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和浩特新闻 > 正文

呼和浩特:描绘首府人民幸福生活厚重底色

社会保障夯实幸福生活之基

到2018年底,呼和浩特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覆盖全部9个旗县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3.29万人和150.51万人。

2018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19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825人,城镇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6%。

2018年,全市保障城乡低保对象70051户、受益人数达115173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670元/月·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5616元/年·人。

这一组组截至2018年末的亮眼数据,体现的是首府无处不在的温暖,绘就的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厚重底色。

70年来,呼和浩特市社会保障体系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逐步编织起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网。一项项贴近民生、直击痛点的举措,转化为老百姓心中满满的获得感,为群众解难题、增福祉,呼和浩特谱写着令人温暖的民生乐章。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为用人单位减负1.85亿元;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月人均增长144.44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18元;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3.9万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持续推进原国有集体企业大龄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缴费救助工作,为2.14万名“4555”人员补贴资金2.3亿元。

经过努力,呼和浩特市城乡居民大病补充保险的起付线由3万元降到2.5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截止到2018年,全市医疗救助共202482人次,共支出8463.78万元。

为了让更多群众老有所养,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级各类养老服务场所367所,总床位数27056张。截至2018年,呼和浩特市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累计发放高龄津贴6675.28万元,受益老年人5.6万人。

民生工程书写群众满意答卷

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呼和浩特市精心谋划城市精细化治理,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使首府真正成为代表全区发展水平的第一窗口、第一形象。通过大力提升智慧城市治理水平,拥抱5G时代,全面谋划实施“互联网+城市治理”行动,加快推进城市治理数据资源共享共用,大幅提高城市治理效能,降低城市治理成本。通过下足“绣花”功夫、强化精准治理,大力推进“三城同创”,持续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治理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让群众在城市科学化治理中有更多获得感,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城市治理,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推进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70年首府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抬高底部、缩小差距、提升质量,孩子们在首府各地都能共享优质教育。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群众根本利益放在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呼和浩特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736所,在校生44.14万人,在职教职工3.9万人。2018年,我市新建、改扩建12所中小学、幼儿园。解决了11.2万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在千方百计满足外来人口子女入学享受同城待遇的政策上,走到了全区乃至全国的前列。义务教育招生坚持就近免试入学政策,实行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招生信息全部上网,促进教育公平,坚决遏制择校生。各级各类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处在全区前列。高中多样化建设初见成效,建设自治区示范高中10所,优质高中学位增加近4000个;职业教育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在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上金牌总数连续11年稳居第一名;民族教育率先实现蒙语授课15年免费教育,保证蒙语授课学生人数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民办学校在校生人数13.9万余人,规模和质量在全自治区民办教育首屈一指。9个旗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达标评估认定,确保我市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推进。

70年首府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升,“病有所医”的民生承诺正在成为现实,医疗保障安全大堤进一步筑牢,不断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安康,也翻开了首府医疗保障事业的新篇章。

呼和浩特市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22个。通过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全面落实优化完善医疗费用保障政策,实现贫困大病、重病患者医疗费用得到兜底保障,常见病、多发病贫困患者得到合理治疗,费用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建成全市居民电子健康卡管理系统,年底前力争80%以上居民拥有电子健康码,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现扫码看病,实现诊疗“一码通”。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平台建设,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移动支付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建成全市统一预约诊疗平台,实现网上实名预约挂号。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条件成熟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远程会诊医疗服务平台。

70年来,首府文化和旅游事业开创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崭新局面,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兴盛。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力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计划到2020年,呼和浩特市将建成一批投资规模10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文化旅游项目,打造一批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制作一批以文化旅游资源为题材的广播电视纪录片(栏目),推出一批具有地区代表性的影视作品或演艺项目,构建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宣传平台。首府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每年增幅达20%以上,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不断拓展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呼和浩特已开启了文化产业发展新篇章。

凝神聚力铸就伟大梦想

70载芳华璀璨,首府凝聚团结伟力,举旗定向,昂扬前行。

多年来,我市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根本性的重要任务来抓,努力推动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各领域,纳入党校教学课程,推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我市坚持把保障和提升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主战场”,全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让群众普遍享受各项红利。为了让首府所有少数民族同步全面进入小康,市民委和市财政局在做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拨付和使用管理上下功夫,保证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精准、安全高效。2013年至2018年,市本级财政共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365.4万元,实施少数民族发展项目156项,专项用于帮助贫困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提升少数民族群众劳动技能,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

为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呼和浩特市全面摸清贫困少数民族群众底数,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保兜底等多措并举,建档立卡贫困少数民族人口在2018年年底全部脱贫。

2018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贫9013人,53个自治区级贫困村、68个市级贫困村出列,武川、清水河县“摘帽”完成自治区第三方评估。目前,全市未脱贫贫困人口剩余588人。呼和浩特市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高标准、高质量抓实巡视整改的基础上,确保剩余588人稳定脱贫的基础上,同步抓好已脱贫但仍享受政策29388人的后续扶持工作,以产业为支撑,综合施策,提升脱贫成效,避免边脱贫边返贫。

呼和浩特市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全面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四大提升工程,使已出列的207个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已脱贫人口增收途径更加多元化、更加持续稳固,群众发展增收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防止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发生,努力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迈进。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展望未来,信心与雄心同在,蓝图与梦想共存。让首府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府,呼和浩特市将以更大的勇气、更坚的决心、更强的魄力,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全面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全方位提升首府首位度,建设宜居宜业首府。(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苗青)

[责任编辑:何娟]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