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未来,航天员还能吃上太空蔬菜!前辈航天人回顾中国载人航天22年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6月17日上午,伴随着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并与天和号核心舱成功对接,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顺利开启为期3个月的飞行任务,并成为了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阶段后的首批太空访客。这三个月,航天员在太空中都会做些什么?在太空生活和在地球相比,到底有哪些不同?记者特邀神舟飞船的研发参与者之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闻新教授做了解读。

【航天员上天第一件事是啥?】

到点发射,“开门”回“家”

根据已经公开的信息,航天员们在太空中的三个月,几乎一点都“没闲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表示,根据任务安排,神舟十二号飞行中,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完成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四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航天员上天后的第一件事,是打开‘太空房子’的门,放下行李。”闻新教授生动比喻。过往的航天器发射,多半选择在半晚或凌晨进行,神舟十二号为什么会选择在17日上午9点22分27秒发射,目的正是为了去“追赶”恰好“路过”我国上空的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的组合体。这个组合体就是未来三个月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家”。“赶上了,精准对接后,航天员就可以打开组合体的‘家门’,‘进入’太空中的‘家’了。”

“交会对接”犹如“万里穿针”

“交会对接”听上去容易,但这一过程被形容为“万里穿针”。据悉,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停靠能力。在太空中“相遇”后,两个航天器会在空间轨道上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这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是实现空间站和空间运输系统的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及营救等在轨服务的先决条件。此前,在神舟十二号之前,神舟飞船及航天员已经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和手动交会对接技术。

【要在太空生活三个月,会憋坏吗】

骑车、听音乐、看剧都可以有

三个月的太空生活,航天员的“衣食住行”都会怎样展开?不少网友开始了畅想。“让我在家里关三个月,还不能玩手机,那我会疯!”不要把太空生活想象的过于枯燥。航天员聂海胜就在出征前公开介绍过,自己会带一些私人物品上天,“不管是娱乐的、消遣的,还有家庭的,到时候,在闲暇时一定会拿出来给大家展示,与大家一起分享。”

“航天员在太空里听听歌,看看电视剧,这些网友们畅想的画面,是完全有实现的可能的。”闻新介绍,航天员在空间站里,可以借助测控系统和地面联系。空间站要是网络设备给力,接入互联网也能实现新闻浏览。

娱乐之外的体育运动,也是我们生活的日常之一。太空中的体育锻炼将如何实现?闻新告诉记者,航天员锻炼身体多半选用骑自行车、举哑铃或是跑步的方式。因为长期在太空中生活,受到失重的影响,人的骨密度会降低,或将有肌肉萎缩的可能,因此航天员需要通过跑步来加强锻炼。太空中的跑步或是骑自行车和地面上还是不太一样的,航天员需要首先将自己的上半身固定住,然后才能开始运动。不然骑着骑着,人搞不好会飘起来。

据悉,天和核心舱的锻炼区域里配备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航天员还可以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和视频通话设备,可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和收发电子邮件。

后勤也到位,洗澡“裹着冲”

生活上的另一大难题洗澡,科研人员也贴心地为航天员“料理周到”。 闻新教授介绍,航天员的洗澡是在一个大袋子里进行的。虽然不能实现像在地球上洗淋浴那样的畅快,但太空中的“包裹式淋浴间”基本还是能实现擦拭干净的需求的,最大程度解决航天员的卫生问题。

天和核心舱提供了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航天食品方面,配置了120余种营养均衡、品种丰富、口感良好、长保质期的航天食品。就餐区域配置了食品加热、冷藏及饮水设备,还有折叠桌,方便航天员就餐。

未来航天员或将吃上“太空蔬菜”

“从神舟一号开始,航天器就在陆陆续续带着各类种子上天,进行太空实验。”闻新透露,未来,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食物,有望“自产”。“目前,带上太空的植物种子,多半是用来进行太空实验的。这些实验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让作物在太空中良好生长。航天员长期在空间站里生活,需要新鲜蔬菜补给。将来他们吃的菜,都可以自己种。”

【回顾中国载人航天22年】

从“拖拉机”到“轿车”,每一步都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闻新教授曾主持完成神舟飞船故障诊断系统,是神舟飞船的研发参与者之一。应记者之邀,他回顾了神舟飞船的载人航天“奋斗史”。

“神舟飞船有十三个分系统,从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开始,每次太空实验需要测试一到两个分系统。”闻新介绍,神舟一号实施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到发射场,并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2001年神舟二号发射时,飞船的结构有了新的扩展。“到了神舟五号,所有需要在太空中测试的分系统都已经检查测试完毕,于是,我国载人航天的大幕正式拉开。”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发射时,“多人飞天”的小目标再次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闻新告诉记者,“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在这一阶段不断成熟,神舟五号发射时,航天员要承受的震动幅度还是比较大的,很多航天人将这一震动比喻为‘拖拉机’。后来,航天器的设计不断进步和成熟,到了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震动就小了很多,是一辆成熟的‘轿车’了。神舟八号之后,载人飞船的性能基本定型。”

中国航天的循序渐进,每一步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此前,航天员呆在载人飞船中,最多只能在天上呆半个多月,载人飞船较小,某种程度上说只是一个‘运输工具’,空间站的建立,是为了让航天员在太空中呆更长的时间。此前,在太空中呆得最久的是美国航天员,曾经创下过太空700多天的纪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张丽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