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博资讯

特朗普的软肋在哪里?(海通宏观 姜超)

孙逸缘2019-08-11 AA

作者:姜超


注:本报告可使用“慧博投资分析”APP,查看原文。


1.jpg



摘要


上周美国方面又进一步升级了经贸摩擦。8月5日,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一标签不符合美财政部自己制订的所谓“汇率操纵国”的量化标准,是任性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行为,严重破坏国际规则,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重大影响。

8月7日,白宫发布暂行规定,禁止美国政府机构直接购买华为、中兴通讯、海康威视等中国企业的通信、视频监控或服务设备,该规定将于13日生效。这是继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及其子公司纳入“实体名单”之后,对中国科技企业再下黑手。

自从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以来,就不停在各个领域挑起中美经贸摩擦,从贸易领域升级到科技领域和金融领域,到底特朗普的底气何来,软肋又在哪里?


一、民调落后的总统。


民调长期落后。


下一届美国总统选举定于2020年11月3日举行,对于特朗普而言,目前最主要的目标是争取明年的大选连任。而在民主党的候选人拜登宣布参选之后,就一直是特朗普最大的威胁。


根据美国Realclearpolitics网站的统计,最近两个月美国举行了8次总统选举有关的民调,这八次民调中拜登的支持率全部领先于特朗普,其中最大领先13%,最小领先2%。平均来看,拜登的支持率是51%,远高于特朗普的43%。


2.jpg


其实特朗普的民调不止是现在落后,在上一轮的大选中也是一直落后。自从2015年宣布竞选之后,希拉里的民调几乎一直领先于特朗普,哪怕是在大选前的最后一周,美国举行的10个总统选举民调中有9个都是民主党的希拉里领先,希拉里的支持率最多领先6%,平均领先3%。 


3.jpg


就是选举能赢。


但最终希拉里输掉了选举,因此在经历了2016年美国大选的教训之后,大家不再轻易相信民调数据。


其实民调数据本身并没有错,根据美国Cookpolitical网站的统计,在2016年的大选中,最终希拉里获得了6584.46万张选票,特朗普获得了6297.96万张选票,希拉里的支持率是48.2%,高于特朗普的46.6%。 


4.jpg


为什么希拉里的支持率更高,反而输掉了选举?其实,希拉里并不是输在了支持率上,而是输在了美国的选举制度上。


二、少数可以决定多数。


美国选举倾斜少数。


美国并非是一人一票的直接选举制,而是所谓的选举人团的间接选举制,结果就导致每个人的票并不一样多。全国一共538张选举人票,但在分配的时候不是简单按各州的人数多少分票,而是为了照顾人少的州,先给每个州两张固定选票,给首都华盛顿特区3张固定选票,也就是固定的103票,余下的435张才按每州的人口数分配。


打个比方,18年怀俄明州的人口只有57.8万,占美国总人口的比重不到0.18%,如果纯粹按照人口数来分配选票,那么怀俄明分不到1张票,但是在选举人团制度下,怀俄明有3票。


因此,美国的选举人团制度,实际上使得选票向人少的州倾斜。这其实就给其总统竞选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漏洞。如果将选票目标集中在人少的州,要想获得一半以上的选票,理论上拿到人数最少的41个州(包括特区)就够了,这41州的选举人票占美国总选票的52.4%,但是其人数只占美国总人数的45.8%。


反过来说,如果想靠人数多的州来赢得选举,就要拿下美国人口最多的11个州,这11大州的选举人票占美国总选票的50.4%,但是其人数占美国总人数的56.9%。 


5.jpg


少数人支持就能赢。


而且美国在每个州的选票基本上都是赢家通吃的模式,也就是在本州的支持率超过一半就可以拿走所有的选票。因此,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某个选举人只要获得了人数最少的41州的一半人口的支持,也就是哪怕民调支持率只有22.9%,理论上也有可能做美国的总统。而哪怕赢了美国人口最多的10个州,但如果在剩余41州全输了,也就是即便民调支持率高达77%,理论上也可以输掉美国总统选举。


而特朗普的胜利,其实就是少数人的胜利。在美国历史上,一共只出现过5位少数派总统,也就是以更低的支持率做了总统,特朗普恰好就是其中的一个。


因此,哪怕目前民主党拜登的民调支持率51%远高于特朗普的43%,但按照美国的选举制度,只要特朗普守住了少数派的基本盘,拜登还是很有可能会输。


6.jpg


三、落后可以决定领先。


落后赢了领先。


如果看一下2016年的美国大选结果地图,可以发现希拉里的选票集中在美国东部和西部,而特朗普的选票集中在美国中部。


7.jpg


我们知道,美国西部有着科技重镇加州,在美国东部有着金融中心纽约,金融和科技是美国经济实力的象征,而这两个大州全部是投票支持希拉里的。而特朗普的票仓在美国中部,比如密歇根、宾夕法尼亚、俄亥俄、威斯康辛、印第安纳等六州,过去是美国的工业重镇,但如今由于工厂外迁产业外移,成为著名的铁锈地带。也就是说,特朗普的支持者代表的是美国经济中落后的力量。


