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红楼梦断三百年
红楼梦断三百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82,792
  • 关注人气:2,0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晓丰(V哥掰谎)红楼梦研究:“一喉二歌”独特的手法

(2019-02-22 08:45:59)
标签:

杂谈

娱乐

文化

历史

教育

第十二回贾瑞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风月宝鉴》这本书正反有两个故事,而还有一词来形容书中的写作手法叫做“一喉二歌”,什么叫“一喉二歌”呢?在石头记钞本中有一个《戚序本》,在此本开始处有一段清代文人戚蓼生写的序: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夫敷华掞藻、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此固有目共赏,姑不具论;第观其蕴于心而抒于手也,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似谲而正,似则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

 

红楼梦

这里提到的“一喉二歌”表面是指用一个喉咙里居然可以同时唱出两首歌来。戚蓼生的序大概的意思说:以前他听说过有人能够同时唱两首歌,一首歌从喉咙里发出,而另一首则是从鼻子里发出,难度那是相当的大;也听说过有人能用两只手同时都能写字,左手能写楷书,右手能写草书,但这些神奇的技艺只是听说过,可从来没见过,然而这样的奇事居然出现在《石头记》一书之中。看来戚蓼生应该算是看懂此书了,因为他还提到了“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这自然是指此书本很特别的史书,而这个史绝不是什么曹家的被抄家史,更不是什么“曹雪芹”与情人毒杀雍正的走火入魔、荒诞不经的段子。

其实“一喉二歌”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语双关”,也可以说是类似于“指槡骂槐”,这样的情况在书中几乎到处都是,也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古人们往往精通这一点。而《红楼梦》无论是写作手法还是正反两面的故事都是“一喉二歌”的经典之作,也是汉语一字一词多音多意所产生意想不到的极其独特的结果,作者将其用到了极致,这更是我们研究“红学”的一大乐趣所在,同时我们也能够慢慢体会出作者在创作此时的时候面临多么大的政治压力,肯定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一段历史隐写在一个情色的故事之中,是满清文字狱下逼出来的奇葩,而更让人惊呀的是:虽然三百年来人们一直只痴迷于此书表面好看的故事,但实际上其背面隐写的故事更精彩。红楼梦


那此书的另一个书名《风月宝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都知道清朝的“文字狱”很严酷,连汉人读“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这样的诗都有可能获罪,所以作者自然在行文用字的时候肯定倍加小心。其实《风月宝鉴》中的“风月”表面上看是指男女那方面事,但实际上另有所隐,按照“一喉二歌”的思路来看:“风”字即“清风”,可以解为“满清”,而“月”字即“明月”,可以解为“大明”。有一位叫吕晚村的反清人士有这两句诗: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

这里的“清风”和“明月”就是指满清和大明,而且说得非常明显了。“鉴”字本身是指镜子,“以史为鉴”的意思是说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为后人提供参考借鉴,告戒人们从中吸取教训,因此有一些非常有名的书的名字都有这个字,比如《明清宝鉴》、《资治通鉴》和《千秋金鉴》等。所以《风月宝鉴》这个书名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指“明亡清兴、改朝换代历史为我们提供的借鉴与反思”,这就是《红楼梦》这本书反面故事的主旨,也就是指明了这是一本史书,是隐写的正史。在第十三回里秦可卿给凤姐托梦的情节,有一种说法很有意思,需要大家认真思考一下:

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

红楼梦

秦可卿在这里担心的是如此大个贾家将会家败,影射的是她担心大明的亡国,而她说的“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很有意思,在《红楼梦》中“月”是指“明月”,来影射明朝,所以这两句的意思又可以解读为:明朝到了最鼎盛的之后便开始走向衰落,而满清则会日益发展壮大起来,所以我们都不要简单地放过这些地方,而是要仔细体会其中“一喉二歌”的暗示。

此书表面上看还是一本才子佳人的小说,而且甚为好看,三百多年来迷到无数国人,而书中还有大量的诗词歌赋,也都充满了“一喉二歌”的味道,这就需要我们多留心,多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秘密。这些诗词有的是暗示历史的,有的是后面的伏笔,有的在暗示书中人物的结局,可以说到处是哑谜,所以说《红楼梦》是一本谜书,是一本我们猜了三百多年还没有猜尽的谜书。其实人们早就感觉书中是有隐情的,只是大家总把握不到正确的方向和脉络,于是将书中各种奇怪的地方进行了想当然的胡乱解读,可以说是百花齐放,雷死人的理论层出不穷,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非常独特的一个现象,你我都经历了对此书从专家们的胡乱解读到我们能够正确解的这个过程,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