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连涨15年,广东海水冷却用水量约占全国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莎 北京报道
2021-12-06 21:43

截至2020年,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沿海9省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海水利用主要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利用。12月6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0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后简称《报告》),公开2020年我国海水利用情况。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35个,工程规模近165.11万吨/日,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近6.49万吨/日;年海水冷却用水量1698.14亿吨,比2019年增加了212.01亿吨,增幅超14%

有关地方积极探索支持海水利用发展的政策措施,“天津海水淡化产业(人才)联盟”、“胶东经济圈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联盟”和山东省海水淡化利用协会相继成立,海水利用产业在沿海地区进一步集聚发展。

全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连涨15年

《报告》显示,到2020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35个,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近165.11万吨/日,海水淡化工程较2019年增加20个,海水淡化工程规模环比增加超7.73万吨/日,增幅约5%。据下图及公开信息,全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连续15年增加。

2020年全国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4个,工程规模近6.49万吨/日,分布在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主要用于沿海城市钢铁、电力、冶金等工业用水以及海岛地区生活用水。

整体而言,截至 2020 年底,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沿海 9 个省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和海岛,分别是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其中浙江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最大,为41.39万吨/日,江苏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最小,为0.5万吨/日。

《报告》指出,目前海水淡化的用途以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为主。其中,海水淡化用于工业用水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北部、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的电力、石化、钢铁等高耗水行业;海水淡化用于生活用水主要集中在海岛地区和北部海洋经济圈的天津、青岛 2 个沿海城市。

海水冷却用水量环比增长超14%

《报告》明确,2020年沿海核电、火电、钢铁、石化等行业海水冷却用水量稳步增长。据测算,2020 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 1698.14 亿吨,比 2019 年增加了 212.01 亿吨,增幅近14.27%。

海水冷却工程分布在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11 个沿海省市,其中广东2020年海水冷却用水量最多,达564.11亿吨,约占2020年全国冷却用水量的33.22%

《报告》指出,我国国内海水直流冷却技术成熟,主要应用于沿海电力、石化和钢铁等行业。2020 年,江苏、福建两台核电机组实现并网运行,核电行业海水冷却用水量持续上升。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在沿海推广应用,截至 2020 年底,我国已建成海水循环冷却工程 22 个,总循环量为 192.48 万吨/小时。

在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方面,2020 年,除海水制盐外,海水化学资源利用产品主要包括溴素、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钾,生产企业主要分布于天津、河北、山东、福建和海南等地。

(本文所有图表均摘自《2020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

(作者:李莎 编辑:李博)

李莎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