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者张萌 坚持18年早起,不一样的开挂人生

连续23年,坚持记日记,每日自省;

连续17年,坚持每天早上5:00起床,开始读书学习;

连续16年,坚持每天1-2杯咖啡,保持充沛体力精力;

连续15年,坚持使用效率手册,规划自己的时间;

连续9年,坚持旅行学习思考,行走34国家;

连续5年,坚持每年出版一本书;

连续4年,坚持创业迎难而上,从没想过退缩;

连续4年,坚持每年演讲100场以上,训练自己口才与表达;

连续3年,坚持自主学习,构建新的知识理论体系;

连续3年,坚持与人为师计划,每年向50个人物学习……

这是一份女性创业者的“坚持清单”,她叫张萌。光听名字你可能想不出是谁,但如果说出她的经历,你可能要和我一样被吓一跳:四次受邀参加APEC峰会、博鳌亚洲论坛,三次受邀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受到李克强总理、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美国两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以及基辛格等各国领导人的接见。此外,她还是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与脑认知心理学博士、朝阳团区委常委。

我的同事说,张萌是个非典型的女创,有种外交官气场,说话自带播音腔。第一次见到张萌是在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极北咖啡里,她比我想象中还要瘦削高挑,身穿印有GYL字样的白色体恤衫,简洁的轮廓勾勒出她干练清新的气质,眉宇之间英气十足,端坐在桌前谈笑嫣然。

极北是张萌的主场,也是她的创业项目之一。她大方地邀请我坐下,并为我叫了一杯这里最有名的“GYL咖啡”。我稍稍抿了一口,醇香四溢,整个人一下子就暖了。

全球青年领导力(GYL)公益组织&极北咖啡创始人 张萌

不听劝还能吃饱饭 这才叫人生赢家

9年前,2008年7月10日,还在北师大英文系读书的张萌通过层层选拔,最终脱颖而出,作为首都大学生的优秀代表,成为了北京奥运会赤峰站的火炬手,那是一个足以让她铭记终生的日子。因为这一刻,是她用曾经一段饱受质疑的晦暗时光换来的。

18岁那年,为了成为一名奥运志愿者,张萌不惜从浙大全国排名第一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毅然退学,回到家乡辽宁复读,那段时光,是她人生中的低谷。放弃了一条所有人眼中的康庄大道,而前路却也未见得坦然光明,但为了从小深埋在心中的梦想——当上奥运会志愿者,成为一名外交官,张萌除了迎难而上以外,别无选择。

从退学的那一刻,她就为自己设立了明确的目标:考上北京的大学、学英文、当奥运志愿者、成为一名外交官。

命运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经历了由理科转文科的重大考验后,张萌终于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录取。如凤凰涅槃一般,她重新回到了人生的赛道上,从那时起,她的人生开启了一往无前的裂变之旅。

汇聚万千星辉于一身的她,如今只有一个令她最骄傲的身份——全球青年领导力(GYL)公益组织&极北咖啡创始人。

张萌在达沃斯经济论坛

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别是智商 最大的差别是坚持

如果一定要给张萌一个称号的话,那么最合适的就是“早起者”。张萌说,她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得益于她“早起者”的身份。今年是张萌坚持早起的第18个年头,在这18年里,除非要倒时差,否则她永远是雷打不动的早上5点钟准时起床。

持续早起是一件与惰性抗争的行为,普通人能坚持几天、十几天,都不奇怪,但是能坚持18年,除了需要毅力,恐怕还需要点信念。

“粗略计算,一天比别人多三到四个小时时间的有效时间,十年就多出了将近一半。”作为丹尼尔·科伊尔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践行者,张萌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坚持早起。大学时的张萌曾是师大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人美性格好,十分热心学校的各项活动,晚上大把大把的时间都贡献给了学生组织。

但与此同时,张萌一刻也不曾忘记那个当外交官的梦想,所以她明白自己必须要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英语。既然晚上的时间不能用,那么要凑够10000个小时,就只能用早起的时间来填补。

