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申请,到底要不要找中介?-终结版长文,慎入

留学申请,到底要不要找中介?-终结版长文,慎入

留学申请,到底要不要找中介?这个问题从我2006年入行以来,就不断地被人问,也做了很多次解答。但是留学是一年一轮,对于这个问题,每年还是有大量朋友会感到困惑。因此,我在这里做一下更新,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

第一,留学中介产生混乱的原因

留学中介,简单来说,就是在当初网络不发达,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时候,有些机构通过自己的资源和人脉,和国外的学校或者机构建立合作,成为桥梁,将国内的学生送到国外。这种服务存在的主要国家是以英联邦为主的以教育为产业的国家,比如英国,澳洲,新西兰等地。

而像美国,由于签证政策非常严格,学生即使能够拿到录取通知,也很可能拿不到签证进入美国。(大家可能不知道像2005年清华的一个拿到哥大PhD全奖录取的学生被拒的事实,但是肯定对中国合伙人里面成东青的被拒有一定了解了)

加上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导致美国签证政策几乎彻底锁死。于是留学生们纷纷转向加拿大、欧洲、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所以,2005年之前基本没有中介碰美国业务(即使之前有美国业务的,2001-2003这个期间也都放弃了这块儿业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2006年入行,就敢说自己在美国高端业务属于行业先驱。

英国、澳洲、新西兰这些英联邦国家的留学,是一个教育商业化的模式,学生只要分数基本条件达标,有钱交学费,就可以被录取。所以这些国家的留学塑造了中介服务模式、流程——为没有能力DIY留学的家庭提供保姆式服务,中介机构对客户端的收费很便宜,几千到一两万就能全包。因为他们主要是通过代理学校的学费返佣获利。这种国家申请技术含量要求不高,流水线作业,所以只要量上来,就能赚钱。(一个成熟顾问一年100+客户并不奇怪)

而美国的申请,同英联邦常见的代理学校有着巨大的不同。美国大学,尤其是头部的大学,有足够的经费,学费并不是最主要的目标(吴军在《大学之路》里给过一个数据:JHU每年在一个本科生身上是要赔2w美刀),如果学生够优秀,是可以拿到奖学金的,甚至是全奖。因此大学的招生竞争极为激烈,学校虽然也会投入市场经费做宣传,但是完全不需要中介机构代理招生。

而且美国大学招生时,采取的是holistic admission制度(综合评审),除了硬件之外,还会考察软件,这种申请里面就有很大的技术含量了。

但是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大学经费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加上中国经济的发展,美国对大陆的签证政策放开,美国大学也加大了国际学生的招生力度(国际学生的学费一般是本州学生的一倍以上),大量家庭都希望到含金量更高的美国大学留学。而美国方向更高的咨询费(美国的咨询收费比中介服务高2-15倍不等)吸引了之前并不从事美国业务的中介机构。

这样的一种变化,导致了更多的混乱。绝大多数国人根本不知道,留学机构里头有叫留学咨询和留学中介这两种模式。因为,行业政策的滞后导致的牌照垄断。

1996年教育部为了规范留学中介机构推出了留学中介资质牌照。然而在2005年之后,政策并不能跟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导致并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中介资质”成为垄断性资源。

像我所在的第一家公司,当时美国业务已经成为全国第一,但是却办不下来中介资质牌照——因为北京已经停止发放新的牌照。为了避免同行的恶意竞争,只能在2009年收购一家小中介去规避牌照问题,但其实公司的业务模式和中介模式完全不同。我当时带一个小组专门负责咨询师培训就是因为我们基本无法用其他留学中介的员工——因为你要先让他忘掉之前的工作经验,再学习完全不同的逻辑、流程。

对于不了解情况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国家认可的留学资质”才会更令人放心。某留学中介公司销售时最常用的一个话术就是:我们是教育颁发的00X号资质!

