯片短缺问题解决后,行业面临的主要供应短缺将出现在电池行业。他认为未来几年电池产能将吃紧,因为产能扩张需要时间。

随着各国政府制定停售燃油汽车计划,全球汽车制造商纷纷加速向电动汽车赛道发展。彭博新能源在最新报告预估,到2030年,运输和储能领域对锂电池的需求,将激增到每年5.9万亿瓦时,恐将给供应链带来压力。

大和资本市场分析师叶捷贤(Dennis Ip)也认为,电池可能成为下一个有潜在短缺危机的电动车零部件。如果锂在未来2至3年出现短缺,可能将推高电动车成本。


OLED

热门评论

直击北京车展 | 小米SU7上市28天交付5781台 雷军现场征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