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一家三口齐上阵 带着孩子去扶贫

呼叫在线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一家三口齐上阵  带着孩子去扶贫

“老婆,这个周有个企业要来村里小学献爱心,我不能回家,老大的亲子运动会还是你去一下吧。”电话那头短暂的沉默,“行,你忙你的,我和爸妈去吧。”这是汉滨区中原镇麻庙村第一书记宋双双与妻子周莹的简单对话。挂掉电话,宋双双起身赶往了村小。

一家三口齐上阵  带着孩子去扶贫

宋双双和妻子周莹是汉滨区公安分局的民警,2016年宋双双就来到了麻庙村当起了驻村干部。村子距离安康市区107公里,大约三小时车程,全村454户1408人,在册贫困户156户486人,是当地“闻名”的贫困村。初到之时,一弱、两后(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思想观念落后)给宋双双留下了深刻印象。贫困落后的现状就像一片阴云,笼罩在村民头上,挥之不去。

要为村里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刚来村上的时候,每逢连阴雨,河水暴涨就会淹过路面,平时温顺的小河也变得凶猛无比,卷杂着残枝败叶一路咆哮而下,村民只能站在汹涌澎湃的河边望水兴叹。老党员袁志亮拉着宋双双手急切的说:“小宋啊,这一下雨,我们几天都出不了门,连菜都吃不上,娃子们上学都成问题,能不能帮我们在村上修几道便民桥,当下解决村民出行才是全村最迫切的事情啊!”。

一家三口齐上阵  带着孩子去扶贫

这是宋双双刚来麻庙村时的头一道难题。“老辈子,你放心,我一定想办法协调解决。”说完,宋双双便开始了行动,他奔波在单位、镇政府和村委会之间,向镇党委征求意见、搜集村民建议、选修建地址、做修桥预算.....在制定好具体方案后,向单位领导做了汇报,分局党委非常重视,及时协调项目建设资金32万元,赶在汛期来临前,在村道的三处过水路面附近修建了三座便民桥,确保了全村村民畅通出行。

一家三口齐上阵  带着孩子去扶贫

“不顾家”的人

2018年宋双双成为了麻庙村的第一书记之后更忙了。

“双双,你赶紧回来,咱妈胆结石复发,疼得受不了,医生说明天就要动手术。”宋双双的姐姐在电话里急切地说道。“姐,我这边实在没时间啊,走不开,我这里事情一结束,我就赶回来。”原来,这场手术的时间刚好赶上了村里的贫困户退出,工作队与村委会上下正在挑灯夜战为贫困户的退出工作积极筹备着,按照贫困户的退出标准和程序,组织了村上党员、村民代表在村上召开了两天的户退出民主评议会议。直到周末,宋双双才抽了个时间去医院看望了母亲。

一家三口齐上阵  带着孩子去扶贫

“宋叔叔,我现在学校挺好的,感谢您为我的学习操心,我一定用优异成绩回报您。”这是贫困户吴丰前的女儿吴敏写给宋双双的信。吴敏是中原中学的初三学生,父亲残疾,母亲在镇上做环卫工,全家仅靠母亲的一点微薄收入度日,生活十分贫困。家庭的重担让吴敏的成绩直线下滑,产生了厌学心理。宋双双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了吴敏,跟她谈心。了解到她内心的想法后,宋双双决定为她换一个新的学习环境,用一个新的开始来迎接中考。宋双双为她联系到了大河中学,办理好转学手续后,自掏腰包购买教学资料,送到了家里。

为了帮助村里发展桑园套种中药材产业。他每月驻村超过25天,总是无暇照顾家人,妻子怀孕期间,他在村上忙,妻子生二胎进了产房,他还在村上忙,村里人都说他“心大”,他也总是笑笑。“希望你们能理解我。”这是他给家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一家三口齐上阵  带着孩子去扶贫

如今的麻庙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打造起了一个500亩的高水平的蚕桑示范基地。成立的合作社现在已带动100户384人脱贫。同时,麻庙村在帮扶单位以及镇政府的带领下,还种植魔芋800亩,桑园内套种丹参300亩,香菇大棚两处共计3万袋,异地置业光伏发电带动贫困户139户。整村实现产业全覆盖。

把孩子带来到村里来

随着小儿子的出生,家庭的担子在周莹的肩上更重了,一个人要照顾一大一小两个孩子。丈夫长期驻村,工作繁忙,孩子有个头疼脑热,连个搭手的人都没有。丈夫也时常打来电话询问,周莹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对丈夫一半埋怨,一半心疼。“你这么忙,就不要老在晚上打电话了,影响你工作,也影响孩子休息。”周莹说到。“可是我很想你们母子俩。”“这样吧,我明天跟局里申请一下,我也来驻村,带着孩子一起来。”周莹坚定的说到。

一家三口齐上阵  带着孩子去扶贫

与丈夫商量后,周莹向分局提交了申请,收拾了一些应用之物,将大儿子托付给了公婆,独自带着不满周岁的儿子来到了麻庙村。

“我决定带着孩子到这里来,希望能在工作上给他分担一些压力,也能尽到我做母亲的责任。还可以照顾他不让他因为家庭而分心,让孩子天天陪着他,这样他就更有动力了。”周莹说到。

脱贫路上相互扶持

为了帮助周莹尽快吃透村情,理清工作思路,一家三口短暂的相聚之后,夫妻二人便带着孩子开始走访入户,查看产业情况。罗嗣炳是周莹包抓的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后分到了交钥匙房一套。夫妻二人前来邀请老人明天去看房。

一家三口齐上阵  带着孩子去扶贫

“这位女同志,搬新房是好事,我喜欢的很,但就是楼层太高了,我七十多了,爬不动楼了,我还有几亩地,也不能撂荒了,这个旧房子咱们可以不可以不拆啊?”老人罗嗣炳说到。

由于缺少农村工作经验,这些政策之外的实际问题还是难住了周莹,宋双双见状,连忙上前解围。“老辈子,请你理解,根据区上的政策,旧房必须腾退,腾退的时候可以留上一间生产用房发展产业。楼层问题,我们跟其他贫困户协调一下,如果有年轻人居住低的楼层的话,我们协调给您换。”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队员们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又充实,抓园区建设,补齐“水、电、路”短板,千方百计为贫困人口增收找路子。截至目前,麻庙村还有156户,486人等待脱贫,任务很是艰巨。为了能帮丈夫分担工作压力,周莹也在走访中不断的学习适应,不满周岁的儿子被同事们亲切的称为“宋扶贫”,希望这个小家伙的到来,能让麻庙村顺利脱贫。

“以后,我们要一起共同进步,共同奋斗,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尽快让麻庙村的贫困户都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带给他们,使他们在脱贫路上鼓起干劲儿,克服各种困难,过上幸福生活。”宋双双望着周莹,坚定地说。(胡鉴张彬

发布于:陕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