而且留学是一次性消费,单次博弈,留学中介即使不专业,也能靠着牌照的力量把申请美国的学生和家长签进来。但是由于用的仍然是服务英联邦国家的保姆式服务,而不是高端申请中需要的“咨询”模式,就会暴露出了严重的专业度问题。

很多顾问对学校项目不了解,文书水平低,或者采用包办式文书写作模式,不能够真正发挥高水平学生自身的思想优势,导致做出来的工作质量还不如学生DIY的水平。所以很多学生会跟学弟学妹吐槽——千万别找中介。

同时,有一些中介,比如某上市机构,通过挖留学咨询公司的员工,学习借鉴,融合留学咨询机构的服务经验、流程,对于美国竞争激烈程度相对较小的硕士,尤其是排名靠后的项目(美国一共3000多所大学,所以也有很多大学会像英联邦的学校,需要通过国际学生赚取高额学费),也能成功帮助很多学生拿到美国学校的录取。

与此同时,市场还叠加了一个连续很多年的两位数增长率的市场高速发展期。几个因素叠加起来,中国的留学市场在充满活力的同时,也充满了“乱”。


第二,给大家明确一个概念:留学机构≠留学中介!

因为上面所说的这段行业发展历史,只要一提留学公司,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中介。(例如我的一个学生,做了一年的服务,拿到了比同寝其他找中介模式的三人更好的结果,明白了咨询的特点和价值,但给学弟学妹们推荐的时候,还经常会用中介这个词来形容我们,可见烙印之深)。

但是,留学中介和留学咨询是两种服务理念,因此无论是从工作流程设计,人员招聘,人员培训,思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适应的学生群体是不同的。

中介模式分两种

一种传统的代理合作院校,服务人群是那种有钱,没能力考试,或者来不及考试,着急想马上走,不在乎学校档次的人。(别乐,你不是,不代表没有这种人)

一种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始进入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端学校申请的。这种中介是将之前传统中介做代理学校的流程用来做美国留学。比较适合有钱,图省事的人,交完钱什么都不用管,是什么成绩,就给你一个对等的结果。代理学校,不需要代理的学校,这种模式都做。

留学咨询是从2005年才诞生的,其本质就是consulting。利用经验、数据,指导客户争取更好的结果,合理分工,专人做专事。这种模式适合那种有一定实力,想在经验的帮助下争取尽可能好的录取结果的学生。

现在大家对找不找机构觉得混乱的根源就来自于此:大家不知道有中介和咨询两种模式之分,适合选中介的选了咨询会觉得被坑,因为自己要干很多事情;适合咨询模式的找了中介觉得被坑,因为中介不让参与,做得很不专业。

虽然2017年,留学中介资质被国务院取消了,中介不能再强调资质,新诞生的以咨询模式服务的公司,因为学生和家长都习惯性用“中介”这个词定义了。即使是专攻美本前三十的高端申请,最多也就是管自己叫升学顾问,但行业性质还是习惯用“中介”。于是这种内在服务模式的差别,就会持续存在下去。


第三,机构中有不好的案例≠机构没有价值

在2017年,中介资质取消之后,留学市场进入纯市场自由竞争状态,行业获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各个留学机构业务能力的提升在行业竞争压力推动下,取得了肉眼可见的进步(如进化论所言,促进物种进化的不是种间竞争,而是种内竞争)

所以真正导致学生、家长服务体验出问题的,主要是因为大家没找对适合自己的模式,并不是模式本身没有价值。

1)中介代理模式价值

给客户所需要的服务。别上来就说代理学校没价值。对于那些家里有钱,在国内可能上个三本都上不了的学生,让他们自己填网申,看学校,怎么可能?中文网站都不见得能看明白。没有个保姆式的细致服务,他们怎么可能出去?对于那种高考英语只有几十分的人,让他们一边查学校,一边考托福,可能吗?

有人可能说了,这种人,没有资格出国。可我想说,人家凭什么就没资格?人家有钱不能出去看看吗?你们可以出国追求更美好的未来,他们凭什么就没有资格?你去你的哈佛耶鲁,他去他的xxx学校,咋了?唐骏不还是个野鸡大学的吗?

举个我身边的例子,我一个朋友,在国内就是个纨绔子弟,不务正事。后来送去新加坡,虽然专业知识学得并不是很多,但是他自己跟我说,留学对他的影响巨大。他工作后专注于自己的领域,现在是自己所在行业里的一个大牛级人物,专业实力超强。如果没有中介,谁去帮他实现留学的梦想呢?

