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日記》:我在牛津辦春晚

  • 方逸文
  • 牛津大學化學系無機化學博士生
牛津春晚

圖像來源,

圖像加註文字,中國的傳統春晚成為了學生中的頭等大事

在新舊相交之時,中國的傳統春晚成為了學生中的頭等大事。俗話說,看戲的永遠不知道演戲的有多累,今年,我有幸參加了牛津春晚的籌備工作,回想起過去這兩個月的點點滴滴,我覺得這將是我英倫生活中最深刻、最美好的回憶。

學在英國,生活在英語的世界,怎麼也想不到中文文學卻會有用得上的一天。持久的晚會凖備就從尋找主題的那個夜晚開始了。

周末,如同尋常,消遣著《甄嬛傳》與《何以笙簫默》,電話中,圍繞晚會主題卻是毫無頭緒。主辦晚會的孩子,總會想著晚會高大上、給人印象深刻,辛苦的也自然會是所有幕後的孩子。

搜尋著腦海中的詩詞歌賦,翻遍了能翻的典籍文賦,無非是想找出一個文藝範的主題,感覺那幾個晚上我就像播種機一樣,把繁複雜蕪的種子撥給小伙伴們,我喜愛堆砌,至於精雕細琢、量體裁衣卻只能交給小伙伴了。最後的主題能出來,我們挺開心的,所謂人都有一點小虛榮,即使主題裏只有自己想出來的一兩個字兒,其它的都已經不是原來的了,也是欣喜萬分的,畢竟,留下了一分一毫的足跡嘛。

或許我在籌備工作中的角色比較另類吧,既不是對外聯繫,也不是後勤物資,甚至搬運跑腿什麼的通通沒有參與,唯一做的就是寫寫文字,發發宣傳,比起其它小伙伴勞心勞力,可以算是「白領」工作吧。

方逸文

圖像來源,

圖像加註文字,今年,我有幸參加了牛津春晚的籌備工作

晚會的亮點演員和節目,我們當然希望明星之類越多越好,宣傳起來也會吸引眼球,可是晚會能到場的明星總是有限的,我們要做的還有如何把大眾所不了解的但其實精品的節目廣而告之,這卻是宣傳文字的難題。

明星可以點出大名,可是那些大家不大了解的節目呢?又該如何呢?那就字裏行間拿出氣勢、造出文藝吧!我私以為舞台藝術和文本藝術是互融共通的,如果大眾能從字裏行間感悟演出的魅力,相信也會深信晚會現場不會讓他們失望。

所謂宣傳裏寫到的「大氣翩翩還是情意綿綿」、「感慨戰場之波瀾壯闊、金戈鐵馬的戎馬生涯」、「津城雷雨,獅城風雲,聲明鼓動」看似堆砌辭藻卻並非隨意腦補杜撰,每一個形容都恰如其分,每一個意像都有理有據,相信親臨現場的觀眾們也會有感於此。

晚會終究還是落幕了,與其說是欣喜,不如說是如釋重負、欣慰不已,此刻心情更像金粉世家中的主題曲《讓她降落》,她終於在新年的歡騰中降落了。

總之,籌備牛津春晚的過程有苦有甜,但當一切落幕之後,回憶起來,這真是留英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網友如要發表評論,或向《留學日記》聯繫投稿,請使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