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文

金华看财经 | 聚焦区块链全球峰会:深圳主攻央行法定数字货币 上海发力全球区块链应用落地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9-16 18:28:40

摘要: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在全球方兴未艾的时候,中国正在区块链领域作全球的“领头羊”。而作为国内金融最发达的两个城市深圳和上海,开始默契分工,抢占市场。金华看财经独家评论。

金华看财经 | 聚焦区块链全球峰会:深圳主攻央行法定数字货币 上海发力全球区块链应用落地

上海区块链全球峰会现场郭宇作技术应用演讲

胡金华

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在全球方兴未艾的时候,中国正在区块链领域做全球的“领头羊”。而作为国内金融最发达的两个城市,开始默契分工,抢占市场。

9月16日,2019第五届区块链全球峰会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今年的主题被定为“全球区块链落地应用”。在当日举行的全球区块链落地应用展示日上,18个全球范围内已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应用的项目登台亮相,向外界展示其各自的核心技术以及区块链实践经验。这些项目涵盖底层技术、性能拓展、隐私安全保护、链上应用等多个方面。总部位于芝加哥的科技初创公司bloXroute Labs成为首家登台演示他们的技术和研发进展的公司,其致力于从源头,即区块链网络层或零层,解决所有区块链的扩容瓶颈。接下来,CovenantSQL、链安科技、KeyShard、dRoute、Chainlink、版权家、zkPoD、dfuse、MYKEY、Tassat、aitos.io、AlphaWallet、PCHAIN、Taraxa、KILT、SKALE Labs、Lightnet等,都将在一周之内对外开放。

区块链领域发展到2019年,就技术方面来看,其在提升性能、易用性、可操作性、扩展性等方面已经产生了新的侧链、子链、跨链,以及分成、分片、分区等新技术,并且在不断升级改良。技术上的提升,是区块链落地应用得以实现的前提。因此,国内很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断在跟实体经济结合起来,区块链技术对实体经济开始展现出促进作用,并且已经诞生了不少有价值的应用,助推行业和经济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今年8月18日,国家发布对于深圳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重大利好政策,其中又将推动国家法定数字货币研发重任给了深圳,引发业内极大关注。8月29日,央行行长易纲又对深圳进行了考察,要求深圳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开展数字货币研究、发展绿色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实现深圳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时隔一月之久,上海就举行第五届区块链全球峰会。由此可以看出,上海与深圳在金融创新尤其是区块链技术分工方面寻找到各自的定位,上海将持续不断的发力全球区块链应用落地的场景,而深圳则主攻法定数字货币研发推进工作。

面对各国央行加速推进数字货币研发步伐,易纲当时表示,相比其他国家,中国可算是领头羊,正在积极探讨数字货币的真正实际价值,如何让其更好的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

早在2013年11月20日,时任央行副行长的易纲在首次谈论比特币时表示,从人民银行角度,近期不可能承认比特币的合法性。但是,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买卖行为,普通民众拥有参与的自由。

2016年8月26日,易纲在G20峰会上表示,探索利用分布式记账(区块链)技术升级金融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是重要内容之一。

2017年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易纲、副行长兼国家外管局局长潘功胜、副行长范一飞亮相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围绕“金融改革与发展”答中外记者问。此次发布会上,周小川谈及了数字资产及区块链,中国央行认为科技的发展可能对未来支付业务造成巨大改变,央行高度鼓励金融科技发展。数字资产、区块链等技术会产生不容易预测到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行规范。他特别强调的一点是网络科技的发展,还有就是数字资产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区块链等新技术,这些新技术会在未来产生一些当前人们不容易完全想象或者预测到的影响。

2018年4月11日,已经成为央行行长的易纲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分论坛时表示,中国对数字货币的研究走在前面,国家在研究让数字货币以什么形式来服务实体经济,也包括区块链技术和金融科技。

毫无疑问,2019年区块链的优势将越来越显现,随着本届全球区块链峰会的举行,区块链应用场景大规模落地可期。

9月16日,作为本届区块链全球峰会主办方万向区实验室相关负责人郝玉琨对外介绍了旗下名为新链空间区块链创新平台,该平台始终致力寻找优质的金融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并为其提供技术、创业沙龙、项目路演、融资对接、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内容,通过一站式创业扶植与指导,帮助创业者成长和发展,为其提供线上线下的资源对接。

见习编辑:李茜楠 主编:秦岭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