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三色堇吴幼坚
三色堇吴幼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05,620
  • 关注人气:22,9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表同性恋知识科普文章

(2019-06-25 21:13:31)
标签:

吴幼坚

72岁同志母亲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文

同性恋知识科普

情感

分类: 传媒学界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表同性恋知识科普文章
本文题图插图均来自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所发原文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表同性恋知识科普文章

 

吴幼坚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编发了一篇科普文章,短短一天多阅读数就达到71万+,可见网民多么欢迎、多么渴望主流媒体、学界权威正面发声!我的博客粉丝虽说也不算太少,但是否一如既往地关注我更新博文,我是不清楚的。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LGBT人士及其亲友,即使来读我的博文,大都也会沉默,但只要他们看了有用,我的付出就值得。下面转载科普文章,留给暂时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参考。文末摘录我与网友在评论中的互动,也是表明我的态度。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发布了头条文章:《同性恋从来不可怕,无知才可怕!》

同性恋从来不可怕,无知才可怕!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编辑于 2019-05-24 19:32:19 

 

517日,台湾地区“同性婚姻”合法化,法律规定相同性别2人可向户政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在此之前,有很多人不遗余力地试图唤醒社会对性少数人群的关注,竭力将性别平等、多元婚姻的观念普及。有的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有的并没有等到黑暗后的光明。

20004月,15岁的初三少年叶永鋕在课间消失无踪,后来被发现倒在厕所的血泊之中,至今死因都未得查明。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叶永鋕生前被同学歧视“娘娘腔”,长期受到肉体和精神上的欺辱和恐吓。

这个事件震惊了整个台湾地区,也推动了《性别平等教育法》于2004年开始在各中小学推行。它从教育入手,在青少年心智启蒙之时就给予关于性别、歧视、平等的正确引导。

叶永鋕的母亲陈君汝,一次次奔走在第一线。她从一个人的母亲“陈太太”,变成一群人的“叶妈妈”,对那些有着和自己儿子类似遭遇的孩子们高呼:“不要怕,做自己!”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表同性恋知识科普文章

 01 

 性少数群体的青少年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 

 

性倾向(sexual orientation)指对他人持续的情感依恋、爱慕、性欲望与幻想。按性倾向对象的性别,可分为异性恋(heterosexuality,只对异性产生性吸引),同性恋(homosexuality,只对同性产生性吸引),以及双性恋(bisexuality,对同性和异性都产生性吸引)(APA help center2008)。

性少数(Sexual Minority)群体(以下简称LGBT)是指性倾向为同性恋(女同性恋Lesbian和男同性恋Gay)、双性恋(Bisexual)以及性别认同为跨性别(性别认同与他出生时的生理性别不一致的人,Transgender)的人。

LGBT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令人担忧的。他们除了有一般青少年的发展问题,还要面对性认同的困难。

社会偏见和污名(stigma)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性倾向不被主流文化接受,产生认同困惑(identity confusion),随之而来的是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如抑郁、焦虑、孤独感的增加、自尊和幸福感的降低,社会适应不良、药物滥用、性滥交、自杀等。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表同性恋知识科普文章


相比异性恋,LGBT学生在学校遭受到更多的恐同欺凌(Homophobia Bullying)。恐同(Homophobia)是指一种对LGBT群体负面的信念、态度、刻板印象和行为,并直接影响着校园中对待LGBT学生的欺凌行为,即恐同欺凌。

欺凌则是一种强势者对弱势者的重复攻击行为,它影响着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美国的一项全国调查也发现,超过74%LGBT学生曾被辱骂,其中,36%的学生曾被推搡或撞倒,55%的学生在学校因为性倾向而感到不安全。

在一项对性少数学生心理健康与遭受校园欺凌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对751LGBT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

1.其中306人(40.7%)因为自己的性倾向和性别认同,在学校被叫难听的绰号;261人(34.8%)受到言语伤害;168人(22.4%)受到同伴孤立;45人(6.0%)受到身体伤害的威胁;

2.遭受过校园欺凌的LGBT学生有更频繁的自杀想法、更低的主观幸福感,并在过去一年中出现抑郁情绪的比例更高;

3.遭受校园欺凌与LGBT学生的抑郁情绪、自杀想法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自尊、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

LGBT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对他们在学校的学业、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负面影响。教育机构应特别重视预防针对LGBT学生的校园欺凌,并对他们的抑郁情绪和自杀想法进行干预。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表同性恋知识科普文章

 02 

 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 

 

