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红的红利,该如何投资?
阅读数:1710
来自专栏:投资
共330篇a

​​经过近几年的行情洗礼,红利资产由2019-2020年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变得逐渐为各类投资者所熟知,虽然在市场快速上涨的行情中红利资产表现得不会那么靓眼,但一旦市场出现波动,红利资产作为组合的避震器总会为投资者所称道

 

因此不管行情是熊市还是牛市,我们的组合中总是需要配置一部分比例的红利资产,既可以熨平组合波动,又可以在长期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
 

不仅在理论上如此,而且在事实上,市面上的大部分投资者也是这么做的,我前两天看到两组有趣的数据:

 

(1)A股市场红利\价值类ETF的规模首次突破1400亿元,达到1411亿(截至4月14日)。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规模增长大部分是在去年9月24日以来的牛市行情中实现的,去年9月23日,同口径红利\价值类ETF的规模为784亿,这说明尽管红利资产阶段性落后,但投资者配置热情依旧不减,红利的长期配置已深入人心。
 

图片

数据截至:2025年4月14日
 

(2)红利类ETF一哥华泰华泰柏瑞基金管理的红利ETF全家桶最新规模已突破400亿。华泰柏瑞基金作为红利类ETF的先行者,早在2007年1月就发行了市面首只红利主题ETF:红利ETF510880),随后又逐渐完成旗下的红利类ETF产品,目前共管理五只红利ETF产品,合计管理规模在4月9日已突破400亿,最新规模达到401.74亿元(截至4月14日),占市面所有红利\价值类ETF规模的28.5%。
 

图片

数据截至:2025年4月14日
 

国内红利\价值类ETF的规模增长似乎势不可挡,那么回到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我们该如何配置红利策略呢?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们展开聊聊。
 

一、买红利指数,不买红利股

 

说到红利指数的长期表现,大家是爱意满满,作为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联接(007466)的持有人,我此前也在关于红利低波,持有人有话说一文中分享过自己的感受,那就是体验非常好,我相信这也代表着大部分投资者的持有体验。
 

不过具体落实到红利指数的微观行业分布及个股层面,大家恐怕是别有一番滋味,虽然我们都认同历史持有红利资产的体验很好,但看到红利类指数的具体持仓及行业分布,投资者都很难高兴起来,要么觉得行业分布太集中,要么会觉得行业处于景气度高点(如煤炭),要么会觉得重仓个股有瑕疵,基于这样一些种种原因,对红利指数的未来表现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担忧。
 

对于长期体验良好的红利指数,为何大家在看具体成分股时却会产生一种排斥心理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此前在揭秘红利指数定期调样的魅力一文中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当时我发现红利指数中的钉子户(长期呆在红利指数中而未被调出指数)往往长期表现都很一般,如果长期拿着一堆红利股不动往往很容易跑输定期调仓的红利指数。换言之,长期投资红利指数的魅力并不取决于指数当前静态持有的红利股本身,而是取决于红利股的定期调仓机制。通过不断地进行高抛低吸,红利类策略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超额收益。

 

而且从理论上来讲,对于大部分高股息或者说低估值公司而言,其之所以呈现低估值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它肯定多少会存在瑕疵的,要么公司的回款情况没那么理性,要么公司的成长空间有限。因为,如果公司的方方面面基本面指标都很优秀,投资者认可度高,其股价也不太可能呈现低估值特征。

 

红利类策略通过不断的定期调仓聚焦于高分红\低估值公司,一方面赚的是上市公司股息,另一方面则赚的是公司股价整体被低估的钱,至于说公司成长性对红利指数的长期收益贡献并不大。
 

二、经典永相随

 

在探讨国家队为何没买A500之前,我们首先得梳理这次国家队买了哪些ETF标的。随着各类ETF产品竞争变得越来越卷,市面上推出了非常多的在传统红利指数基础优化后的高股息指数,此前我给大家也介绍过不少这类指数及其相关的ETF产品。
 

随着投资者在策略指数上的投资经验变得越来丰富,很多投资者对于优化后的策略类指数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比如样本内表现好但样本外表现差,担心其原因是不是因为过拟合等因素导致的?
 

在我看来,对于这些优化过后的策略指数而言,其到底是否为过拟合,还得看编制规则到底是怎么样的。考虑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些林林总总的优化后策略指数投资难以分辨,那大家不妨配置那些“经典款”的红利类指数
 

虽然“丧失”了未来业绩表现更优的可能,但也回避了那些编制规则尚未经过长周期考验未来表现可能不及预期的红利策略指数。但从长期来看,这些经典款的红利类指数就可以为投资者带来非常不错的投资体验,既然收益不差,也降低了选择的成本,这不失为一种投资的智慧。
 

说到“经典款”红利类指数,我想红利类ETF一哥华泰柏瑞基金最有话语权,其旗下管理的五只红利类ETF跟踪的指数均为“经典款”,其发布时间均在2017年及之前。经过漫长的样本外表现验证,这些红利指数及其对应的ETF产品均给投资者带来了非常好的投资体验。
 

图片

数据截至:2025年4月11日
 

上表列出了华泰柏瑞基金5只红利主题ETF的基本信息,感兴趣的朋友可选择相应的场内ETF或者场外联接份额进行配置,配置经典款红利ETF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选择困难症,可以闭着眼睛选,最终结果整体大差不差
 

