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冬渐去,春意日浓。从每日一睁眼面对飞速增长的感染数字,到“全国数十个省份患者清零”、“全国各地0新增病例”……随着援鄂医生陆续返乡,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艰难抗疫之战也终于步入了尾声。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护士——申蕊蕊,让我们一起翻开她的“援鄂日记”!

  Q1: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下吧?

  我是申蕊蕊,来自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2月10日接到支援荆门的集结令,在2月12号的时候,乘飞机抵达宜昌,从宜昌转车到达了荆门市。

  Q2: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前往湖北,当时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当时的局势大家都很清楚,正是新冠病毒肆虐的一个上升期,每日新增人数都很多,家人尤其是父母还是比较担心的,我给他们普及了很多防护方面的知识,才慢慢让他们打消了这种顾虑。到达荆门之后,我会把隔离病房的事讲给他们听,他们也没有那么紧张了,更多的是鼓励我在荆门要好好工作,注意防护。

  朋友知道这个事情更多的是鼓励,他们都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毕竟学了这个专业,疫情当头没有不上的道理。

  Q3:在疫情一线工作,有没有哪一个瞬间让你觉得特别想家?

  那个时候我毕竟身处疫区,虽然说不上是水深火热,但在普通人眼里也是身在漩涡当中。在湖北工作的时候一直都是酒店跟医院两点一线,没有多余的活动,同时我们也是需要隔离的。所以有时候下班回来非常累,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的时候,会很想念杭州的同事和朋友们,希望这场风暴早些停止,让我能回家,拥抱一下我的家人。

  Q4:在援鄂期间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哪些方面呢?

  医生跟护士的工作是不同方面的,医生负责大方向的把握,我们护士更多要做的是具体执行。

  重症监护室跟普通病房相比的差别在于,很多病人是不能自理的,需要护士来做这一项工作,同时有些患者不能表达,需要你去主动发现他们是否有问题。所以我一个班四个小时下来,可能有三个半小时左右都要待在病人床边,给病人做护理观察。尤其在病人病情很重的情况下,没办法从病人床边离开,而这个时候暴露风险也非常大,因为越是接近病人,气溶胶的浓度会越高。

  举个例子,有一个气胸病人放了胸腔闭式引流管,在我们正常的认知中管子里面只会引流气体出来,但我们发现他的管壁上有一点血凝块,根据以往工作的经验,我们觉得血凝块可能会影响它的通畅性。当我们把血凝块从最上面挤出之后,才突然间发现他胸腔里面出了很多血。因为发现得及时,最终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如果没有护士在前期及时发现的话,之后会很难处理。

  所以相比较而言,护士与病人的距离会更近,也是沟通病人跟医生之间的桥梁。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把问题传递给医生,在医生做出判断后再去执行。我们的工作尽管很琐碎,但也很重要。

  Q5:抗疫一线的工作强度和在原来的科室比有什么变化吗?

  就病人而言,肯定是病人的病情越重,我们的工作强度越大。之前也是在ICU工作,客观上来说工作强度变化不算大。

  主要的难点在于新冠肺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所以我们需要穿多层的防护服,外面再加一层隔离衣,戴上两层口罩、护目镜,三层手套。在这样的状态下去工作,对体力的消耗还是非常大的。每次4个小时后从舱内出来,里面的洗手衣全都湿掉了。

  而且在工作的过程中,因体力消耗比较大而出汗的时候,我们戴的护目镜就会起雾,非常影响视线、影响工作,比如看不见病人的各项指标等等。这是需要克服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Q6:援鄂期间有没有什么印象比较深刻的患者,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有一例ECMO病人,他戴着ECMO转来我们病房的时候还处于昏迷状态。经过大概两三天的治疗和管理才顺利撤机,之后又进行了气管插管。他入院的时候胖胖的,大概有200斤,等好起来出院的时候,差不多只有150斤了。

  这个病人是我们收治的第一例ECMO病人,当时荆门整体情况很严峻,这时候有一例病人好转,对我们整个在荆门的治疗局面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也非常鼓舞士气,所以印象很深刻。

  还有一位病人,他是需要建立人工气道的,在插管的时候人会醒来,但他没办法讲话,身处隔离病房也没办法跟家人沟通,所以整个人一直处在很绝望的状态里。后来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给他撤机进行锻炼,拔掉气管插管之后才慢慢的精神恢复过来。有一次去查房,他问我们什么时候回浙江,我说我们不走,要等你们好起来再走,病人就说,我想跟你们一起走。我觉得这句话是对我们的信赖,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肯定。

  Q7:你作为一名年轻的90后医护人员,这次援鄂经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大的收获首先是,我作为一个重症护理,做了我本职专业的事情,展现了我的专业性。虽然平时也在做这些工作,但荆门之行后有更多人看到了我们护理团队的必不可少,这是让我觉得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然后就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吧。对我来说,当时报名也没有太多的原因,就觉得学了这个专业,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理由不去。最终在荆门工作这40多天的时间里也确实体会到了巨大的成就感,真正让我觉得我在跟这个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参与到这场战斗中的自豪感非常的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