我不否认,由于存在代理合作,返佣的关系,有些公司或者顾问会把学生送去不适合他的学校。但是中国有哪个行业没有害群之马?别说中国,全世界哪里不是一样?或轻或重而已,对吧?

所以我们不应该全面否认中介代理学校这种模式的价值和意义,你不需要,不代表没有价值!对有需要的人来说,就是有价值的。所以大家不要动不动就下定论,一棒子打死所有的东西。


2)中介非代理模式的价值

这个模式适合那些不想参与申请的人。不是没能力,而是不想(真的有很多人不想参与)!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正规的公司,那么就能按照流程给你定个差不多的学校,不用你挨个去看学校,选学校。只要你把问卷填写够认真够详细,那么人家写的文书,80%的情况下是比DIY的学生要好很多的。

人家从几百上千所学校中选出跟你实力匹配的学校,根据学生提供的各种素材完成一个比自己写得好的文书,让学生什么都不用管,这不就是价值吗?

至于值到什么程度,如果你们跟我们一样,见过大量DIY申请人所做的文书、选校,见过他们自己填网申时的那种狼狈之后,那我相信你们会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公司敢收好几万而且每年大量的学生家长会主动找这些公司帮忙。

从业这么多年,让我一看觉得这孩子完全可以DIY的,我起不到任何价值的,有,但是凤毛麟角!当初在寄托天下(国内当时最好的留学论坛之一)盖楼,很多版主都得私信我请教自己的申请问题。所以我想提醒的是:你们算算这种人在整个每年几十万申请人里,到底占多大比例?

至于没资格出国的这个事情,还是我上面所说的观点,人家有追求好生活的权力。我们可以苦口婆心让他们做好准备,就像我写博客,做答疑的时候,咨询学生的时候,碰到不合适出国的,我会建议他们好好思考留学的根本动机,想清楚是否适合出国。至于人家怎么决定,是人家的事情。

另一个被诟病的是这种模式服务质量不好。可是我说清楚了,这种模式适合什么也不想管的人。你自己连专业也没定,以后想干什么也不知道,还想去好学校,而且自己什么也不想干,就想让人帮你,凭什么?就像你买车,捷达(借蜘蛛侠里台词举例。。。)是开,劳斯莱斯也是开,你想要捷达帮你达到劳斯莱斯的效果,这不是扯吗。。。人捷达不牛逼,但是对于需要捷达的人来说,当然就是有价值的,对吧?


3)留学咨询的价值

咨询模式几个核心点就是,利用经验和数据指导学生,和学生一起努力,实现1+1>2的效果。我不想在这里说什么理论,一大篇估计也没人愿意看。举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吧:

在官渡之战中,许攸根据自己对曹操和袁绍情况和当时战局的了解,建议曹操火烧袁绍的粮草基地——乌巢,这也建议对曹操赢得官渡之战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留学咨询就像官渡之战中的许攸一样,对客户(曹操)和申请学校(袁绍),对客户的优劣势,不同学校的录取流程,风格和要求(官渡之战的战局) 都非常了解,明白GPA、托福、GRE等硬件和实验经历、实习经历、论文、各种课外活动对不同申请人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能够在申请中给客户最合理的建议,(袁绍辎重在乌巢,守备不严,轻兵破袭既可破袁绍),使客户能够在激烈的留学申请竞争中赢得录取委员会的认可(赢得官渡之战)。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咨询的价值就是,让你不用天天研究那些竞争激烈的学校有什么录取风格特点,哪些学校卡硬件,哪些很通融;教授们有什么类型,什么特点;GPA,IBT,GRE,GMAT重要不重要,多重要;PS有哪几种风格,有什么要求,对自己这种情况,应该用什么风格;推荐信有什么习惯,什么潜规则,中国教授,外国教授,实习领导,大牛,到底怎么选;自己这种情况,时间怎么安排,做什么对申请最重要;套磁究竟是什么,谁该用,谁不该用,怎么用……

你把这些时间节省出来,去好好学英语,好好做活动,好好做科研,好好读paper,多好?干嘛要把时间用在这些一辈子几乎只用一次的地方?你想去的学校,有多少人在跟你竞争,你算算呗。。。(专业与业余--从吴军的文章谈留学申请的专业与业余的区别这篇文章也可以帮助大家更直观的理解专业咨询的价值 )


