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爱国情·奋斗者丨“人民功臣”甘厚美:军功章锁进箱底40年 退休时仍是普通工人
新湖南 • 风向标
2019-09-18 06:38:33
首页头条收录

一生本色证初心:共产党员、“人民功臣”甘厚美的故事

↑8月22日,浏阳文家市镇,甘厚美的曾外孙女西西将梨递给他吃,他开心地笑了。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辜鹏博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杨又华 周月桂 通讯员 林湘国

立秋前后的这段日子,长沙连续高温,热得就像一个大蒸笼。

8月3日,记者第一次见到甘厚美时,他因为尿血,正躺在浏阳市人民医院住院部7楼走廊里的一张临时病床上。直到第二天有人出院腾出病床来,他才住进了一个4人间的病房。

“这位93岁高龄的老人那么和善,完全不提一点要求,没想到他立过那么多的战功!”获知情况的医护人员和记者聊起来,眼里满是敬意。

8月22日,记者再次见到甘厚美时,他已经回家,正坐着轮椅,在村口和老人们聊着家常,空气里弥漫着瓜菜和野草的清香。

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和平常。然而,随着采访的深入,有一种崇敬和感动的潮水,不时在拍打着我们的心房。我们读到了一个跨越70年的动人故事—— 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怎样坚守初心、永葆本色的故事。

参加人民军队,苦孩子甘厚美从此开启了崭新的人生,并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铸就初心

70年过去,战斗中留下的3处伤痕仍旧清晰可见,而70年前的那些血与火的经历,也像烙印在老人的脑子里,历历如昨。

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行进到了大决战的阶段,甘厚美的个人命运也发生了重要转折。

在此之前,这个1927年出生在浏阳市文家市镇大成村一户贫苦农家的年轻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父亲和母亲分别在他8岁和11岁时因无钱治病含恨离世,哥哥为“躲壮丁”跑到了长沙,两个妹妹卖给人家当了童养媳。他讨过饭,给地主家扛过长工,大雪天还打着赤脚在外面干活,饱受欺压和饥寒,后来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因不堪忍受打骂开了小差,却被抓回……

1948年夏,甘厚美在湖北谷城随部队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先是编入陕南军区十二旅,后来编入第19军55师,成为163团三营机炮连的一名机枪手。

在人民军队,他体会到了什么叫平等、什么叫阶级感情,感受到了关怀、温暖以及作为战士的尊严和荣耀。

连排干部教他学文化,先是在行军打仗间隙学习识字,两年时间就认得了2400多个汉字,后来组织上又先后3次把他送去学校。因作战英勇,思想上进,1949年5月3日,甘厚美经战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同年7月1日,在攻打陕南安康府的战役中重伤不下火线,被批准提前转正。

尽管经常是日夜上百里艰苦行军,尽管每天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甚至在淮海李土楼战斗中,他和另一位战友一起亲手掩埋过48位被敌机偷袭炸死的兄弟,但他已不再感到苦累,不再感到畏惧。

获得新生的大个子人民战士甘厚美,就像他手中的那挺“马克沁”重机枪一样,喷射着激情的火焰,舍生忘死,冲锋陷阵,一往无前。从湖北,到淮海,到西北,到西南,他徒步行军,随部队千里转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他表现英勇,屡立战功,包括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获得过淮海战役纪念章、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最耀眼的是那枚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人民功臣”奖章。

部队是一所大学校,更是一个大熔炉。在这里,甘厚美铸就了他的初心。“甘厚美啊,你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啊!你一辈子都要听党的话啊!”“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一生,应当是为祖国人民做好事的一生。”“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决不能损害人民的一点利益。”在1955年写的自传里,甘厚美深情地写道。

退役后,他把军功章锁进箱底,成为一名普通劳动者,并把“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作为一生的信条

“我不能再为祖国的国防建设作贡献了!”1958年,甘厚美在兰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文化速成中学完成学习,却因伤病复发,无法再回归军营,当年5月经部队批准复员回到浏阳。从此,他把军功章锁进箱底,从不跟人提起在部队立功受奖的荣耀往事。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感到很惭愧。党和国家给了我关怀,并送我去学习,可我一学完就回乡了,没能继续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回忆起这段往事,老人语气中依然透着遗憾。

当初退役时,组织上提出安排甘厚美作为伤残军人复员,这样就可以享受国家一系列优抚政策。然而,他拒绝了,他说:“我可以回家当农民,自食其力,绝对不能成为国家的包袱!”