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和看法,大家还真是见仁见智。

    有人说:一个人有很多属性,性取向只是其中一种。大家都是人,没有什么不同,支持同性恋,是支持他们自由恋爱,支持平权,又不是支持他们杀人放火。

    也有人说:虽然我不是同性恋,但我对他们并没有歧视,看见他们在一起时也不会反感。我觉得只是因为很少见,所以大家都会盯着他们看。

    更有人说:看见同性恋就觉得恶心,男不男、女不女,拜托他们赶紧去治病。

    但是,同性恋并不是一种疾病,并不能经过治疗变成异性恋。越来越多的国家从法律和精神卫生专家的角度认为,同性恋不是一种精神疾病或心理健康问题。

    197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把同性恋从精神病诊断标准第三版修订版(DSMR)中去除。

    1990517日,世界卫生组织在修订后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之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将同性恋从原有的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的名单上删除。517日也因此成为“国际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and Transphobia)。 

1997年美国心理学会表示,人类不能选择作为同性恋或异性恋,人类的性取向不是能够由意志改变的有意识选择。性取向本身并不能被认为是精神障碍。

    2001年,中国卫生部正式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移除。但是仍有很多人尚未能将同性恋群体从“病态”和“性变态”的思想中脱离出来。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表同性恋知识科普文章

 03 

 精神卫生和心理咨询从业者如何看待同性恋?

 

一项精神卫生与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对同性恋群体态度研究的结果让人十分惊讶:

    虽然总体来说,精神卫生和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对同性恋者的接待感受和接待意愿较好,但仍有部分受访者对同性恋者有潜在歧视。性倾向扭转治疗在中国仍然被使用。

    影响精神卫生与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对性少数群体态度的关键因素是,他们对性少数群体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开展多元性别咨询培训是加强认知与改善态度的重要方法。

    性少数群体由于自身的性倾向和大多数人不同,或者心理性别与生理和社会性别相矛盾,因此要面临诸多的社会压力,往往会有较多的消极情绪,因此有接受专业心理和精神支持的需要。

    然而,由于不清楚心理和精神卫生从业人员对性少数群体的真实态度,以及在媒体中又确实有强制的扭转治疗等的相关报道,使得性少数群体对于接受心理和精神帮助,存在疑虑和恐惧,进而可能无法较早地接受专业帮助,使自己的境况进一步恶化。

    精神医学相关专家与心理咨询行业主管部门,应该制定更科学的标准规范,禁止任何针对性倾向的扭转治疗,并鼓励从业人员了解性少数群体,正确对待性少数群体的来访者。

    同志机构应积极与当地的精神卫生与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合作,积极向他们普及多元性别及性倾向的相关知识。

让我们共同为性少数群体,创造更多元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参考资料:

    1.北美留学生日报文章《台湾同性恋合法化背后真相:这是条血与泪交织的艰难之路.

    2.刘俊张进辅. 同性恋认同发展的理论模型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2): 403413.

    3.魏重政, 刘文利. 性少数学生心理健康与遭受校园欺凌之间关系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 23(4): 701-705.

    4.刘艳, 张领豪, 申强, 蔡瑶, 刘华清. 精神卫生与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对同性恋群体态度研究. 中国性科学. 2017, 26(1): 133-139.

    5.中国科普博览文章《同性恋是心理问题吗?|新闻心解》.

