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神话学研究

主讲教师:

教师团队:共1

  • 田兆元
学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业大类: 社会学
开课专业: 社会学

这是一门独特的学科,一个解读幼年时幻想的学科,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的神话故事都是其研究范畴,神话故事体现了古人在对宇宙如何形成及进化发展的探索精神,象征着古代劳动人民与自然抗争的智慧、可觉察出其中既有天真的想像又有朴素科学的成分,这就是神话学!本系列介绍了神话学的基本理论以及中国神话的主要类型,神话与中国宗教文化的关系等,你能通过观看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对文学和文化分析的境界。

教师团队

田兆元

职称:教授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部门:中文系

职位:教授

神话一词的由来

        中国的传统典籍中是没有“神话”这一词的,神话是出自古希腊的“mythos”,意思是关于神祗与英雄的传说故事。在英语中为“Myth”(复数形式为Mythoi),意为人们想象的或虚构的神灵故事。神话这个词大约是从西欧先被翻译到日本,然后又从日本移植到中国的。中国最早使用神话一词,现在能够查到的材料,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发表在《新民丛报》上的《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一文,作者是文化人类学者蒋观云,当时他是留学日本的青年学生。此后,神话学科逐渐传人中国,得到中国学者的重视。

神话的概念

    作为一个学科术语,人们对神话的概念一直众说纷纭,至今没有一个得到大家公认的标准义。在欧美文化界,有关神话的定义达到百种之多。神话的定义之所以难以界定,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神话的混沌性和综合性。神话是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在原始时代,人类文化还处在孕育萌生阶段,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科学等人类文化,还都浑然一体,未能各自独立。神话是原始先民遗留下来的唯一的语言文化,是人类社会各种精神文化的源头。神话的综合性和混沌性,使后人对它的内容在理解上容易产生歧义。

二是神话的研究者来自众多的学术领域,他们对神话本质属性的认识,以及在研究神话的方法与目的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由此形成不同的神话学流派,并导致了定义的众说纷纭。

神话的分类

   根据中国神话学者袁珂的分类,现在所说的中国神话可分为“神话”、“传说”和“仙话”三种

·神话的背景是在秦汉以前,主要是描述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万物有灵论及上古宗教,神话中的主角是神或半人神,样貌、能力和功绩多异于常人,同时神话叙述是一个超乎想象的时空或事件;

·传说就是一些口耳相传的故事,这些故事可能会随着人口的迁移,在相隔数百里的地方,有着同样人物的传说,却又因地方的不同而有所偏差,传说中的主角是人,样貌、能力和功绩虽被夸张描述,但并非不可接受,内容也较贴近现实世界;

·仙话是神话的变种,大约起源自战国时代之后,随着道教的兴盛而出现,主要是宣扬神仙思想和道家文化,描述仙人的生活、成仙的经历等。

中国古代神话

大禹治水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女娲补天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用黄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后来共工与颛顼争帝位,不胜而头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女娲看到她的子民们陷入巨大灾难之中,决心炼石以补苍天。最后选择了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天台山是东海上五座仙山之一,五座仙山分别由神鳌用背驼着,以防沉入海底。 

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天台山中汤谷的山顶上。

  天是补好了,可是却找不到支撑四极的柱子。要是没有柱子支撑,天就会塌下来。情急之下,女娲只好将背负天台山之神鳌的四只足砍下来支撑四极。可是天台山要是没有神鳌的负载,就会沉入海底,于是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娲补天台、补天台下有被斩了足的神鳌和补天剩下的五彩石,后人称之为太阳神石。

盘古开天辟地

天地初生时模糊一团,盘古就在这模糊一片的天地中诞生。经过18000年,盘古用一把利斧破开天地。清而轻的东西上升形成天;重而浊的东西下沉形成地。盘古怕天地重新合拢,于是顶天立地支撑其间。天每日升高1丈,盘谷也每日长高1丈。再经历18000年,盘古死去,身上的器官变化成天地间的万物:身体变为高山,肌肉变成良田,血液成为江河,筋骨变成大路,牙齿变为玉石,皮毛变成草木...”

后羿射日

那时候,人们在大地上生活得非常幸福和睦。人们按时作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美满。人和动物彼此以诚相见,互相尊重对方。那时候,人们感恩于太阳给他们带来了时辰、光明和欢乐。有一天,这十个太阳想到要是他们一起周游天空,肯定很有趣。于是,当黎明来临时,十个太阳一起爬上车,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十个太阳像十个火团,他们一起放出的热量烤焦了大地。森林着火,河流干枯了。供给人和家畜的食物也断绝了,人们在火海里挣扎着生存。于是,后羿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他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弓弩,瞄准天上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太阳被射落了。在瞄在射。就这样,后羿一枝接一枝地把箭射向太阳,无一虚发,射掉了九个太阳。他们的光和热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大地越来越暗,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太阳的光。

相关书籍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