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内容原创

武大学子赴长阳土家族采风 体验当地“文化三件宝”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2日11:22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讯(记者 胡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于1984年7月。长阳山歌、长阳南曲、撒叶儿嗬被誉为“长阳文化三件宝”。长阳地区的民间文化具有极强的民族性、艺术性、大众性。

图为清江美景

今年暑期,武汉大学“当代舞团”实践队大学赴湖北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调研当地的淳朴民风、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历史、传承非遗文化、深入县乡基层关注社会民生。

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历史

7月12号上午九点半,实践团队前往长阳七十七烈士纪念碑,瞻仰长阳革命先烈。纪念碑伫立在宽阔烈士广场上,面对着高耸奇峻的黄柏山和缓缓流淌的清江,静默肃穆。绵密的细雨,灰色的天空貌似也在为这些革命先烈哀悼。全体队员在一旁默默注视,深受感染。“在参观时,我们与当地前来瞻仰先烈的党员不期而遇,他们穿着雨衣,在雨中庄严地向革命前辈献花。纪念碑下,他们肃穆地站着,举着党旗,宣誓。”黄绢辞向记者介绍。

图为团队在长阳七十七烈士纪念碑前的合影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土家非遗

土家族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是土家人智慧的活化石。土家族撒叶儿嗬、都镇湾故事、长阳山歌、薅草锣鼓是长阳县土家族自治县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从前“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土家族传统民间艺术,到如今“登堂入室”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此次社会实践,是“当代舞团”实践队近并实地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7月12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了资丘民族文化馆,文化站工作人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长阳南曲、撒叶儿嗬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状况。

图为团队参观资丘民族文化馆

“撒叶儿嗬”是土家地区悼念死者举行的送葬仪式。“撒叶儿嗬”这种丧葬习俗和其他的丧葬方式明显的不同,撒叶儿嗬悼念的方式是把丧事当作喜事来办,尤其是高寿的老人去世之后,喜丧氛围更浓。只有当老人逝世时,其父母也已驾鹤西去,而且有子孙后代,这样的逝世老人才算是走了“圆满路”,这样一般都会举行欢送会——跳“撒叶儿嗬”,因为代表着这个人在人间的历练己经圆满结束。

“在土家族居民聚集区,每当有哪家的老人去世,左邻右舍的乡亲或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会赶来,聚集在亡人的灵柩前,跟着执鼓人的哼唱节奏跳'撒叶儿嗬',一跳就是一整夜。”团队成员杨雯玉解释。

图为资丘民间艺人的表演

撒叶儿嗬、长阳南曲、山歌、花鼓子等不仅是长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长阳劳动人民生活和智慧的结晶,是透过文化和艺术来表达情感的抒情方式,是对于生存和死亡、苦难与幸福的哲学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是考验长阳的难题,长阳发展的生态定位和不断摸索的“长阳模式”正在向历史和人民书写答案;而“八百里清江美如画”的风光,“藏在深山人不知”的美食,“向王天子一支角,吹出一条清江河”的巴人传说,孕育了长阳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生存的人民。当队员们来到鄂西南山区,长江和清江的中下游时,面对的是这样一个丰富多彩又富有内涵的长阳。

图为同学们和资丘民间艺人的合影

队员郑子聪说:“从刚开始对长阳的认识停留在百度百科和书面教材上,到切实同当地百姓生活,与民间艺人交流,感受长阳的精神和文化,在实践结束时,我们已把长阳当做是自己多年的亲人、熟络的好友。”

图为学习巴山舞

此次社会实践让大家从红色教育、非遗文化调研、长阳经济调研、长阳生活体验四个方面对长阳社会生活进行了总体的考察和了解。谈及此次实践活动的收获,队员李勤说:“尽管实践时间不过短短六天,但却是我们与长阳缘分的开端。实践的意义早在我们决定踏上长阳这片土地时就开始显现,结识一群人,了解一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方式,感受文化艺术中蕴含的生命力量。”

【责任编辑:沈素芬】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