张萌在达沃斯

张萌是个行动派,想到就做。她发现如果坚持早上5点起床,去掉上课时间,一共需要1000天,她就可以完成10000小时英语有效学习时间。至于学习的地点,她选择了远离宿舍楼的小树林,之后的三年不管刮风下雨,她始终坚持每天在这里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张萌终于在2008年赢得APEC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获得去秘鲁参加APEC峰会的机会,从此改写了人生。这个方法,后来被她成为“1000天小树林计划”。

▲张萌在北师大发表演说

用匠心做公益:距离遥远,总要在路上

在过去,想成为外交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考公务员、进外交部,可多次国际会议的参会经历让张萌明白,这并不是一条适合她的道路。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对于官方外交工作,公共外交更加灵活多样,也更能吸引张萌。

出身于教师世家和师范院校的张萌,一直对教育事业抱有由衷的使命感。对她来说最合适的方式,应该是将教育与公共外交相结合。

张萌的第一次尝试,是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星晖行动”。张萌带领着星晖行动的团队走访了中国中西部14个省份,42个地区,采访并记录了100余名乡村基层教师的感人故事,在当时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关注,还登上了央视新闻,杨澜女士为此专门捐赠的10万元基金,光明日报参与并出版了书籍《星晖行动—寻找我们的老师》。

这次行动让人们开始对乡村教师群体加以关注,但因为缺少团队管理经验和品牌意识,加上后期政治力量的介入,渐渐地张萌发现自己对事情的发展失去了掌控力。因此冷静下来之后,张萌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请教了许多公益慈善家,并阅读大量的管理类书籍,渐渐地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方式。

很快,张萌把目光转向了青年群体。此前,她曾在“APEC·未来之声”中参与过许多与青年发展相关的事务,在这里,年轻人有许多机会与许多国内外的知名人士共同出席一些活动。

可慢慢张萌发现,即使在这样的组织中,青年的声音仍然没有真正被聆听,张萌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构建一种能真正让青年得到与大咖平等交流的机会。

基于这样的想法,她开始筹备全球青年领导力(GYL)公益组织,并在微博上发起了“一小时对话青年”活动,邀请重量级的导师嘉宾回答青年朋友们提出的问题。

最初的六位导师阵容包括现任苹果公司副总裁戈峻、资深媒体人周志兴、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华尔街英语创始人李文昊、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陕西长河实业董事长高鸿鹏,此举开创了“微访谈”的先河,平均每篇转发量达到2万多,成为2013年微博的热门关键词。

在微访谈过程中,张萌留心观察到一个现象,许多职场新人,由于缺乏基本的职场教育而四处碰壁,而国内大学以教授知识为主,对于一些职业素质和习惯的养成教育还处于空白,到底如何才能实现大学生与企业需求的准确对接,其实是一个最大的盲区,应该有意识地将对年轻人的职场训练提前到大学进行。“这就是GYL现在要做的事情。”

目前GYL已经发展成了拥有千人导师队伍,覆盖数以十万计青年的互联网社群,构建顶层建筑、积累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张萌用了三年。

如今,世界经济论坛中国理事蔡剑、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著名主持人许戈辉、柴璐等各界名人,都在GYL的导师名单中。每周都会线下课程,将导师与青年连接在一起,平等对话,互相学习。

张萌的想法是,一方面通过传统的教育培训服务对接高校和企业,为高校填补职业教育上的空白,并为企业提供正向的人才引流。另一方面通过线上教育板块建立社群经济平台,并通过品牌合作和广告获得一定收益,并通过公益慈善基金会对各种大型论坛培训活动进行补给,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公益循环机制。

在她的另一个创业项目极北咖啡中,她为青年朋友提供了这样的思想交流活动的场所。张萌认为,做公益不能仅仅是喊口号,做一些无关痛痒的表面文章,而是让青年真正得到成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