                                                                        文、编/不加糖
​​​​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表同性恋知识科普文章


          @森林画册:让科学说话@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最近以《同性恋从来不可怕,无知才可怕!》为题的重要文章我们的希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2007年主办第一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三色堇吴幼坚  非常好的科普文!我会在博客转载。
          @没有法力的石头:爱,人人平等,不管同性恋双性恋异性恋,都是爱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表同性恋知识科普文章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表同性恋知识科普文章
          三色堇吴幼坚  回复@没有法力的石头:说得对!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表同性恋知识科普文章
          @砚竹柯:感谢这样的大V发声,让LGBT群体在越来越严格的舆论环境下能找到支持他们的言论。
         三色堇吴幼坚  回复@砚竹柯:既然有权威机构发表科普文章,我们就尽可能通过不同渠道转发扩散开去!
          @漏风丫:爱是平等,是包容,是一切美好的东西。爱是不分性别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表同性恋知识科普文章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表同性恋知识科普文章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表同性恋知识科普文章
         三色堇吴幼坚  回复@漏风丫:赞同!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表同性恋知识科普文章
          @菠萝萝zZ:已出柜,也有一个不离不弃的伴侣,很幸福。
         三色堇吴幼坚  回复@菠萝萝zZ:祝福你,并希望你影响带动更多朋友勇敢做自己,活在阳光下!
       alibaobao999:吴妈妈,同志们改变了,所以来看你的人很少很少很少了。
          三色堇吴幼坚  回复@alibaobao999:无所谓的,从2005年至今,关注度时高时低很正常,我照做自己认为应该做、可以做的事,能帮一个是一个,能帮一家是一家。何况,你未必知道有多少人来看我微博,因为关注我的粉丝接到群发私信,知道我发了新内容,他们看后不做声也不奇怪啊。
       alibaobao999:你和我妈妈一样伟大,愿你健康快乐。
         @雨奏心:深柜,只对2个信得过的人出过柜,表示觉得自己要等到独立有稳定收入的时候才敢对父母出柜。
         三色堇吴幼坚  回复@雨奏心:是的,人格独立、经济独立、行动独立,出柜更有底气。可参考我博客“出柜话题”栏目大量实例: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66309985_6_1.html
         @小鱼儿LOVE永恒的爱:异性恋不高贵,同性恋也不高贵,高贵的是爱本身。
         三色堇吴幼坚  回复@小鱼儿LOVE永恒的爱:爱是最美的彩虹!
         @唉小号201806:为什么我们的心理老师还在说同性恋是种病?!
         三色堇吴幼坚  回复@唉小号201806:你们的老师缺乏相关科学知识。你设法把这篇好文章转给老师阅读(保护好自己哦)。
         @两男一宅八年了:可是基督教的母亲说我有罪,无力反驳。
         三色堇吴幼坚  回复@两男一宅八年了:陪她一起看美国同志电影《天佑鲍比》吧,鲍比全家信仰基督教,最后母亲还是开悟了。
          @是墨柒鸭:我真的一整条微博读完,老师说得太好了,虽然我不是同,但希望他(她)们都幸福,呜呜呜
          三色堇吴幼坚  回复@是墨柒鸭:我也不是同,但我独生子是同。感谢你的理解祝福!
        @下半昼:不反对不支持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大前提就不成立。反对与支持的对象只能是行为。而同性恋是一个群体,是一种客观存在,就谈不上支持与反对。我们在做的事情是为了争取法律上的权利。而权利是靠争取来的,法律从来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大觉的人。谢谢那些在我们争取权利的道路上给予我们鼓舞的人
         三色堇吴幼坚  回复@下半昼:有道理。一起加油!
          @二川川川不是2333:Love is love!愿更多的人正视而不是歧视!更多换位思考而非以己度人,愿中国有朝一日能够真正实现人权的平等,所有相爱的人都能光明正大地在一起!
         三色堇吴幼坚  回复@二川川川不是2333:这也是我,一位72岁退休编辑、同志母亲的愿望。

《彩虹》:退休编辑吴幼坚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她做公益13年,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彩虹》由香港历史文化出版社出版,有国际书号,每本人民币70元(含国内除港澳台地区外的邮政快递费)。若汇款100元要一本《彩虹》,可获赠原定50元的一本书:纪实文集《广雅知青阳山情》或1993年版吴幼坚个人影集《这一株三色堇》(有残缺),请在附言写明选哪本。知青书和影集各有特色,不会再版,我同样想趁健在时寄出,让它被爱书者拥有。需者发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吴幼坚查询。 也可私信@三色堇吴幼坚 查询。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表同性恋知识科普文章《彩虹——LGBT人生纪实》:我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做公益13年,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每本7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查询。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表同性恋知识科普文章《爱是最美的彩虹——同志母亲吴幼坚视频选》上下集共150分钟,内容含2005年以来电视采访:南方、广东、广州、凤凰卫视、美国CNN及进高校开讲座等,对同志和父母都有启迪。每套5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筹款支持我做公益。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查询。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表同性恋知识科普文章《这一株三色堇——吴幼坚1993版影集》全书96个彩页,大16开,刊有我250多张照片,200多位作家诗人配诗280多首。1993年定价60元,现价(有残缺)5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筹款支持我做公益。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向我查询。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表同性恋知识科普文章《广雅知青阳山情》是1968年从广东广雅中学去粤北阳山县插队的28位知青,在45年后撰文结集而成的回忆录。全书20余万字(我那篇1.5万字),通过近60篇朴实无华的文章和大量老照片,还原了特殊年代里知青生活真实的历史片段。每本5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筹款支持我做公益。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查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