第四,找机构≠没有能力DIY

一直以来,由于留学机构=中介机构,因此大家就会觉得,找机构=没能力DIY。就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帮助下拿到Stanford的录取,然后我们偶然中发现他在自己学校的论坛跟学弟学妹说自己是DIY的,尽情享受着大家的崇拜。因为大家认为,在别人的帮忙下,才拿到好结果,是件丢人的事情,最起码也是有损自己光辉形象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我们能重复Stanford的物理PhD录取吗?这个案例里的学生,这些年我们合作过了大批非常优秀的学生。

他们有花一年的学费从哥大毕业(其他的钱自己赚的),并且在一年时间里凭借杰出人才拿到绿卡的;有师从全球纳米领域五大牛人之一的,导师为了留住他,给了他6年来只发给欧盟学生的奖学金;我自己这些年的学生,在美国就业形势如此不理想的情况下,绝大多数都留在美国,博士全奖毕业一大把。(我不是说留在美国就牛逼,只想说多数人想留留不下的时候,他们能做到,起码证明他们能力绝不是大家所说的,连个留学都搞不定)

他们不是没有能力DIY,只是他们需要时间精力去做对自己更重要的事情。比如上面提到的学纳米的,当年跟他一起面试的4个人,其他三个是清华北大的,他是武汉理工的,他需要更多的时间读paper,做实验。又比如那个毕业一年就凭借杰出人才身份拿到绿卡的学生,精通各种乐器,钢琴,古筝都是顶尖,只是他没有时间精力去研究各个学校的特点,需要有人帮他定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申请策略。

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这才是真正聪明人的做法。

大家觉得找人帮忙做留学,丢人。可是麦肯锡,BCG,四大等这些公司,他们的客户是没能力吗?一般人请得起他们吗?

第五,很多大牛都是DIY的,为啥不选你们?

这是很多人被带歪的重要原因之一。的确,像美本前二十、清北为代表的学校,有一批牛人,GPA3.8+,GRE330+/GMAT740+,他们学习能力够牛逼,综合实力也够牛逼,更重要的是还享有最牛逼的资源(最牛逼的实验室,最牛逼的指导教授,最牛逼的校友)。

要知道,申请系统本身就是为了筛选人才的,这些人已经经过了层层筛选,到了塔尖了,因此筛选意义也就小了很多。对他们来说,申请其实只是个过场,只要不犯大的错误,拿到录取结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比如我们之前就有遇到Umich CS本科GPA4.0的孩子,DIY10所学校,全拒,之后找我们重新做申请才拿到录取结果)

但是这能用来否定咨询机构的意义吗?事实上,如果你们跟我一样,看过这些人的申请,就会发现,如果从申请层面说,他们的申请工作往往并不专业。所以,只是他们没需要,不代表那个东西对别人没价值。所以,别只看论点,不看论据及论证过程,critical thinking~

而且以代表留学机构服务水平最高的美本服务为例,大家可以看看现在国内拿到前三十大学录取,尤其是拿到藤校录取的中国孩子,有几个是DIY的。


真正顶尖的项目,往往在全中国,一年就只有个位数的录取,你能保证在全球这一年申请人中,你就是个位数里面的人吗?有些大牛,确实跟你不在一个层面的竞争上,因为从出生时的基因组成方式,到之后十几年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很多东西。所以申请对他们来说,只是走过场,因为这毕竟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但是,你是那种人吗?这些人说DIY更好,对你来说,就适用了?你的Critical Thinking去哪儿了?

