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微软亚洲研究院
微软亚洲研究院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510,721
  • 关注人气:10,9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隐私标签(Privacy.Tag):轻轻一贴,愉快拍照!

(2015-04-02 15:11:31)
标签:

微软

it

技术

拍照

privacy.tag

分类: 技术

隐私标签(Privacy.Tag):轻轻一贴,愉快拍照!

用相机去捕捉精彩瞬间,用照片来记录生活足迹,并实时地与朋友们分享当下的心情,似乎已成为我们忙碌生活中最有趣的调味剂。但随着移动设备照相功能的日益完善,以及各大社交平台的不断兴起,很多时候,你是否也会有这样的一些困惑:希望可以为自己的照片安上一扇“门”,希望它们不要走出自己的朋友圈;又或者可以为自己装上一把“锁”,不想在公共场所毫无意识的就做了他人的“人肉背景”。


为了解决在拍摄和分享照片中涉及到的隐私问题,很多国家都有规定拍照设备在拍照时需要开启声音,以便周围的人能够注意到;而一些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如Facebook,也会针对投诉的未经用户同意传播的照片进行模糊处理,或直接删除照片。但无论上述哪种做法,似乎都有些“亡羊补牢”的意味。

 

为更好的保护个人隐私,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主管研究员沈国斌 (Jacky Shen提出了这样一种设想:是否可以让每个人都可以设计并拥有一个 “隐私标签”(Privacy.Tag),我们可以在上面申明自己在不同的场景下对照片传播范围的要求。这种隐私标签存在形式可以是一张轻便的二维码贴纸,也可以是一种可穿戴设备,甚至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印戳。当出席一些特殊的场合时,你就可以带上你的隐私标签,即使你被拍摄到后,照片被上传到社交网站或其他照片分享平台时,系统在读取到标签上的这些隐私申明后,会根据用户的意愿对照片做出相应的处理:如模糊处理或者只给特定的好友看。

 

这样一来,如果各大社交网站都能自觉遵守这样一种约定,在系统中嵌入类似的过滤代码,照片的主动权就能重新回到被照相者的手中。我们将不再为担心周围是否有看不到的“眼睛”而局促不安,重新找回用照片记录精彩、分享心情的初衷。而照片分享平台也不会为处理各种用户的投诉和纠纷而头疼不已。在Jacky的设想中,这种隐私保护应该能够单独成为一种会员服务,或者作为这些社交网站的一个特色区分服务。

 

借助于“隐私标签”,轻松一“贴”,贴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情,更贴出一个和谐美好的照片分享环境。然而,这轻松一贴的背后所隐藏的技术实现起来却并不轻松。如何同时保证“标签”的不易察觉和对所有照相设备都能有效就是首要克服的问题。目前研究人员在他们的原型系统里设计使用了一款二维码,通过反转色来和传统的二维码区分开。二维码中记录着用户的隐私需求。他们设计了一种简单的隐私申明协议让用户方便的设置隐私需求。二维码隐私标签对任何相机都有效,但是美观度和隐藏度都不好。未来,他们希望可以将开发可穿戴的隐私标签,与日常佩戴的首饰相结合,更加增强美观性。

 

 隐私标签(Privacy.Tag):轻轻一贴,愉快拍照!

 

其次,怎样将照片隐私保护的主动权交回到用户手里呢?研究员们设计了一款可逆转的照片模糊技术:将照片分成一个个图像块,然后打乱每一个图像块的位置并记录下改变的路径和方式。这样就像给了用户一串可以开启保护的“钥匙”。用户可以对这串钥匙进行不同的加密并分享到不同的社交平台或朋友,从而实现精细的隐私保护。可逆转的照片恢复技术同样也减小了社交网站对同一照片的多张副本的存储压力。

 

隐私标签(Privacy.Tag):轻轻一贴,愉快拍照!


 

第三,如何将识别到的标签与用户正确匹配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鉴于人体姿势和服装的复杂多变,而面貌的隐私也是用户最关心的部分,因此目前的技术主要考虑标签与人脸的识别匹配。研究团队开发了一套启发式、范围约束的标签-人脸匹配算法,通过对检测到的标签及人脸的大小、位置和方向进行综合测评,估值最高的一个即被认为是目标人脸。

 

目前, “隐私标签”的各项评估结果均令人较为满意:一个边长5-10cm的标签就可以有效涵盖用户基本的隐私需求,而标签-人脸的匹配率在室外和室内环境分别达到了77%96%;人脸识别、技术支持所需要的计算开销也都在合理的范围内。因此,创造出这样一个隐私标签指日可待。

 

“坦白说,这项技术目前仍存在着很多不成熟的地方。”Jacky说道,“但我的初衷是希望提出这样一个新思路,来鼓励更多有创意、有想法的人们来关注照片隐私问题。“在Jacky看来,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成熟,也许人脸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隐私标签的索引每个人可以有一个专门的隐私申明页面,图片分享网站应用人脸检测技术侦测人脸,并去响应的网站查看隐私申明,从而决定相应的保护。另一个更有趣的可能性是找到一种对人体无害的隐形药水来做隐私标签。

 

随着IoT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物理世界正在被越来越快地数字化。同样的,我们也可能需要对物理世界中的物品设置类似的隐私保护。比如说,你家客厅里挂了一幅名贵的画,你不希望这幅画出现在你分享出去的照片里。这时候,你也许会想给这幅画添加一个隐私标签。隐私标签的概念未来也可以应用到图像以外的更广阔的领域中去,如声音的保护等等。

 

如何帮助大家营造更轻松健康愉悦的生活环境,始终是微软研究院的研究员们最关心的问题,这也是推动他们不断研究的不竭动力。

 


 

推荐阅读

 

极客创新精神星火燎原,微软车库不断孵化新产品

2014年我们都发了哪些有意思的东西


隐私标签(Privacy.Tag):轻轻一贴,愉快拍照!

 

欢迎关注

 

微软亚洲研究院官方网站:http://www.msra.cn

微软亚洲研究院人人网主页:http://page.renren.com/600674137

微软亚洲研究院微博:http://t.sina.com.cn/msra

微软亚洲研究院微信:搜索“微软研究院“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数字墨水技术:数字世界中的神来之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