可甘厚美没有想到,他的伤病远比自己想象的严重得多!回乡没多久,身体就完全垮了,从家里走到2.5公里外的文家市镇,路上得歇四五趟。在部队时,因为军功,甘厚美以代理连长的职务享受副营级待遇,爱人彭传莲作为随军家属,有一份工作。这时,彭传莲不得不辞掉在供销社的工作,回家照顾丈夫,从此成了农民。

后来,甘厚美下决心去长沙治病,经过6年多的治疗和休养,总算恢复了身体。之后,他先后在文家市粮站、清江水库、文家市革命圣地(现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等多处参与临时性工作。1971年,湘潭军分区一位姓杨的副司令在文家市镇蹲点,了解到甘厚美的事迹后,指示当地政府重新给他安排正式工作。甘厚美考虑到煤矿离家近,自愿进了煤矿。

“他本来是可以要求照顾,在井上从事管理工作的”,甘厚美的同事、采煤队队长孙见梅回忆,“但他坚决要求下井。”此后十多年,甘厚美就和工友们一起挖煤、推车,三班倒……“他话不多,关心人,工作勤勤恳恳,从不叫苦叫累,年年都被评为先进。”

“他每天一回家,眼睛里都是黑的,来不及洗把脸,就又领着我们几个孩子去开荒种红薯、种菜。”大儿子甘本淼说起父亲的拼命劲儿,记忆犹新。

1982年甘厚美退休时,身份是浏阳市文家市煤矿的一名普通工人。

今年7月份,浏阳市委组织部组织基层党组织挖掘党员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甘厚美的事迹才被重新“发现”并传播开来。

“立了这么多的功,为什么不拿出来呢?”“过去家里负担那么重,为什么不找组织解决呢?”乡亲们和过去的同事这样问甘厚美。甘厚美的回答总是一句话:我这些荣誉不是个人的,它们属于党和军队。他跟老伙计吴先洪说:“我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还有我们的营长退伍回去就在街上卖菜,我有什么资格向国家要待遇呀?”

“在甘厚美这样一位老党员、老战士的信念里,没有索取,只有付出;没有享受,只有勤勉;没有安逸,只有奋斗;没有自我,只有大众……我了解他越多,对他越敬佩!”文家市镇镇长张继龙对记者说。

1959年至1961年,甘厚美因伤病复发,多次前往长沙进行医治,共用去1700多元。这在一般人月工资才20余元的当时,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文家市公社党委让他去县民政局报销,然后再回公社报销,却被甘厚美拒绝了。他说:“我治病的钱用的是转业费,这笔钱本来就是党和人民给我的,怎么能再去找公家报销?”

1999年,在办理甘厚美同事“退改离”工作时,发现甘厚美也符合相关要求,后由煤矿领导出面,经上级劳动部门批准,甘厚美被认定为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退休老工人。2000年起,正式享受离休待遇。

有同事为他抱不平,建议他去煤矿申请补发近20年的离休待遇,甘厚美说:“组织上对我照顾很多了,煤矿工人挣个钱不容易,我怎么能够再去提要求呢?”

“决不能占公家便宜!”这是甘厚美给自己也给家人立下的“军令”,他一辈子保持公而忘私的本色

“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老战士、老党员,真的不一般,他们把‘公而忘私’这几个字真的刻进了骨子里。”谈起过往和甘厚美相处的点点滴滴,村党总支书记张运萍这样感慨。他谈起了这样一件事——

1970年,甘厚美在清江水库工程指挥部保管工程材料。工程建设期间需要大量水泥,因此留下大批水泥纸袋,细心的甘厚美收集清理后,以5分钱一斤卖出。

后来甘厚美离开了工程指挥部。一个月后接替工作的同事在仓库里发现了100多元现金,以为是甘厚美忘记拿走的钱。把老甘找来问,回答是为公家攒的钱,并跟同事一一对账入库。

大家对此都觉得不可思议,啧啧称赞。时任文家市区委组织委员周政声对大家说:“你们还不知道老甘是什么人呀,不知道什么是革命军人的三八作风、钢铁纪律?”

“父亲对我们就是一个字:严!”一直安排老父亲住在自家的甘厚美的二儿子甘本利说。

2010年4月,甘厚美在文家市医院住院,甘本利在他身边陪护。一天,甘本利两岁多的儿子因感冒发烧来医院看病,甘本利麻着胆子跟父亲打商量:能不能用老人的名字开张处方,给小孙子做个B超?没想到话没说完,老父亲的脸就冷下来了:“国家的钱是你们好用的吗?”吓得甘本利赶紧走开了。

甘厚美的长孙甘建波在文家市镇上开着一家文具店。他是爷爷奶奶亲手带大的,和两位老人最亲。奶奶7年前去世了。“爷爷在我们家威望很高,因为他的好作风,我们大家都敬重他。”他说起了这样一件生活小事——

奶奶晚年身体也不好,长期吃药,她都是用给花炮厂插引线一分一厘赚的钱给自己买药,从没沾过爷爷的光。有一次他问奶奶:“爷爷买药可以报销,你为什么不用他的‘本本’买些药呢?”奶奶回答他:“你爷爷是个一辈子只顾公家的人,我怎么能去违他的意呀!”