不可否认,现在的留学行业,确实不够好,做留学的,很多人并不热爱留学这个行业。行业美誉度不高,门槛不高。优秀人才进不来,留住优秀人才更难。

但是,大家别光骂留学机构。

给大家说个我的经历:我2010年创业之前,一直特别特别好奇,为什么那么多专业度根本不行的机构能活着?而且活好几十年,活得很好。等我出来接触到大量咨询的学生和家长之后,我明白了,这跟整个天朝的学生们,和家长们自身水平,做事风格有很大关系。

举一些实际情况:

1.很多学生家长在接触到我们之后,甚至是在有曾经的学生口碑强烈推荐的情况下,仍然不敢选我们,因为我们是家小公司,人不多。

2. 一些学生做了很多功课,知道了我们,了解后也非常认可我们,甚至都签完合同了,但到交钱时就麻烦了——很多学生家长,你跟他谈什么服务思路,理念,感觉就是秀才遇见兵。。。只要一看规模,装修,就基本不再愿意跟你谈。

3. 我曾经觉得作为从事服务的咨询师,只要谈一些专业性的问题,就完全可以征服学生和家长了。可我后来发现,你讲得越专业,如果不是学生或者家长心里想听的话,那么真话效果反而很差。。。同样10个学生,做服务的去谈签约,和做销售的去谈客户,你们猜猜哪个成单率高?

4.我还遇到有很多学生,你跟他谈什么留学动机,谈什么职业发展,那就是对牛弹琴,让他填个问卷,人都会觉得麻烦。

第六,谈谈大家最关心的各个模式的利弊及选择建议

首先人群划分,我在10年前已经做了说明:谁适合美国高端留学?

如果你不属于文中类型的,推荐重点考虑中介模式。

1) 中介代理模式

利:

省事,省钱,确保结果。对于适合这种模式的学生,找能代理其学校的,可以保证录取,速度快,而且实惠。因为学校会注意保护这些合作伙伴的利益。自己去申请,不但要交申请费,而且很可能会被无视,或被耽误。这些学校虽然不难申,但是也别以为他们的申请系统跟那些不需要代理的学校一样。

弊:

和学生可能存在先天的利益冲突。因为涉及返佣问题,越不好的学校,越有动力给顾问更高的返佣,以吸引他们推荐更多的学生来自己这里。所以别指望什么道德。

建议:

如果自己是这种情况,那么第一要找大的中介,xdf(曾经的五大,也就剩它家还比较靠谱了)之类的,因为他们规模大,资源多,反正都是赚钱,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人家没必要为了一点钱昧良心。谁也不喜欢被人骂。


2) 中介非代理模式

利:

省事。如果你懒,不想参与申请,也对这个世界有着极强的信任感,或者对留学不那么看重,只是在乎这么个经历,抱着出去看看的想法,学历只要国家认可,和自己现有实力对等就行。那么交完钱,就可以踏实等着了,中介必然保证你有结果。

其实,美国有一类学校,就是比较重视成绩、出身等硬件,对文书这种软实力的东西不那么看重,差不多就行。所以这是为什么中介在美国这种竞争比较激烈的大学,用这种流水线的模式也能拿到录取结果的原因。

弊:

这种模式不可能避免的问题就是流水作业,一个文案一个申请季写40-80套文书很正常(相信我,这是内部数据)。所以模版性质的东西很难避免。更可怕的是有些公司连文书都不给你看,如果你不能监控进度,万一碰到个不靠谱的人,把你材料寄丢了,弄错了,你都不知道。这也是我强调,这种模式,可以考虑大中介的原因,相对监管严格,出错几率小。

建议:

找北上广的大中介,而且最好是北京的总部这种。这行在国内发展有点慢,人员流动大,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机构都没那么牛逼,二三线城市风险系数确实有点大。而且最好是能够上点心,跟自己的顾问多沟通,主动点。别等着人找你。自己对自己都不负责,怎么可能指望别人对你负责?


3) 咨询模式

有机构管这个叫半DIY,形式上很像。但是我一直不用这个名字是因为半DIY的定义,会让从业者忽视咨询的精髓,最大价值(比如战略咨询的价值)。

利:

能够有个有经验的人带着你,只要你肯努力,肯配合,那么90%以上,比你自己DIY的结果要好。最次最次也就是你上辈子跟你的顾问结仇了,人家帮不了你,最后估计得自己DIY了。但起码你是能看到自己的申请的,基本不可能被忽悠。

弊:

咨询之所以这么好,诞生有小十年时间,还没有颠覆那些中介大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留学行业口碑不好,优秀人才进来的少,而且咨询师培养很难,人员流动率很高。所以要是碰不到一个靠谱的咨询师,就可能得不到自己真正应该得到的帮助。换句话说,可能会花高价买了个次品。