具体来说,华泰柏瑞共管理三只A股红利ETF,分别是跟踪上证红利的红利ETF510880)、跟踪红利低波的红利低波ETF512890)及跟踪中证央企红利的央企红利ETF561580)。投资者可以结合自身的需求(比如是否需要聚焦于央企)进行相应选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80余只指数基金进入个人养老金投资名录,其中也包括了华泰柏瑞管理红利低波ETF联接基金,其对应的Y份额(022951)成为80余只指数基金Y份额中最吸睛的那一个。
 

此外,华泰柏瑞还管理两只港股ETF产品,分别为港股通红利ETF513530)和港股通红利低波ETF520890),这两只产品对应指数过去五年的年均股息率分别达到8.89%7.86%
 

上表中也列出了华泰柏瑞管理的这五只红利类ETF的行业分布,尽管我认为参考意义不大,但也可以从中发现A股和港股市场红利类ETF的共性,那就是基本都投向银行交运煤炭钢铁石油石化这样的传统行业。

 

回看华泰柏瑞基金的两只百亿规模红利主题ETF(这也是全市场唯二的两只红利主题ETF):红利ETF510880)和红利低波ETF512890)的成长史,其得到市场认可也并非一帆风顺的,大家不妨看看下图。
 

图片

数据截至:2025年4月14日

 

图片

数据截至:2025年4月14日

 

像目前规模高达225亿的红利ETF510880),其最低规模到过5.27亿(2016年1月28日);规模高达153亿的红利低波ETF512890),其最低规模到过0.52亿(2019年7月12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A股市场红利\价值类ETF发展到今天着实相当不容易。

 

三、该如何看待泛红利策略?

 

在前文,我们提到随着指数投资变得越来越卷,市面也涌现出非常多的泛红利策略指数及其对应的基金产品。

 

说到这方面的现象级指数,我想非现金流系列指数莫属。据统计,目前监管层已经披露了26只场内现金流ETF产品,相应未来随着新基金公司的介入,这一数量还会继续增长。

 

考虑到市面上的沪深300ETF和中证A500ETF(不含指数增强ETF)分别也不过24只和32只,如果仅从产品数量来看,现金流系列ETF的竞争烈度堪比沪深300和中证A500了。

 

对于近期疯狂内卷的现金流指数,也引发了市场非常多的争议,比如像过拟合及权重过于集中等,对于这样一些讨论,我想退而求其次,表达四个观点:

 

(1)这么多基金公司自发的布局现金流系列指数相关的ETF产品,我想这背后并非盲目决策,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毕竟每布局一个ETF,需要庞大的发行成本,既然这个指数能吸引如此多投资者的关注,必有其可取之处。
 

(2)不要奢望未来现金流指数还像过去几年那样大幅秒杀红利指数。但从投资逻辑层面来看,现金流由于更深入上市公司本质,更能平衡成长与估值,未来跑赢红利指数的概率应该还是比较大的。只是跑赢幅度还会不会有过去那么夸张,我认为是值得商榷与探讨的。
 

(3)说到现金流指数有比较多的煤炭股,大家会比较犯怵,其实客观来说不单是在现金流指数中存在类似的情况,在红利类指数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像中证现金流和中证红利指数煤炭行业的占比均在20%左右,只不过前者投资个股相对集中,后者投资个股相对分散。我们可以看到,红利指数的成分股尽管有各种各样的瑕疵,但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给投资者带来了非常好的投资体验;那么调样频率更高且对基本面反映更为敏感的现金流指数也不会例外。这也说明了我们在前文中所说的逻辑,即“买红利指数,不要买红利股”。
 

(4)至于分散度的问题,大家可能过于关注现金流指数头部成分股的集中度了。其实,如果把中证现金流和中证红利的个股和行业集中度进行对比,可发现中证现金流是“个股集中行业分散”(前三大行业占比44.4%),中证红利则是“个股分散行业分散”(前三大行业占比54.67%),因此如何综合个股及行业集中度,现金流指数相对红利指数也并非那么一无是处。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现金流指数依然有其配置价值,相对于纯高股息指数而言,其更适应未来的成长风格行情。

 

本周,系列跟踪中证现金流指数的ETF产品正在发行,细细观察可发现,主打红利经典款的华泰柏瑞基金也在布局现金流ETF全指(认购代码:563393),这只产品跟踪的是样本空间覆盖面广的中证现金流指数932365)。

 

我想,主打红利经典款的华泰柏瑞基金开始卷现金流指数,这多少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投资者不妨对这类产品保持开放的心态,加个关注先。
 

四、写在最后

 

市场波动永不止,红利永不眠。

 

红利类策略作为一类久经考验的Smart Beta策略指数,其在长期给投资者带来的投资体验及回报有目共睹。

 

虽然红利指数的中短期相对业绩表现会因市场风格的切换而存在起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其一直作为组合的底仓进行配置,其要么能够给我们带来超额收益,要么可以帮助熨平组合的业绩波动。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波动相对较大的A股市场中,未来红利类ETF仍然会有着非常长足的发展空间,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配置红利策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原创不易,如果此文对大家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关注三连击,感谢大家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发布于 海南
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