如果把人均GDP作为经济领先的指标,再来观察希拉里和特朗普的支持者,这一点显得尤为明显。支持希拉里的几乎都是高收入的州,美国人均GDP排前10名的州里面,有8个支持希拉里,只有2个支持特朗普。排名前20名的州里面,有15个都是支持希拉里,只有5个支持特朗普。


8.jpg


而特朗普的支持者恰好跟希拉里完全相反,主要都是中低收入的州。美国人均GDP排后10名的州里面,有8个支持特朗普,只有2个支持希拉里。排名后20名的州里面,有16个支持特朗普,只有4个支持希拉里。


9.jpg


我们知道,美国没有户口制度,其居民迁徙是完全自由的。由于东部和西部经济发达,如果想改变生活,就可以搬到东西部,如果只想得过且过,就可以留在中部。


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崇尚自由竞争,必然会导致优胜劣汰。其实美国的城市发展也符合经济规律,人口向东西部的大城市圈集中,东西部的竞争力越来越强;而中部的人越来越少,竞争力也越来越弱,问题是这些弱者该怎么办?


如果没有外力的干预,必然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但是美国的选举制度则给弱者留下了一张王牌,虽然弱者在经济上不重要,但是在选票的权重上更高,而特朗普则是靠这张王牌成功上位。特朗普喊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把美国经济发展的失意者作为选举基本盘,并赢得了选举。


短期取代长期政策。


但问题是,如何帮助美国经济的弱者?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劫富济贫,通过税收制度来平抑贫富差距。但是特朗普本身是个超级富豪,劫富济贫就是从自己身上割肉,这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


因此,特朗普首先选择了短期刺激政策,尽可能做大蛋糕。其上任之后出台了万亿规模的减税计划,其实不仅给穷人减税,而且更多的是给富人减税,因为富人的边际税率降得更多。而在财政刺激之后,又开始给美联储施压,寄希望通过低利率政策来维持美国经济的繁荣。


而特朗普的另一个想法则是在国际上占便宜,来讨好国内的选民。所以特朗普把提高关税作为贸易政策的重点,寄希望通过高关税剪别国的羊毛,把产业转移回美国。


问题是,财政和货币政策本身都不创造增长,只能透支未来。本轮美国经济自09年7月复苏以来已经持续了121个月,成为有史以来最长的美国经济复苏周期,这本身在提醒我们美国经济处于高危阶段,经济增长潜力被过度透支了。


而其以提高关税为主的贸易政策,其实是在美国上个世纪的大萧条中被证明是完全失败的政策。当时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家以邻为壑,纷纷提高关税,结果导致了全球需求萎缩,经济长期萧条,乃至于引发了世界大战。而在二战结束以后,正是全球化的大发展,使得全球经济步入空前的繁荣时代。


10.jpg


四、美国衰退风险上升。


因此,特朗普的政策基本上都是只管眼前不顾以后的短期政策,而恰恰是他的经贸政策,给美国经济未来带来了衰退的巨大风险。


投资增速下滑。


经贸摩擦对美国的直接的影响在于,全球供应链是高度一体化的,因而美国增加关税的决策会增加产业的不确定性,使得美国企业延迟投资计划。


19年2季度美国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其中主要的拖累就是来自于投资下滑,其中存货、住宅和非住宅三大投资自2011年以来首度出现了全面的负增长。投资下滑使得制造业景气不断回落,7月份美国Markit制造业PMI指数降至50.4,创下10年新低。


11.jpg


虽然美国经济以消费为主体,但从理论上说,经济增长来自于储蓄和投资,因而历史数据显示投资才是经济变化的领先指标,尤其是存货和地产投资。在美国过去50年当中的6次衰退之前,首先出现的都是存货或者地产投资的负增长,因而当前存货和地产投资的贡献转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衰退信号。


12.jpg


资产价格滞涨。


经贸摩擦对美国经济的间接影响在于,会打击市场预期和金融资产价格,进而影响实体经济。事实上,在过去的1年多当中,特朗普有三次宣布实施了较大规模的关税计划,无一例外地都使得美国股市在短期内大幅下跌。


13.jpg


由于美国居民财富的70%都是金融资产,因而股市的下跌会使得居民财富缩水,进而影响居民消费和美国经济。18年4季度美国经济的大幅减速即源于股市暴跌,而19年2季度经济再度减速也与股市下跌有关。自从特朗普在18年2季度挑起了中美经贸摩擦之后,美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几乎没有明显增长。目前看今年3季度美国居民财富大概率会再度缩水,因而经济增长大概率继续减速。


14.jpg


利率曲线倒挂。


在上周特朗普再度挑起中美经贸摩擦之后,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在一周之内下行30bp,使得国债利率曲线大幅倒挂。目前,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比1年期国债利率低出30bp,这差不多也是过去30多年的最低水平。


