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答|都考进了重点大学,为啥还会觉得人生无意义?

澎湃新闻记者 尹琳
2021-12-03 18:43
来源:澎湃新闻

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业“驯服”,找到生命的“火花”是需要时间的。不要着急。

 

问题:

儿子今年考上了重点大学,我本来觉得很有成就感,毕竟这一路为了他的学业,我们几乎一直围着他在转。可是,终于进入理想的大学,他却说生活没意义,学啥都没劲。他一直是比较乖的孩子,虽然初中时有过一段时间叛逆,但是也在我们的努力下慢慢回归正途。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现在是重点大学,他成绩一直不错,而且学习努力。怎么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呢?我不懂。经过了这些年的努力,他难道不应该更加珍惜学习机会,从此开创自己的人生吗?

 

回答:

谢谢你的信任。

缺乏意义感不是某个孩子的问题,在这个时代,这是许多一路成绩保持优秀的孩子共同的感受。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前几年曾经做过一场著名的主题演讲《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据他统计,北京大学每年有高达30.4%的新生厌学,另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这些孩子是父母眼中很努力、很优秀、很乖的孩子,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可是他们生活得并不幸福,在一个崭新的创造未来的阶段,他们感受不到激情,相反是孤独、无聊和缺乏意义。

孩子们的感受没有错,他们确实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着,而且活了好多年。好好读书、完成作业、拼学业名次,按照老师、父母的安排和监督生活、学习,承接住老师、父母面对竞争的焦虑情绪……连轴转了十几年,终于考上大学自由了,可是,这个时候他们很容易会感到疲惫、非常疲惫。

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这一路上,我想,你的孩子不太可能是随着他自己的心意生活,按照他自己的节奏学习的,他围绕着家庭的目标付出了多年的努力,怎么会不累呢?这么想一想,是不是也挺心疼他的?其实,你们和孩子都不容易。

考上好大学是我们看得见的“得到”,看不见的“失去”又是什么呢?这里面可能就有孩子内心真实的喜好、感觉、想法和渴望,它们很少被看见、被允许、被理解。而越聪颖、敏感、敏锐的孩子,就越不容易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看重更高级的精神需要——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被理解、被包容的人。

令人难过的地方在这里,不能自主生活的日子过久了,哪怕离开了老师、父母,成为了大学生,他们也会不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愿望生活,甚至痛苦于学习带来的囚禁感和无意义感,却没有勇气和能力对自己说一句:让那些枷锁滚一边去,我要开创自己想要的人生。

时代有时代的困境,但是我们也并非没有解决的方法。大学里的孩子,虽然成年,但还是可以做孩子的。

青春期有一个很大的任务就是自我探索,让孩子在比较自由的空间里探索几年吧,这是他发现自己是谁、和内心大大小小心愿、感受、想法链接的过程。

他可以允许自己疲惫、允许慨叹生活的无意义,允许学啥都没劲,他可以在看似碌碌无为中慢慢寻找想法和感觉,一点点找到感兴趣的事情,觉得这个世界有那么一点点有意思的地方。这些就是生活的“火花”。

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业“驯服”,找到“火花”是需要时间的。不要着急,尊重他、鼓励他去按照自己的心意和节奏寻找“火花”。

这是我们和孩子一起为了追求成功而承受的代价,也是孩子开创属于他的人生进行的蛰伏。

作者简介:

尹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硕士,相信“痛苦的背面是力量”。

本栏目以公开回信的方式回答读者有关亲子、情感、自我成长等问题,您可写下自己的困惑发送邮箱:yinlin@thepaper.cn。我们将对来信进行匿名处理,并隐藏关键隐私信息,以分享给有类似困惑的朋友,若您实在不愿公开发布,请在来信中注明。

    责任编辑:陈华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