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乌镇老田埂
乌镇老田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3,431
  • 关注人气:9,2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埂视线#【版纳归来说版纳……】

(2018-03-21 08:35:10)

#田埂视线#【“版纳”归来话“版纳”……】:本次,应“同学聚会”之邀请,带了老太婆,与几位老同学游了一次“西双版纳”,因为,我从小就听说过“美丽的西双版纳”这句话,有点儿向往。尽管本次游西双版纳在价格、导服、食宿、购物……等方面(就是这个夜间飞机太折腾人),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还想就自己的所见所闻,说10点个人看法:

【第一】:《云南低价旅游尚有时日》:如果我过去也常常抱怨过,云南的“旅游乱象”,是云南的“低价游”所导致的,只要刹住云南的“低价游”,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的话,那么,今天,我对此看法有所改变,据我与云南搞旅游的几位导游、旅行社人员、酒店人员聊天……如果一切都按照正常标准收费的话,(像我们本次住喜来登大酒店、看演出、夜游澜沧江等,估计要在4000元以上)那么,像西双版纳这样偏远的地方,(昨天我们从傍晚6点到西双版纳机场,直至凌晨2点才抵达杭州)很少会有人会如此折腾地往返,用几位西双版纳的人来说,除了本省人,谁会这么出高价、大老远跑到咱们这里!因此,我认为,就云南或者西双版纳,如果一下子推出“标准收费”,很难推动当地旅游业,更不用说旅游扶贫了!因此,窃以为:云南的“低价旅游”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当然,这“低价旅游势”势必会导致“旅游购物”,也会出现“价格偏高”这样 的现象,但是我想,管理方只要刹住“强制性购物”这一条,游客方只要固守“理性消费”这个原则,一切都在自愿和和谐中进行,这些都不是问题……

【第二】:《数一数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西双版纳5日游,基本上跑遍看西双版纳的几个主要景点: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野象谷、孔雀园、傣族村、花卉园、澜沧江、中缅边关、界碑、农庄……确实可以用:四季鲜花怒放、气候温暖宜人,但是,有些地方的建设、管理、修饰……还是太粗放型、随意性……我就不一一列举,就用导游跟我说的话:跟你们相比,我们慢了10年!我只想说:到过西双版纳的朋友,有多少朋友希望再去第二次?这是一个很值得当地政府考虑的问题。

【第三】:《云南导游打出的第三张“牌”——热情牌!》:一直以来,云南导游的“导购”,被称之为“乱象”,据我的分析,云南导游最早打出的第一张牌是——《愤情牌》,言下之意:你们(游客)出了这么一点点钱,到云南来,有吃有住有玩,让你们买点东西咋这么难?于是,出言不逊、没有好脸色、甚至是怒火中烧、破口大骂……后来,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于是打出了第二张牌——《悲情牌》,许多导游自我叙述: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家徒四壁、生活拮据、没有工资等,取得游客同情,购买一点“云南土特产”,后来,发现这张牌并不管用;如今,导游打出了第三张牌——《热情牌》,据说,这是自去年415日,云南省大规模整顿旅游市场后出现的,本次我也领略到了,即:导游把所有购物激情,转化为为游客服务的“热情”,譬如:矿泉水不限量、导游自备医药箱、嘘寒问暖、事无巨细、服务到家……而且,也不铺天盖地的游说购物,抵达商场后,购物选择比较宽松自如,没有威逼利诱、也没有关门扣人……我觉得,本次的《热情牌》用得比较适宜,就是用“热情”来赢得游客的“不要意思”,自觉自愿地买了点东西,权当回报导游的热情!

【第四】:《民族寨子“插花房”屡见不鲜!】:我记得乌镇在刚刚保护时,时任乌镇管委会主任的@陈向宏 先生对这“老房子、新房子、破房子”混杂在一起的现状,称之为“插花房”,而在西双版纳我看到的两个著名村寨,不管是“中缅第一寨”、还是这个“曼贺纳”傣族老寨子,,除了外面有许许多多的高楼大厦包围,就连寨子里,也有不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房子、卷帘门、汉式阳台……等,我问了寨子里的导游小玉,她说如今已经在控制了!(看图,这个古寨子门口就是大型停车场,旁边就是摩天大楼!)

【第五】:《少数民族文化被“同化”!》:在西双版纳的这几天,耳畔就是充斥着“骚哆哩”、“猫哆哩”、“老波桃”、“老蜜桃”……等这样几句傣族话语,其他的了解甚少,倒是在傣族的村寨里,听小玉说到:傣族没有姓氏,男的姓“岩”、女的姓“玉”;没有属相,男人属“象”,女人属“孔雀”;他们没有清明节、不扫墓等民族习俗。其他嘛,体验不到少数民族(尤其是傣族)的文化。就连晚上的篝火晚会,在唱了几首民族歌曲后,就来了《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现代歌曲,把傣族的“篝火晚会”,变成了广场大妈们的“广场舞”,我觉得民族文化展示和演绎萎缩了,甚至被汉文化同化了!

【第六】:“底价旅游”势必会有“购物”,这也不奇怪,但是,当抱着观看和购买真正的“民间工艺品”之心态,走进这些说是展示和销售民间工艺品的“翡翠店”、“银器店”时,你就会发现,这些传说历经了几百上千年的民间手工业:什么自己打制银器、自己编织地毯、民间雕琢玉器翡翠……等工艺品,根本就不存在,就是一个商品大卖场,里面陈列的也不是纯手工制造,几乎是清一色的“机械制品”,说不定有些就是从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进货”……具体我也不多说了!看来,真正的民间手工活东西是越来越少了!

【之七】:下面说说管理:我的一批老同学,都是乌镇人,在西双版纳期间,大家基本上都在说同一句话:“噢吆,这里的厕所跟乌镇没法比。”确实,厕所、停车场、休息室、安保人员、工作人员等,都许多有待于改进。譬如在个什么庄园,坐马车进入,除了一股臭气不说,还有就是一路上马匹的“粪迹”,我的拉杆箱轮子上也滚到了马粪。

【之八】:我在西双版纳5天,分别看了4场大大小小的演出,实事求是说,节目内容当然是以当地的少数民族习俗、傣族文化和民间地方风情为主,也很冲撞眼球,但我总觉得在音画、视角、灯光、组合……等方面,与长三角、珠三角、渤三角地区存在差距,如果在这些方面再加于改进,或许更能够吸引游客……

【之九】:在西双版纳的多天,每一个景区的互动都存在着“要钱”:跟大象、跟蛇、孔雀、人妖……甚至是把某条通道堵死不能走,要走,就得出钱买食物喂养才能通过……我觉得,这还是旅游业初级阶段的情景。而如今,更应该注重服务质量和细节、以及口碑……我倒很欣赏傣族老人的现场刺绣(图3不收费)

【之十】:我相信,到了西双版纳,许多人都欲前往“中缅口岸”和“中缅界碑”处走走看看,在这中缅国界处留个影……然而,整个环境没有做好,这个前往界碑的通道和环境有点儿不堪,安保人员松松垮垮;而在“中缅口岸”,许许多多拍照的游客,把整条公路都堵死了,通关汽车来了,不停的按喇叭,一方面边境警察在叫“不要踩黄线”,另一方面,地上的黄线已经踩得褪了色……窃以为:既然允许游客拍照留念,难道不可以整一个小平台,或者专划一个区域用与拍照?还有,既然可以通行,那么,如何利用这边界地域,进行适当的、政府允许的边贸?(好了,本次西双版纳5天之行,我就个人想到的,说点自己的看法!也算与朋友们商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戏”说乌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