15.jpg


而利率曲线梯度是一个重要的预测经济衰退的指标,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每一次经济衰退出现前的1-2年,美债长短端利率都会率先呈现倒挂状态,因而利率曲线的再次倒挂预示着未来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显著上升。


五、经济才是关键因素。


虽然特朗普的支持率并不高,但只要打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名头,抓住了少数低收入阶层的选民,貌似就可以稳坐钓鱼台,就可以出尔反尔、肆无忌惮。


经济才是连任关键。


但从美国历史来看,现任总统虽有行政资源的优势,但并不能保证连任成功。在过去的50年当中,美国连任成功的总统有5位,均是在头一任期的后半段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而连任失败的总统有3位,均是在任期的最后两年遭遇了经济衰退。


16.jpg


例如老布什在91年打赢了海湾战争,但是当年爆发了储贷危机导致经济衰退,GDP下滑0.1%,结果克林顿以一句“It’s economy, stupid!”(笨蛋,根本问题是经济),轻松取代了老布什。


卡特在1980年输给了里根,一方面在于处理伊朗人质事件失败,同时也在于当年美国经济衰退,经济下滑0.3%。而福特在1976年输给卡特,原因在于1974、75连续两年经济衰退,74年GDP下滑0.5%,75年经济下滑0.2%。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特朗普上任以后积攒的最大的政治资本,是其工作满意度(Job Approval)的见底回升。在其上任之初,其工作满意度一度高达46%,后来在17年底最低降至37%。但是经过18年以来的持续回升,目前已经稳定在44%左右,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这应该是特朗普最大的底气所在。


18.jpg


在特朗普上任的2017年初,美国失业率为4.7%,目前已经降至3.7%的50年最低点附近。


在过去的两年半中,美国新增了574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商品生产行业的新增岗位为125万,其中包括了50万个制造业和65万个建筑业岗位,也就是低端的就业岗位明显增加。而且同期非农就业的时薪上涨了8%,说明工资也在上涨。


19.jpg


而在过去的两年,美国经济的繁荣延长靠的是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和预期,这本身是有效的短期刺激政策。但是目前特朗普的减税政策效应已经淡出,再叠加贸易摩擦引发的经济减速,美国经济很有可能在未来一年中步入衰退。


因此,特朗普的政策并非没有约束,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既然特朗普的支持者是低收入阶层,那么其连任的关键就在于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有没有改善。如果贸易摩擦恶化使得美国农民收入下降了,经济衰退使得美国工人失业了、工资下降了,那么低收入阶层也不会盲目支持特朗普。


做好自己无惧挑战。


研究特朗普的胜选原因,其实对于我们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也有很大的启发。特朗普代表的是美国经济中低收入阶层的少数派,这些人长期被经济增长所忽视,最后导致了国家政治上的分裂。


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坚持共同富裕的理念。在过去的9年当中,我国贫困人口总数从约1.7亿人降至1700万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从17.2%降至1.7%。17年政府提出要打赢三大攻坚战,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精准脱贫。


20.jpg


特朗普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减税政策,而其制约在于国会两党分裂,以及政府债务高企,因此很难有新的减税政策出台。而对我国而言,自从18年就开始了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而19年更是将减税降费金额增加到了2万亿元。而且我国政府的显性债务率不到40%,即便考虑隐性债务之后的总债务率也不到60%,远低于美国的约100%,这意味着我们未来还可以继续考虑举债来减税,改善居民收入和消费、提升企业盈利,只要有强大的内需支撑,就无惧经贸摩擦的影响。


21.jpg


即便是在经贸摩擦方面,得益于一带一路政策,我国的贸易早已多元化。目前对美出口只占我国总出口的17%,而今年以来我国对东盟、欧盟等非美经济体出口明显改善,弥补了对美出口大幅下滑的影响,使得整体出口依然保持了正增长。而美国在挑起经贸摩擦之后,其2季度的出口增速已经出现负增长,也是特朗普上任以后的首次负增长。


因此,虽然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值得肯定,但其贸易政策则是损人害己。而只要我们坚持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同时在贸易政策方面坚持开放和对等原则,在庞大内需和全球其他贸易伙伴的支持下,其实中国经济并没有失速的风险,反而是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大幅上升,那么未来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



注:本报告可使用“慧博投资分析”APP,查看原文。



操作成功

本资讯来自"慧博投资分析终端",想要查看更多此类资讯,您可以下载慧博APP。

 推荐阅读 
原油期货价格暴跌的前因后果(新时代证券)
2020/4/21
速冻食品行业研究兼安井三全比较(安信食品)
2020/4/21
航空航天科技: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新基建”范畴,产业面临历史发展机遇(中金电子与通信)
2020/4/21
车联网:赛道加速,百舸争流(国君通信)
2020/4/21
阿里云2000亿投资如何解读?
20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