上世纪70年代,甘本淼劝说父亲写个报告恢复一家人的国家粮户口。甘厚美很生气:“想吃国家粮,自己去争取,我没有这个本事,也不会替你去找工作!”

“我们一家人从没有沾过父亲的光。过去我们埋怨过,但现在我们都懂得了他,也更加敬重他老人家。”甘本淼说。甘本淼通过自己努力,考上师范,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退休后担任了村里“两新”组织汇吉花炮厂党支部书记, 而甘厚美是支部成员。

“我敬佩他,他就是一辈子对党忠诚。”76岁的堂弟甘厚海也是一名老党员,在他眼里,这位老哥哥一直很伟大。

甘厚美有5个儿子,几十个孙子孙女,还有十多个曾孙,他言传身教,培养了勤劳本分、互敬互爱的一大家子。

采访中,甘厚美对记者说:“我这辈子只有这么几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一是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二是没有占公家一分钱便宜,没犯过让人指手划脚的错误;三是五个孩子都凭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离甘厚美家几里路外,是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据老人的亲人说,他身体好的时候,总喜欢叫孩子们用轮椅把他推到那里去。很多时候他就静静地坐在纪念馆前的广场上,一言不发,兴味盎然地打量着周边的一切。我们想,那一刻,老人的内心一定是无比欣慰的:穿越百年的时空,红色的种子早已开枝散叶、硕果满眼;而他,用一生保存并传承了这红色的薪火。一生辛苦,一生淡泊,可无憾矣!

↑甘厚美的军功章和立功登记表。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辜鹏博 摄

唯本色者真英雄

湖南日报评论员

战功累累却深藏功名,甘于淡泊。战争年代,他英勇无畏,冲锋陷阵,舍生忘死;和平年代,他勤勤恳恳,艰苦奋斗,公而忘私。从“人民功臣”到普通劳动者,甘厚美,这位人民战士、共产党员,用70年的时间,诠释了什么叫做本色人生。

时光流转,世事变迁,唯一不变的是他的本色:一个革命战士的本色,一个劳动者的本色,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甘厚美,一如他的名字,可谓甘矣,厚矣,美矣!

本色即初心。甘厚美的本色,不仅源于他敦厚纯朴的天性,更源于他内心的信念,也就是在人民军队所铸就的初心——“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一生,应当是为祖国人民做好事的一生。”“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决不能损害人民的一点利益。”

甘厚美是一代革命战士、共产党员的典型代表。他们真诚地认为,自己的一切是组织和人民给予的,自己立下的功劳、做出的成绩只能归功于党和人民;他们从不认为组织颁发的军功章是可以拿来炫耀和换取回报的资本。他们对党和人民的感恩与忠诚,烙刻于心底,初心如磬,终生不渝。

从张富清到甘厚美,他们是一个群体,是一个虽散处各地却保持着同样“军容”同样姿态的雄壮的方队,他们更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代表。他们的身影里,映射着共和国砥砺奋进的非凡历程。我们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潜藏着中华民族从沉沦到崛起、从贫弱到富强的密码。今天,读张富清、甘厚美们的故事,对此会有更深切的体认。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挖掘和讲好甘厚美们的故事,更有一份特别的意义:英雄不该被遗忘,他们的牺牲、奉献与奋斗不该被遗忘,对他们,我们应当奉上最崇高的敬意;而他们的精神是我们接续奋斗的宝贵财富,弥足珍贵。

即便抛开宏大的叙事,甘厚美的故事,对于我们每个人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也是一种难得的启迪。

甘厚美告别军旅后数十载默默无闻、平平淡淡的人生,因为怀揣着一种为党为国为民的深厚情怀,因为恪守着一种奋斗自强、清白做人的品格,因而活出了一份崇高,活出了一种境界,活出了一抹生命的光华。

唯本色者真英雄。读甘厚美的故事,品甘厚美的本色人生,可以悟到一种人生的真谛:一个人的一生,当胸怀家国,坚守初心,谨遵本分,恪尽己责。这样的人生,即使平凡,亦俯仰无愧于天地,得失自足于内心。

责编:姚茜琼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