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議:台北「連儂牆」前一段難得的中港台青年邂逅與對話

  • 鄭仲嵐
  • BBC中文台灣特約記者

台北台灣大學校門外的一條熙攘的地下通道裏,近日湧現無數鵝黃布條與五彩便利貼,上面寫滿聲援香港「反送中」運動與罷工抗議的字句。

已有台北市議員申請將地下道命名為「連儂牆」,以紀念早年東歐民運和中國改革初期的「民主牆」,以及香港「雨傘革命」時期的「連儂牆」,向千里外的香港傳遞台灣人對民主與自由的聲援。

台灣大學門外地下通道
圖像加註文字,台北台灣大學門外地下通道如今變成聲援香港抗議的連儂牆

「連儂牆」(Lennon Wall)一詞可溯源到1980年代的捷克民運。當時,捷克青年在英國搖滾巨星約翰·連儂(又譯 列儂)遇刺後,開始在布拉格某處牆上張貼主張民主與自由的文宣,因而得名。連儂生前高調反對越戰和強權,被年輕人視為追求民主與自由的偶像。

香港的連儂牆最早出現於2014年的「雨傘革命」期間,其實就是抗議者粘貼標語訊息的民主牆。本次香港「反送中」活動,連儂牆再度出現。

香港連儂牆

圖像來源,EPA

圖像加註文字,香港「反送中」抗議人群圍聚在連儂牆周邊

港台青年的心聲

家住台灣南部的女青年蘇萱晏,這次專程來台北看連儂牆。她激動地寫下心聲,並告訴BBC記者說:「真的很擔心香港的朋友」。話音未落,眼淚已奪眶而出。

大學剛畢業的陳怡妘也站在連儂牆前,希望能讓香港人知道,「台灣有人在支持他們」。除了留言,她也響應為香港青年募捐,說看到很多未滿18歲的香港年輕人面臨難關,能幫就盡量幫。

台灣青年蘇萱晏
圖像加註文字,台灣青年蘇萱晏在便利貼寫下鼓勵香港人為自由而加油字句

除台灣青年之外,連儂牆前也聚有一些香港青年。

26歲的香港僑生陸天賜就忙著在那裏為路人介紹:「歡迎來這邊貼上便利貼留言,但請不要塗鴉」。來台灣已經七年的他,台灣口音的國語流利,乍聽上去與本地人已無分別。據他講,每每台大校務忙完後,空閒時間就會來地下道當志工。這裏是他身在異鄉卻心系香港的地方。

香港僑生陸天賜
圖像加註文字,在台灣的香港僑生陸天賜,每當忙完校務便會來幫忙當志工

見到有記者採訪,另一名香港青年莫耀明,也放下一大迭「香港加油」的文宣,跑來搭話。莫先生告訴BBC中文說,這次來台出差,正逢香港罷工,覺得有必要讓更多台灣人了解情況,因此就自費印了500份文宣來發放。

他很激動地說,台大附近的影印店知道他印刷目的後,免費幫他加印一倍,並轉告他「香港加油」。

兩岸三地青年的邂逅對話

「我是大陸來的」。

正當港台青年熱絡交談之際,又一個聲音加入進來。

講話的原來是一對來自中國大陸的年輕情侶中的一個。倆人客氣地表示也想加入討論。一段中港台兩岸三地青年的對話,就這樣在台大旁的地下道不期展開。

剛好趕上北京禁止大陸遊客來台自由行,眼前這對大陸青年是七月底最後一刻入境的。他們先在牆邊仔細看著留言張貼,再過來搭話。女青年告訴BBC說,原本只是來台大附近書店找書,正好知道有連儂牆,就順道過來看看。

買書
圖像加註文字,大陸情侶拿出剛買的書籍給BBC記者看

這位大陸女子說,大學時就很想來台灣,這次總算攢足了錢,一償宿願。

她說:「以前都是抽象概念,來到這邊才是真實感受」。

據大陸青年介紹,她出身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中共黨員。但從初中起,看到學校裏老師、學生都互相舉報,那種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匱乏讓她很不舒服,開始獨立思考。

