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美医疗制度改革异同

  • 王荣
  • BBC中文网记者
农民在街上赶猪
图像加注文字,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意味着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的医疗服务和保险相差很大。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参众两院通过的医改法案上签字,使之正式生效而启动美国几十年来最重大的医改进程时,大洋彼岸的中国也在改革自己的医疗保险制度。

中国医改较美国先行一步,但两者如何比照评说?

异同

一个是世界最富有的头号经济体,一个是经济增长迅速的头号发展中人口大国。美、中医改在不同的政体和不同的利益格局下行走着不同的路径。

不过,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教授萧庆伦指出,两个国家的医改目标都是实现全民享受医疗保险,同样遇到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同样要解决公共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有专家估计,美国医疗开支中有20-30%是浪费的。中国的医疗开支浪费情况没有全面的统计。

萧庆伦教授指出,美中医改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国虽然没有全民医保,但保险的深度比中国高,覆盖面比中国广。

Skip podcast promotion and continue reading
BBC 時事一周 Newsweek (Cantonese)

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分集

End of podcast promotion

美国民主党的医改计划遭到共和党以及保险、医药等行业的反对,还遭到自身利益因此而受损的群体反对;在中国,萧庆伦的研究发现最大的阻力来自医院的管理层。

他还对BBC中文网表示,中国的一党制一方面意味着公共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可理解为只要当局真有决心推进医改,进度应该比美国快。

据称奥巴马医改团队曾赴台湾考察医保制度,但最后因为社会制度和市场条件不同,台湾医保被美国团队借鉴采纳的只是操作上一些手法,比如数据管理、电子支付等。

难关

但是,即使中国2003年就宣布医改,到现在医院改革和药业改革仍然在“试点”。

美国在试点推行新的支付制度的时候,中国在试点公立医院改革和摸索药品改革。

中国一位医学界人士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意见说,目前中国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他认为,公立医院改革要解决的是公益性和医生的积极性问题,这需要政府干预来实现。

但是,从目前状况看,他认为“医改之所以难,关键是我们某些部门已经忘记政府为什么办医院了!”

中国医学界的讨论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政府的投入不够,注资的方法也不利于协调提供医药服务方和病患之间的利害关系。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表示,中国的医疗支出占中国政府财政不到20%,而这个比例在美国超过60%。这说明中国政府的这方面投入还很不够。

敏感

美国的医改法案是上任一年的奥巴马总统的“新政”的重点,也是最棘手的项目。分歧最大的是如何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情况下实施改革。

而中国的医改虽然也在政府投入多少及如何投入的问题上存在激烈争议,但使它成为敏感问题的,还在于中国的医改与社会公正和财富再分配之间的联系,具有比美国更复杂的内涵。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学教授丁学良指出,医疗保险制度设计成为社会公正和社会财富领域的敏感区,因为这里涉及强势利益集团插手和操纵。

在公共监管层面,这种插手体现为利益集团通过游说来影响、推动政策和法律尽可能最有利于他们;在提供服务的操作层面,包括医疗机构的设置和运作、药品机构的生产、销售等环节,不同利益方也会以各种形式对立、冲突,强势的既得利益集团和特殊利益集团也会插手、操纵公共政策。

他说,医改的成败和医疗保障体制运营状况如何,关键是要有健全的法治,有力的媒体制约力量,有政党竞争,这样才能避免扭曲、操纵甚至绑架公共政策的情况。

医疗保健服务领域的社会不公,在美国主要由钱决定,而在中国更多是由权势和城乡分离造成的。

公平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说,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需要解决城乡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享受医疗服务方面的不平等,以及公共资源过多集中在权贵阶层的问题。

这意味着要统筹,建立统一的医保系统,而不是一个个小系统各自为政。

同时,要进行医疗体制的改革。

他说,目前公立医院只有10%运营成本来自政府,其余都要自负盈亏。这就促使医院通过各种方法创收,医患关系恶化。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政策干预,使公立、私立医院有平等竞争的环境,社区医院和私立医院也受鼓励,同时有统一的报销系统和不同系统间衔接。

近日已经有中国网民提出,中美两国在医改领域的竞争,将反映两国政府的治国理念、政府尽职尽责的程度、政府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以及两国医疗制度利弊的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