建议:

这个部分是我被学生们问到最多的,所以就多说几句。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已经被互联网大大缓解,所以要想对自己负责,想追求梦想,那么就别怕吃苦。无论找谁,自己是内因,别人是外因;内因起决定性因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明白咨询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现在国内做咨询的其实很少。

大公司的优劣势及建议

人多案例多,里面有一些技术比较强的人。缺点是规模太大,你只能有把握拿到他们的平均水平,而且要很高的成本;这个也是正常的,市场经济嘛,稀缺资源自然定价更高。

因为留学行业是1v1服务,规模不经济,这个成本都是消费者承担。不过最要命的是,因为人员流动大,碰到新人的概率非常大,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建议如果找他们,一定要想办法见到真正给自己服务的咨询师是谁,好好考察其实力和经验。 方法我在写给对留学以及咨询有着困惑的人们(二) 有介绍,可以自己去看看。


小公司优劣势

1.性价比高。成本比大公司会低,所以同样的价格可以拿到相当于大公司的最高水平的服务,因为基本都是大公司的技术高手出来创业。

2.咨询师责任心强。多数都是创始人,自己有股份,再次也是核心员工,不会有店大欺客的情况,所以服务体验,质量无疑是非常好的,因为口碑是其生存的根本。

3.客户量少,责任心强所以投入度高,自然结果也就更好。咨询师用心,和不用心,对结果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大公司员工手里抓着三四十客户,想一个个好好给你写,也很难做到的。(一到下半年,他们都得天天加班)

小公司的缺点是很多是技术型人才创业,在公司运营方面极其没经验,所以公司稳定性存在一定风险。产品好,不见得卖得好。再有就是小公司的专业细分不如大公司好做,所以要有比较强的甄别能力才行。

建议

1.要好好考察公司的实际情况,是不是皮包公司,能不能把自己的申请做完。我们2010年做美桥时,后来被环球收购,美桥就相当于解散了,学生和美桥签的合同就有可能有失效的风险。我不敢保证所有公司都能像我们这样善始善终。而做这种判断,要考惯性,而不是一时一事。看看过去,以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去推断未来的可能性。

2.见见真正给自己服务的咨询师,是关键,得确定清楚是谁给你做。找小公司,奔得就是咨询师。这是核心。

3.因为咨询针对方向比较专,所以得搞清楚给自己做服务的老师是否精通自己的申请方向。小公司不像大公司,量大了,各种方向都能碰到,所以分配学生的时候,会尽量给精通此方向的咨询师。

小公司就没那么多咨询师了,所以得先考察清楚他是否擅长你的方向。像我这种干了17年,乐于尝试新学科的,以工作狂著称的咨询师,现在也就敢说精通理工科,PhD和本科申请,商科中只擅长部分学科。所以考察小公司时一定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最后,虽然我希望可以终结到底要不要找留学中介(留学机构,留学咨询)这个话题,但知道很多人还是会问:“水哥,我到底要不要找机构啊?我是要找留学中介还是留学咨询机构啊”。

因为我一个之前去Duke(得到APP课程卖超过10w人的专栏作家,京城创投圈的知名青年)的学生跟我说了一句让我很郁闷,又很无奈的话:“留学行业,服务质量是第二位的,市场是第一位的!”(要知道,那是我2010年创业第一年找我做服务的学生,是很清楚我们价值,对他自己的影响的学生)

可是我想说,是的,从5年,10年来看,留学行业,服务是第二位的。但是从20年看,从教育咨询的角度看,教育培训行业,服务质量就是根本。所以,认清现实,接受游戏规则,但不忘初心就好了~

------

能看到这里,是有心人。如果觉得受益了,请帮忙点个赞;如果你身边有真正纠结要不要找留学机构、找什么留学机构,那就转给TA看看,让更多人不至于因为不了解情况而被忽悠或者做错方向性的选择。


如果你有留学方面的问题,想得到靠谱的咨询,可以选知乎付费咨询

或者发邮件到caoxianshui@hechuangedu.com,或者400-600-1288


推荐阅读

编辑于 2024-03-28 17:47・IP 属地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