她接著提到,自己進入大學、來到大陸大城市,正逢2014台灣「太陽花學運」和香港「雨傘運動」。

她說:「那時翻牆還算容易,我們有看到些新聞,就很激動」。她提及,後來有些學生看得太多,一度被公安找到,抓去審訊好幾個小時。

香港連儂牆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一名女青年在香港連儂牆前仔細閲讀

如今即將成家,這位女青年終於能與伴侶一起親睹台灣,感觸良多。她表示,在台灣碰到很多人,都願意很真誠地傾心聊天,那種人與人之間的單純與信任讓她感覺特別美好。

此刻她未婚夫也加入討論說:「在大陸時都說,台灣是寶島,但寶在哪裏?我們逛了一圈後,發現真的都是寶」。

兩岸三地的認知代溝

最讓這對大陸青年感慨的是他們在台東旅遊時一些回憶。據說,他們住在當地俗稱的「外省第二代」開辦的民宿。與房主聊天時驚訝發現很多台灣老一輩竟然也反對香港的抗議運動。

這位大陸女青年說:「台灣老一輩的觀點是,(香港)都已經回歸,一國兩制了,還想怎麼樣?還說香港要爭普選,真奇怪什麼的」。

「老一輩有種莫名的家國情懷,但他們對大陸的了解,其實就是不夠了解,甚至覺得台灣太自由」。

台灣老一輩的情懷還讓她不禁聯想起小時候,她父親聽著收音機中政府保衛釣魚島的宣傳時那種激動流淚的樣子。

話題讓台灣和香港的年輕人也大有同感。原來這樣的代溝狀態在大陸,台灣和香港都有。各路民調普遍顯示,台灣老一輩較大比例都會親中,年輕人則相反。香港亦然,老一輩親中較多,與年輕一輩代溝深化。

台大門外地下通道中的連儂牆
圖像加註文字,台大門外地下通道中的連儂牆有很多「香港加油」的張貼

中港台的資訊鴻溝

來到連儂牆的大陸青年仔細讀看牆上便利貼許久,還不時拿出相機拍攝。

不過,他們擔心照片拿回大陸,會有麻煩。大陸女青年說:「兩岸文化封鎖之後,我都很難知道(真實情況),來台灣也想了解真相」。即將返回大陸的她購入許多電子書,凖備回大陸後好好閲讀。

提及香港發生抗議,大陸青年有新的反思。她告訴BBC中文說,在大陸看電視,只會覺得很撲朔迷離,不曉得為什麼香港年輕人會突然變成暴徒,搞不懂前因後果。

甚至來台灣時,家人也一度緊張,要她注意,說「香港在暴亂」。講到這裏,她無奈地長嘆一聲,說不知道回去怎麼跟家人溝通。

香港僑生陸天賜有同感,不過他講的資訊鴻溝在香港。他說香港也有很多老一輩只鎖定一個電視台來看,只有一維視角,兩代人更無法溝通。這與台灣近來爆發的所謂反「紅媒」爭議也有類似之處。

台北連儂牆
圖像加註文字,不少台灣年輕人在台北連儂牆上留下聲援香港的字句

中港台之間的不通

在台北連儂牆前,陸港台年輕人的一番邂逅與對話,話題最終轉到兩岸三地的文化與認知鴻溝上來。

大陸青年感嘆認為,中港台因為政治因素而分裂,導致不必要的誤解與仇恨,錯失了相互了解與理解。他們說,自己相對通融想法在大陸是很邊緣的,而多數人認為「(大陸)都很厲害。日子過很好,很瀟灑,懂得吃,出國度假等等」,談到政治,大家就都住口了。

前來張貼「香港加油」的台灣青年蘇萱晏說,自己去過香港四、五次,認為港人外冷內熱,多交朋友後都會卸下心防。她說,這次「反送中」居然激出這麼多外冷內熱的香港人,甚至變成內熱的怒吼。她這次來連儂牆留言,就是想跟香港人一起經歷這個歷史性的過程。

道別時,中港台青年相互囑珍重,在連儂牆前留下一連串祝福。

這場不期而遇的中港台青年對話,在不經意中開始,在興猶未盡中結束。

留下的只是一種無形的,卻嵌入每人心中的一點無奈與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